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市旅游

延安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延安中央医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李家洼村寨子沟西侧。该旧址现存石大门一座,石窑洞10孔,土窑洞上百孔。中央医院是中共中央于1939年4月在延安创办的一所医院,受中央卫生部领导。初建时只有12名护士,以后逐渐扩大,医院护士发展到100多人。中央卫生处处长傅连暲兼任院长,石昌杰任副院长。之后的院长是何穆和魏一斋。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小儿科、传染科,还有手术室、化验室、接产室、X光室,有180张床位。毛泽东很重视中央医院的发展,他几次派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的同志去医院搞扩建工作,指示从中央党校、鲁艺、抗大、延大、自然科学院中抽调年轻共产党员去医院当护士,从来延安的医务人员中选一……[详细]
  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北国匈奴的侵扰,于公元前212年命大将蒙恬修筑的一条军事性通道。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秦始皇本纪》记载“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湮谷直通之。”《史记·蒙恬列传》也载:“始皇欲游天下,到九原,直抵甘泉,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秦直道南起淳化县甘泉山上的秦林光宫,沿子午岭北行,经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塞、靖边、榆林、穿越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鄂尔多斯草原至阴山脚下的秦九原郡,全长700多公里。因道路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凭借这一通道,秦帝国的铁甲雄师从都城咸阳出发,三天三夜便可抵达阴山脚下,使匈奴“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挽弓而抱……[详细]
  中央军委通信局旧址位于宝塔区枣园镇延店子村和裴庄村。也称军委三局。旧址现保存有9孔石窑洞和调配间、动力间、机房遗址及部分土窑洞,并有军委三局烈士陵园一座。1996年7月,延安地区文物管理委员在此树立了标志纪念碑。中央军委三局旧址修复工程从2006年3月开始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及总参通信部组织实施,包括军委三局窑洞旧址恢复、烈士陵园修葺和新建中央军委三局陈列馆三部分。1937年1月,由保安迁驻延安城内。1938年11月后,迁至延店子村。王诤任局长,王子纲、刘寅等先后任业务处处长。业务处下设四个科,一科负责与各抗日根据地联络;二科负责与上海、新疆等地中共地下电台联络;三科负责新闻战报和广播电台的……[详细]
  直罗镇战役遗址位于延安市富县直罗镇直罗村一带。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国民党当局调集5个师的兵力,分东、西两路向中央红军进攻,妄图乘中央红军立足未稳而加以围击。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等指挥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部署了直罗镇战役。11月20日,敌109师沿葫芦河川,在飞机掩护下窜进了直罗镇。次日拂晓,红1军团由北向南,红15军团由南向北,向直罗镇发起猛攻。上午11时,红军攻入直罗镇,敌师长牛元峰率残部500余人狼狈逃窜到寨子山,红军随即将其团团围困。当晚,敌军从东、南、西3个方向增援,均被红军分兵阻击,不能前进。红军主力在向西迎击敌援兵时,于张家湾歼敌……[详细]
  陕甘宁边区民族学院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文化沟村。1941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在原泽东青年干部学校校址上成立陕甘宁边区民族学院。该校是在陕北公学少数民族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院长由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兼任,副院长高克林,教育长--。学员来自蒙、回、藏、苗、满、彝、汉7个民族,共300余人。学院设教育、研究、总务3个处,研究处下设蒙、回、藏三室。学员编制按文化程度编为4个班,学制为每期两年。开设的课程有马列主义、民族问题、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民族史、中国地理、自然及数学等。1942年2月,学院对学制作了调整,设初、中、高三级,每级均为两年。初级课程主要学习本民族语及一般常识;中级课程……[详细]
  蟠龙战役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蟠龙镇境内。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向陕甘宁边区发动了重点进攻。3月19日,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城,中共中央机关和毛泽东开始转战陕北。国民党军为保证部队补给,在蟠龙镇建立了补给基地。当时的西北野战兵团面临着物资极度紧缺的局面。为了解决自身的补给困难,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西北野战兵团决定攻打敌人的物资补给基地蟠龙。当时,蟠龙为敌军主要粮食、弹药补给基地,筑有坚固的防御阵地。5月2日,解放军向蟠龙守敌发起攻击,经一夜激战,占领敌-阵地。3日凌晨,发起总攻。5月4日,攻占蟠龙,全歼守敌整编第1师167旅,及地方民团6700余人,俘敌旅长李昆岗,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和粮食。蟠龙……[详细]
  陕甘宁边区农具厂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温家沟村。陕甘宁边区农具厂成立于1939年2月,7月正式投产,吴崇陵任厂长。农具厂建厂初期,以铸造犁铧等农具为主。从1940年3月起,改为以制造农业机械为主。在大生产运动中,该厂的翻砂股股长赵占魁是边区特等劳动模范,边区大规模地开展了“赵占魁运动”,促进了大生产运动的深入开展。1943年初,该厂改建为留守兵团兵工厂。先后生产了10万多颗木柄手-,保证了前方的需要。1946年10月,陕甘宁边区农具厂迁往子长县十里铺,改名为工艺实习三厂,并分出工艺实习四厂。1947年3月后,工艺实习三厂和实习四厂改为战时编制,转战陕北。当年7月,在山西临县恢复建厂,改名为……[详细]
  化子坪黑泉驿石窟位于化子坪镇黑泉驿村,距县城40公里,依崖开凿,单室独存,窟石宽8米,深9.7米,高4.5米。窟内残存8尊较完整造像。窟室内有两根连接窟顶的石柱,其上浮雕小坐佛,束髻(有的头残缺),面部线条简单。右边石柱上方开龛,龛内雕有观音菩萨1尊,头戴高花冠,宝缯飘外。冠中有一小化佛,观音袒胸露肘,有腕钊,胸饰璎珞,披络腋,披帛从右肩飘向后方再绕右膝,下著裙。娥眉微竖,鼻梁隆起,朱唇锁闭,有毫光。左手拄方形台座,右手置膝头,手牵巾。右脚弯落在台座上,左脚轻踏莲花。侧身坐在长方形的台座上,显示出神态温柔而飘逸的样子。窟室右壁上方残存6尊造像,其中5尊坐佛,l尊观音造像。佛均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详细]
  塬向东南斜伸出一把利刃,刀头朝天,刃上挑着一块骨头。这块硬骨头就是石堡寨。独独天生一方巨大的岩石。一面陡坡,三面绝壁,山脊孤石俨如堡垒。鬼斧神工。依山就势,岩体缺口砌以石块,筑高连成雉堞。看起来较为整齐的寨垣,如骨头粘带的一层肌肉和筋腱,便是山寨的韧劲和弹性。固若金汤。这这块骨头当地人叫做石堡(音补)。南北狭长,唯一的寨门位于南端,上窄下宽,门洞居中南开,如同一个倒写的凹字。寨院榛芜,石窑委圮,圪针丛生。北端最突出的是两座碉台,大的一座是寨内制高点,小的据守西北寨角,俯扼进寨的唯一山径。石堡山东面陡临黄河大峡谷,古寨高悬,长河如带,船影无踪,恍惚时光停滞。“凤游何处古台空,长江缥缈无际。石头城……[详细]
  谢子长故居及墓地时代:民国地点:子长县李家岔镇枣树坪村A区:故居前及其院落两侧延伸10米,墓冢周边外延9米。B区:A区周边各外延20米。谢子长陵园,位于陕西子长县城东北祁家湾。始建于1942年,1947年国民党军占据瓦窑堡后被毁。1952年重修,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定名为子长烈士纪念馆。坐北向南,占地1.2万平方米。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谢子长,名德元,字子长,子长(旧称安定)县李家岔镇枣树坪人,为西北红军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最早创始人之一。生于1897年1月,1922年在山西阎锡山开办的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1924年回安定县办县民团,任团总。翌年赴京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