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卧龙岗遗址卧龙岗遗址属商代遗址,位于定兴县东落堡乡东引村东。遗址东300米临拒马河,西南700米临易水河,两河在遗址东南汇合向东流泻。遗址面积2.8万平方米,中心高l.5米,两侧缓坡而下,自然形成自西向东延伸的土岗。纵观全貌,蜿蜒若龙,故称卧龙岗。1975年10月平整土地挖土时,在遗址附近农田中发现砂红陶片(鱼骨盆)、绳纹筒瓦、板瓦、灰陶豆颈、罐颈部、盆口沿、牲畜骨骸、灶和灰坑等。1976年5月,省、地、县三级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钻探,探明文化层厚度为2米,由东南向西北发展,时代逐渐变晚,经……[详细]
  田麻痒庄园田麻痒庄园位于邢台县会宁镇北尚汪村,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是冀南保存较完好的地主庄园。田麻痒庄园,始建于1914年,完工于1917年,主要建筑有房屋172间,花园两处,配有私塾学堂、马棚下处、戏院,庄园座北朝南、五米高度青石围墙上,垛口林立,枪眼密布,正门拱圆形,门劵上房拱型砖上刻有“薰风南来”四个大字,前门有六米宽。四米的青砖影壁。向北通后院数米宽、百米长的石砌甬道,有一座两层高的护宅楼,-“保卫楼”三个楷体砖雕大字,端坐在甬道正中。在它的两侧,各有两座由过厅前后贯……[详细]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张家口市宣化路第六中学校园内,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是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小楼,西侧是二层主楼,东侧是两座南北相对的单层配楼,具有明显的欧洲风格,同时采用中国传统工艺,可谓中西合璧。主楼内陈列着相关的实物、图片、文字材料等,再现了晋察冀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光辉业绩,以及晋察冀边区首府的革命历史。校园门口竖立着聂荣臻元帅塑像。经过八年抗战,1945年8月23日八路军从日伪铁蹄下夺回了张家口。我军解放张家口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于8月27日迁到张家口市桥东……[详细]
  马君起造像碑,全称为“马君起造石浮图碑”。“浮图”在这里指佛像。系唐代仪凤四年(公元六七九年)马君起为死去的父母所造。该碑现存于河北省深县文化馆,一九八三年九月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君起造像碑碑高110公分,宽79公分,厚49公分,系两石凿合之石室。石室内有女菩萨像一、侍女二,下为飞禽走兽的石浮雕,石室两旁各有一武士卫其侧。石室门眉之上有“天皇供养、天后供养”八字。“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则天,在此以前的造像碑,多言为皇帝造福多未有兼及皇后者,唯独此碑有“天后供养”四字,由此可以看出当……[详细]
  贲贲淖遗址位于尚义县大青沟镇贲贲淖村西300米处,占地面积近1500平方米。是京西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遗址。清未民初法国神甫桑志华等人曾在贲贲淖进行过考察,并采集许多细石器标本,这些标本至今仍收藏在天津自然博物馆中。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对贲贲淖进行了首次考察,发现了许多陶器和石器,其中的陶器有手制红褐陶,火候低、饰粗细绳纹的瓮和罐;石器有细石器的许多石磨棒及石磨盘。 1985年,尚义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再一次进行考察,发现遗址地面散布的遗物颇多,大多为石制品,陶制品次之,亦见铜、铁制品……[详细]
  文安张仁宪碑是唐朝张仁宪之孙兰陵郡王张仲武为其所立,距今将近1200年。位于文安县城关镇相公庄村北300米,为大唐张仁宪神道碑,根据碑文记载,该石碑建于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石碑为汉白玉石质,由碑首、碑身、碑趺三部分组成。全碑通高4.27米、碑身宽1.44、厚0.53米。碑首雕四龙交蟠,龙首垂于碑侧,阳面天宫篆额“大唐故赠工部尚书清河张公神道之碑”;碑身阳面满刻方格,格内阴刻隶书碑文,共29行,满行62字,由于风化有些字迹已无法辨认。碑文主要记载了张仁宪家族的世系、官职,还详细记述了其嗣孙……[详细]
  西堤北塔(震雹塔)位于冀州市门庄乡西堤北村东50米处,西堤北塔(震雹塔)为元代建筑,历史上当地每年春季都会在塔下举行仪式,祈祷免受雹灾,震雹塔由此得名。西堤北塔(震雹塔)全部用青石砌成,通高8米,塔基平面呈正方形,塔身为六棱锥体,塔顶是一个1.5米高的石葫芦。西堤北塔(震雹塔)自下而上,除塔基、塔葫芦外,分为四层:第一层直径2米,阳面有一群象浮雕,正面刻有铭文,多以无法辨识,上面“南无释迦牟尼佛”几个大字还很清晰,表明这是一座佛塔,在刻文的落款处可辨出“嘉靖三年”字样,这应该是石塔的落成年代。第……[详细]
  赐儿山位于张家口市西部群山之中,传说给人间赐予儿女的麒麟曾降临此山,并在山下留下脚印,许多人前去祈求子孙都如愿以偿,故此山称为“赐儿山”。在赐儿山的山腰间有一座寺院,名“云泉禅寺”,远望赐儿山,山峰奇丽,万木峥嵘,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至今已有600余年),云泉禅寺的开山祖师清月和尚(山西榆次人)云游至此,见此山风景甚佳,逐令弟子,驻锡修寺。因为赐儿山常常是白云缭绕,而且山中泉水清澈,长流不息,故名“云泉寺”,是取“白云深处有清泉”之意。这云在泉畔飞,泉在云中流的奇……[详细]
  土门关位于鹿泉市白鹿泉乡东土门村,土门关原有四座0,分别坐落在东土门村和西土门村村口处,现存三座,即东土门西阁、西土门东、西阁。另存有300余米古驿道、15通石碑及村西山上的烽火台遗迹等。三座门楼一线排开,遥相呼应。三座关楼均为石砌礅台,中有券拱石洞门,上建殿宇,拱券上分别有“三省通衢”、“山辉川媚”、“山陕通衢”石匾额。进入东土门村,村西口耸立着东关楼,关楼横楣上 书“三省通衢”四个大字。出东关楼,过太平河便是位于西土门村东的中关楼,沿西土门村长街走近千米,便是西关楼。史称“土门重地也,东扼滹……[详细]
  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位于承德城西北隆化县蓝旗镇少府村北,开凿于少府河北岸石壁之上,距河床高10米,在文革时毁坏严重,现存面积东西长9米,上下高1.5--1.8米。造像20世纪40年代被侵华日军用强酸侵蚀,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由于多年来群众在此开山采石,一些造像多遭破坏。造像为辽金风格。在造像之东侧环山处的悬崖之上,有一人迹罕至的凹入石棚,有元代石刻题记5行,现保存4行。造像采用高浮雕手法,共存4组。第一组:3尊三世佛作半浮雕式坐于束腰式须弥座上,面容微笑慈祥,身披通肩大衣,两手平放在盘坐双膝之上。三……[详细]
  “广宗好大堂,威县好城墙,巨鹿好牌坊”,现在广宗县尚存明代县衙建筑主体--官署正堂,它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因秦始皇在此停灵,很多参观过西安兵马俑游客到广宗参观大堂。该大堂是全国少见的保存完好的县衙正堂。省旅游专家和城市规划权威认为,此座县衙是很宝贵的文物和旅游资源。据广宗县志记载,广宗县衙曾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轴线的主体建筑有照壁、钟鼓楼、仪门、大堂、二堂等,50多岁的人还记得小时候大堂前面的鼓楼和后面的二堂、三堂。现在,其他建筑都随着历史湮没了,只剩下了大堂。大堂又叫公堂、……[详细]
  北丛井造像碑北丛井造像碑位于武安市北丛井村,据碑文记载,为东魏武定七年(549年)龙山寺比丘道宝造像碑。魏碑正面造像从特征和龛形分析,并非是东魏同期所凿。比丘道宝碑记,起初为记事碑,至宋代,佛教徒又在碑阴雕像,雕刻较为细腻,有典型的宋代造像特征。碑为青石质,碑身与座置于两地,龟趺座,在原处。碑为长方形,碑身高1.39、宽0.75、厚0.26米,碑的正面为造像,中间刻一较大的长方形龛,龛内雕一佛像,龛的两边刻飞天、武士、金刚,龛下刻门,门内刻一主四从人,手执伞扇,上部刻早期古建筑,建筑物之间刻有人……[详细]
  位于遵化市小厂乡洪山口村中心,始建于唐代,明代改建,为砖木结构,座南面北,北面顶为歇山前厦,南面为硬山顶。戏楼中间有隔扇,将楼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半部分为砖砌戏台,前台口左右纵列2根明柱。南半部分为后台,后台东侧有券门,出入门上首分别写有“阳春”、“白雪”字样,东、西侧墙上分别建有1米直径的圆孔窗。洪山口戏楼的独特之处在于,一般戏楼月台为四根明柱在东西两端并行排列,而洪山口戏楼的四根明柱却是前后排列。古戏楼的修建,还有一段“楼压龙”的传说。相传唐代一位大臣站在洪山口举目观望,见古长城上空烟雾缭绕,……[详细]
  桃林口白衣庵,位于秦皇岛市卢龙县城北四十公里处(刘家营乡)桃林口村北,系明代所建,极具考古价值。桃林口(卢龙)白衣庵位于秦皇岛市卢龙县城北四十公里处(刘家营乡)桃林口村北,据考,系明代所建。因殿内供白衣观世音菩萨尊像,故名。此庵为秦皇岛市明代单体古建之仅存者,极具考古价值,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衣庵于二00二年秋由秦市文物处修缮。白衣庵殿内雕汉白玉白衣观音法像一尊,左右侍善才龙女,护法罗汉各一。晶莹雅洁,庄严穆若,令人肃然起敬!原有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白衣庵正殿面宽10.35米,进……[详细]
  封崇寺,这座位于行唐县城内的古建筑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我国古建筑专家誉为珍贵的古代建筑之一。据清康熙十九年(1680)《行唐县新志》的记载说明,生活于隋开皇年间法号崇辨的僧人因修行有道被皇家敕封,并在行唐主持寺庙;而“清嘉庆十九年重修封崇寺碑记”的记载则说明,隋几百年后的宋雍熙时,崇辨大师虽早已作古,却“仍旧显灵,护佑苍生”,受到善男信女的香火供奉,这引起宋主的推崇,在宋主的敕封下,道济院更名为封崇寺。该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宋大中祥符二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