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平昌县旅游

平昌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此城位于平昌县荔枝乡杨柳村。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800米,城址高出河面300米,四周绝壁,三面环水,东有小径通山顶,平昌县城至邱家乡公路经城东山脚而过,城东有北垭岩,西有罗城岩。从东向西是石铸固城,从南向北是天生屏障,岩高十余丈,向上不可攀登,向下令人不寒而栗。东北面设有渡口,可通报敌情;西南面停泊船只,负责漕运。北垭口兴有小场,营有栈房和商店。南宋战乱时期,入城要经店主通报或响箭发出信号,得到州官允许方可进城。四周城门双层,戒备森严。只有东门沿石级而上,一路可通。但镇守更严,必经三关,层层盘查。城上筑子午两城,内为子城,岩高约五丈,城高约二丈,环围约三里。外有午城,岩高十余丈,环围约六里……[详细]
  红四方面军北山寺军以上干部会议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得胜镇得胜社区居委会,清初兵燹被毁,康熙元年(1662)修复,立二教寺,道光17年(1837)雷自然和尚从渠县云游到此挂塔为僧,卖产、化缘扩寺,历时9年形成建筑群。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发动宣达战役之前,其总部在北山寺召开了各军以上领导干部会议,研究部署作战方针和计划,亦为革命旧址。该建筑座南向北,由山门、前殿、正殿、后殿、厢房、禅房组成复式三进四合院。整体建筑占地面宽50米、进深40米,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4平方米。青石天井,泥土屋地面,穿斗台梁混合结构,板壁花窗,青色板瓦屋面,殿为歇山顶,厢房、禅房为悬山顶。山门前……[详细]
  四川黑马山墓群位于巴中江口镇五一村,坐西向东,分布在长100米,宽30米,面积3000平方米的坡地上,共有墓葬3座,均为夫妻合葬墓。M1李在明墓,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M2李映元墓,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M3李坤元墓,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其中M2李映元墓由土冢、墓碑、碑、牌坊、字库、桅杆组成,土冢呈椭圆形,长4.2米,宽3.9米,高3.4米,塚前立石质三楼牌楼式墓碑,高4.99米,宽4.5米,四柱三开间,碑左右两侧为八字形仪墙,高2.46米,宽4.8米,仪墙前相向而立碑2通,高2.93米,宽1.01米,厚0.87米,碑外侧为茔墙,高1.6米,墓碑中轴线前3.88米处立五楼……[详细]
  米仓古道,是穿越米仓山连接陕西汉中与四川北部的道路。主要有四条线路,分别沿通江、冷水河、喜神河、白岩河、东河河谷到四川。几条线路均需翻越川陕交界的米仓山,所以通称米仓古道。《辞海》1979年版载:“米仓道,在今陕西南郑县,位于川陕交界,东与大巴山相连。自南郑经此山为入蜀要道,路皆险峻,古称米仓道。古代用兵,自陕入蜀,多出此道。米仓古道的第一条路线:即历史称谓的汉中古道(又称长安古道),是“米仓古道”在今平昌辖地的统称。它是米仓古道的第一条也是最东面的一线。所谓汉中古道,即是陕西汉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从汉中经通江过平昌(古时称江口),由水陆两路抵绥定(今达州市)再下重庆。现在残存的道路痕迹还历……[详细]
  所谓汉中古道,从字面上看,即陕西汉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从汉中经通江过平昌(古时称江口)由水陆两路抵绥定(今达州市)再下重庆。在古时候,中原进蜀道路崎岖,攀崖凿壁,历经艰险,正如李白诗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残存的道路痕迹还历历在目,不少题纪佐证了古人开山劈石修路造桥的丰功伟绩。在平昌境内古代题刻尤多:如西兴乡天堂村北1.5千米,明万历乙卯年(1615年)咸安袁雪庵书刻的高1.18米、宽0.7米,笔划宽0.9米的长安古道和位于江口镇,清光绪(1883)廖纶题书的群山开路让人行及《石峡颂》:天开灵奇,重峦叠嶂,岗抱双环,路开一线,树老石悬,竹修烟暗,宿鸟晨飞,流萤夕璨,水汇岷江,云连秦栈,剑阁……[详细]
  唐芝福墓位于元石乡双山村,该墓为唐芝福夫妇墓,坐西南朝东北,分布在面宽10.9米,进深22.7米,面积247.43平方米的坡地上,由土冢、墓碑、仪墙、牌坊、响堂、山门、茔墙组成。土冢呈椭圆形,长6.8米,宽3.9米,高4.4米,五楼牌楼式墓碑,高5.4米,宽4.5米,四柱三开间,分上下两层,下层四柱施抱鼓,明间刻墓志,上部挂匾并刻文,两次间为格纹、雕花石门;上层辟亡堂,堂内施墓主人生平事迹;墓碑上雕刻人物、花卉图案10幅。碑左右两侧为八字形仪墙,高3.6米,宽3.77米,五柱四开间,仿青瓦屋面,末端与茔墙相接。墓碑前正中5.6米处为牌坊,高4.3米,宽3.8米,四柱三开间,单级单檐,四柱前后施……[详细]
  邓绍芳墓位于镇龙镇土船村,坐东南朝西北,为邓绍芳及夫人王氏、陈氏合葬墓,分布在面宽8.7米,进深24.94米,面积216.79平方米的台地上。土塚呈椭圆形,长4.2米 ,宽2.94米,高3.1米,冢前立石质仿木结构墓碑,高4.5米,宽3.36米,四柱三开间,拱形顶上部辟龛、龛内施墓主人像,明间墓内设享堂、享堂为拱形顶高4.5米,面宽3.36米,进深3.4米,墓碑前正中2.3米处立须弥座碑1通,碑通高3.4米,碑基座长2米,宽0.7米,碑前正中3米处立三楼牌楼式牌坊1座牌坊高6米,宽4.9米,四柱三开间,牌坊前左右两侧为石狮各1蹲,石狮蹲高1.56米,宽0.6米,长1.6米。牌坊 前正中4.9米……[详细]
  巴灵寨遗址位于灵山乡灵山社区居委会,据县志记载,明朝中期在巴灵寨建药王庙,后历代屡建,逐步拥有大佛殿、观音庙、二郎庙、齐天大圣庙等9座庙宇,后毁于清末,巴灵寨呈东西走向,东西长227米,南北宽30米,占地面积6810平方米,现存东门、南门、北门及部分寨墙,西门损毁。寨门、寨墙均用条石砌成。东门为平顶,门高2.3米,宽1米;南门为拱形顶,高3.3米,宽1.6米,南门右侧寨墙高7米,长2米;北门为拱形顶,高3米,宽1.5米,北门左寨墙高6米,长3米,刻有“清咸丰口口年”年款。门前10米左侧石崖上有清咸丰年间房山县知县吴道凝题写的“巴灵台”三字,字高1.8米,宽1.07米。整个寨址大部被森林覆盖。此……[详细]
  刘伯坚故居省级保护单位,位于龙岗乡龙岗社区居委会,1937年维修,面积共538平方米,其中32号房,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单檐硬山式,穿斗结构,板壁,面阔三间14米,进深四间18米,廊宽1.87米,通高7.85米,檐高5.47米;33号房,座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286平方米,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屋顶,穿斗梁架、板壁、面阔三间11米,进深四间26米,通高8.08米,檐高4.95米。刘伯坚烈士是我党我军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领导人之一,曾经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杨尚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并肩战斗,曾领导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为创建我党开展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刘伯坚……[详细]
  古佛洞摩崖造像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口镇新华街社区居委会,又名佛爷洞,为唐、明、清造像,坐东北向西南,岩体为黄沙岩,分布在长25米、宽6.2米、面积155平方米的岩壁上,共26龛、55尊造像。现存唐代造像1龛,余者为明、清造像。其中12号龛唐代造像最具特色,龛门呈方形,帷幔式龛楣,龛内为穹隆顶,高3米、宽2.5米、深1.5米;造像26尊,题材为弥勒说法,弥勒赤脚倚座,身穿U形袈裟,胸部坦露,高肉髻,圆形背光,右手上举、掌心向外、母指食指握珠,左手下扶膝,佛高1.5米,肩宽0.6米,佛两侧各有天龙八部众弟子、菩萨、天王、力士、飞天等。造像精美,栩栩如生,为研究巴中地区唐代摩崖造像提供了珍贵的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