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花都区旅游

花都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的西面,紧靠广清高速公路,距城中心1公里。它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此地居民大都姓徐,徐亨之为先祖,清朝同治年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廷赏识,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殿魁封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爵魁封为“奉直大夫”。为炫耀皇恩,徐方正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徐表正则建造了南山书院,为赞先哲盛德,徐氏后代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它是广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建筑规模最大的祠堂,对研究清代的民间祠堂建筑有重要价值。1995年以来,花都区委、区政府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资政大夫祠古建……[详细]
  茶塘村位于炭步镇西南禅炭公路西侧,村民多姓汤,汤姓于宋代从南海迁至此,立村约700年,汤字水旁,茶亦为水,塘能容之,故名“茶塘”。村中古建筑占地6.7万多平方米,现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约120座,其中庙宇、祠堂、书院、书室共有20多座,其余为民宅和小量的厅堂,现民宅大多有人居住。建筑坐东朝西,布局规整,村面建筑排列整齐,规模宏大,保存较好。村面建筑以庙宇、宗祠及书舍为主,形貌精良,大多建于清代,多为三间三进或三间两进,人字山墙或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或灰塑龙船形脊,碌灰筒瓦。石雕、砖雕、木雕及灰塑等工艺较精细,保存较好。单体建筑以巷道相隔,现存古巷16条,巷深约200米,巷道的铺砌则较随意,……[详细]
  塱头村始建于南宋,定型于清末,拥有完整的明清建筑风格古建筑群。初次来到塱头村的人都会为村口巨大的风水塘,和几十间一字排开的祠堂、书院所震撼。这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有380余座古建筑,其中明清年代的青砖建筑有近200座,是目前广州市保存规模最大、极具岭南特色的古村落。塱头村被认为是“耕读传家”传统思想和宗族文化的典型体现,历史上,塱头村有云南左参政黄皞等15名进士、10名举人、15名秀才。至今村内还保存着24间书室,其规模之大,为珠三角地区仅见、全国罕见。……[详细]
  谭氏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藏书院村,始建清咸丰元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谭氏宗祠坐西南朝东北,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23.6米,总进深39.1米,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红泥阶砖铺地。中路建筑头门共十一架;中堂共十七架,前设四架轩廊;后堂共十五架,明间设有谭氏祖先牌位;中路前带两廊,六架卷棚顶左右路建筑为衬祠,各面阔4.2米,与中路建筑以宽1.5米青云巷相隔。左路衬祠中后进已毁,部分墙体有裂纹。现状一般,祠内建筑有多处损坏。谭氏宗祠目前有部分木梁架发霉腐烂。后堂前二廊渗漏,有部分木梁架腐烂;中堂前右廊存在倒塌危险,左路衬祠中后……[详细]
  留耕公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塱东社。始建年代清嘉庆四年(1799年),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深两进,左路建筑为衬祠,总面阔14.6米,总进深18.2米,建筑面积266平方米。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红泥阶砖铺地。头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共十一架,前廊双步.前、后红砂岩石棱柱,4根硬木金柱。大门嵌宽1.9米红砂岩门夹,石门额阳刻“留耕公祠”。红砂岩石墙脚,九级石阶段。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共十三架。4根硬木金柱。梁架均为硬木。后堂前带两廊,六架卷棚顶,后堂前左廊已用青砖在四周砌封。天井花岗岩条石铺地。该祠供奉黄氏十三世祖黄聚瓒(1437——……[详细]
  谷诒书室位于塱头村塱中社,为该村奉直大夫黄谷诒所建的生祠。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1999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间两进,总面阔11.5米,总进深22米,建筑占地268平方米。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石脚,红泥阶砖铺地。全祠梁架、檩枋、木柱均为坤甸木料,花岗岩经水磨抛光处理,石雕、木雕、砖雕、灰塑、壁画等工艺精湛,保存较好。头门面阔三间11.5米,进深三间6.3米共九架,前廊三步,后设四架轩廊。前、后石檐柱施多层复合柱础;2根硬木金柱。前廊梁架梁底雕花,有鳌鱼托脚、斗栱,柁墩雕刻多组戏曲人物、缠枝花草、雀鸟虫鱼等图案。挑头均为人物花岗岩石雕,有“雷公电母”、“和合童……[详细]
  友兰公祠位于塱头村塱西社。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六年(1801年)、民国16年(1927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2.2米,建筑占地502平方米。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石脚,红泥阶砖铺地。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六年(1801年)、民国16年(1927年)重修。坐北朝南,三间三进,总面阔12.2米,总进深39.4米,建筑占地502平方米。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石脚,红泥阶砖铺地。门前地坪宽阔,有一口半月形水塘,水塘边有2棵粗壮的龙眼树,树下竖有旗杆夹两对,分别为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乡试第五名副榜黄湛莹、咸丰三年(1853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