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铜山区旅游

铜山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汉王镇北望村,该址由三座古民居组成,又称“郝家大院”。总占地面积九百多平方米,共有清代建筑一百余间,房屋现存60多间,旧址主体建筑保存完好,被古建筑学家确认为徐州地区乡间现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1949年2、3月间,-、-、陈毅、粟裕、谭震林、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研究和制定渡江战役方案,并留下珍贵的合影照片。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是徐州市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华东野战军总部由肖县南蔡洼村移驻铜山北望村,按照-1949年1月12日“关于华野、中野休整两个半月并要完成渡江战役准备工作”的命令,华野于2月9日改编为……[详细]
  向阳渠,位于柳泉镇微山湖畔。向阳渠始建于1970年,先后建成123华里长的一、二干渠。整个工程包括,中型翻水站5座、大渡槽5座、桥涵闸369处、隧洞5个,架设高压线25公里。向阳渠水利工程于1976年竣工。向阳渠的主体工程是5座“大渡槽”。大渡槽为块石结构构筑物,主拱劵形式为单向联排弧形拱劵。墩柱为独立基础,门形圆拱劵立柱。立柱上,为节省石材,砌作洞形圆拱劵,洞形圆拱劵与主拱劵上以料石衬砌平整后作为水渠的底面,两边砌石墙形成输水“渡槽”。向阳渠总体工程的轮廓是,一干渠在望马村与大冯村之间,至高皇庙村南。西端起于光山(旧称独松山,早年山上就一棵独立松树),其东端为小窑山。一干渠又称“群英渡槽”,……[详细]
  楚王山汉墓群位于徐州市西10公里铜山县夹河乡大刘庄村南的楚王山北坡,墓群东西排列,现存5座。1号墓为主要墓葬,座落的山体向北伸延的山头上,山头高约70米,顶有棕色夯筑封土,高约8米,呈南北向的长方台,长43米,宽5米。墓道位于东侧的山腰部,高、宽各约2米,在墓门前向东伸延一条鱼脊状碎石堆,长约百米,为造墓时凿出石屑弃置而成。在封土南有一条人工开凿的东西沟,长约80米,宽约5米、深4米。当为防止山洪冲刷封土而作;2号墓位于1号墓北侧山脚下,为一椭圆形封土堆,其顶为长方形。封土底部东西长135米,南北宽约69米,高22米。夯层不明显,应为一号墓之陪葬墓;3号墓位于1号墓之东250米,亦为陪葬墓,封……[详细]
  茅村汉画像石墓位于铜山茅村镇凤凰山东麓。茅村镇紧靠104国道,市区有多条公交线路可达,交通便利,相邻景点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洞山汉墓。茅村汉画像石墓建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墓主有待考证。坐西朝东,墓前有青石砌筑的近10米的墓道,由两扇石制的墓门封堵。墓内分为前、中、后三主室。南边有一个回廊及北部四个侧室,各室之间有门道相通,中、后室之间设直棂窗。墓室东西全长10.4米,南北宽6.9米,最高处约3米。前中两室的石壁刻有21块画像,内容有车马出行、珍禽异兽、人面兽身,歌舞杂技、楼台宴会等,全为浅浮雕,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是东汉画像石的成熟作品,代表了徐州汉画像石的最高成就,充分……[详细]
  燕桥位于铜山三堡镇董山头村。燕桥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1年)。桥身呈扇形,青条石砌成,石缝系以铁汁浇灌。桥下3层水域,有石龙,石龟,石鸭。桥栏杆上花纹仍清晰可辩。桥两头原各有石狮一对,后被盗走。抗日战争时期,曾遭日军轰炸。但因桥体坚固未被炸毁。燕桥系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桥身保护较完好。……[详细]
  石户城遗址位于徐州北柳泉镇东南1公里处为汉代土层遗址,占地300亩,三面城墙,一面靠山。东北面有城濠一道,东南有水井一口。1958年在遗址内发现瓦片、陶片、砺石、蚌壳、铜箭头等物。至今三面土城墙仍依稀可见。2002年10月22日,石户城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家桥位于徐州市北约40公里的铜山区利国镇利国村,南北横跨于古老的运铁河上。该桥为青石砌筑的三孔石桥,全长22米,桥面宽8.6米,中孔跨度5.5米,两边孔宽4.3米,桥体中高6.4米。桥拱采用纵联分节并置法,券成拱形。桥面石板平展光洁,坚实牢固。桥西侧残留有石座槽,推测应有石栏杆。桥墩条条拼缝间都灌有糯米灰浆,大的缝隙间还垫了铁片。桥墩的逆水方向砌成三角形,以分刹水势。整个桥砌筑精细,造型美观,庄重和谐,虽历经600余年,仍不错位,至今承载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群。自汉代以来,利国一直是我国铁矿石开采、冶炼的重要之地。白家桥的建造,就源于利国的铁矿业。为了将铁矿石外运,宋代即从利国监开挖了一条运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