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平遥县旅游

平遥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长则普明寺时代:明地址:晋中市平遥县襄垣乡长则村长则普明寺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一进院落,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门、正殿,院内两侧为东西配殿、东西厢房,院落整体呈四合院形式。现存建筑全部为明代建筑。山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后檐施三踩单昂斗拱,里拽五踩双翘偷心造,柱头、平身科各一攒,前后檐明间设四扇六抹隔扇门,后檐两次间设直棂窗。前檐墙与两山墙交接处设八字影壁,前檐台阶处设十字花栏墙。梁架彩画依稀可辨,均为明代之作。正殿建于一米多高的台基之上,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屋顶青灰脊饰,花脊筒,瓦件规格较大。梁架为三架梁对前后单步梁用四柱,前檐斗栱三踩单昂,后尾五踩双翘,柱……[详细]
  白云寺位于平遥县城南19公里梁家滩村西宝峰山南麓,全称“白云禅院”,曾名“西域寺”。全寺依山势南向构建,层次叠上,别具一格。共计四进,衢道能上下,回廊可周旋。据现存明嘉靖二十年(1541)十一月碑碣推断,白云寺初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时有绅士侯伯威,汾州平遥县南良庄人,在当地口碑颇佳,“头畜旺盛,地产积粟俱有千万”。侯伯威在本庄南西峪有承粮山庄一处,为求神灵庇佑,侯独资在此建一“白云庵”,后又扩建为白云寺,并将该处庄田赠为寺产僧业,以供自养。白云寺初建时只有正殿和东西两庑,嘉靖十六年(1537),侯伯威之嫡曾孙侯迺再发虔诚,决心重修,并补盖南殿。由于所需资金庞大,侯迺除倾囊而出外,还得四处募化。当……[详细]
  襄垣慈胜寺位于晋中市平遥县襄垣乡襄垣村,占地面积7041平方米。据清光绪《平遥县志》载,元至正年重修。据庙碑记载,重修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修禅院。慈胜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布局,现存正殿、东西配殿、西小殿、东西禅院正房、西禅院东西厢房、戏台等建筑。正殿为明代遗构,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四椽对前后搭牵通檐用四柱,外檐斗縅五铺作双下昂,明间施米字形斗縅一朵,屋顶布灰瓦,琉璃方心剪边。殿内梁架彩画保存尚好,壁画大部分为白灰覆盖。东、西配殿各五间,六檩前廊悬山式。前檐斗縅为一斗二升交耍头,柱头、补间各一朵,正心瓜拱上承撑头木。屋顶筒、板瓦覆盖,花边滴水,施……[详细]
  寺院历史悠久,具有元代建筑遗风,明、清两代曾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寺院占地总面积4652.5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302.3平方米。寺院依据土台而建,坐北向南,前后两进院。从路旁登台阶十数级而上平台,台由花格砖墙围绕,两侧犹有八字形掩壁。平台上的天王殿即寺院之前殿,面阔5间,进深5椽,悬山式,通面阔21米,明间为通道。甬道之北的中殿屹立于高台基上,面阔5间,进深6椽,殿内双槽,单檐歇山顶。柱础素面覆盆式,柱头卷刹,有侧脚生起。普柏枋至角柱出头,刻海棠线。斗拱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昂为琴面式,假昂。补间铺作次间4朵,明、梢间3朵,梢间与转角铺作呈鸳鸯交首状,拱头抹作斜面,斜度甚小。用材比例17:11,……[详细]
  慈相寺(第五批国保)时代:北宋至清地址:平遥县沿村堡乡冀郭村东北隅据寺内金泰和元年(1201年)碑载:创建年代不晚于唐肃宗时期(756——763年),古名圣俱寺,宋皇祐三年(1041年)改现名。宋末兵燹,仅存正殿。金天会年间(1123——1137年)在旧址上建麓台塔并修建殿宇、楼亭十多座。金代至清历代重修,现存建筑正殿与塔为宋金时期原构,余皆明清所建。寺坐北朝南,三进院,分别由山门、乐楼(只存高台基)、关帝庙及庙之两山墙并列的钟、鼓二楼、正殿、东两两侧窑洞、麓台塔(无名大师灵塔)组成。总占地面积18365.5平方米,正殿为寺院主要建筑之一,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前檐设廊,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49……[详细]
  金庄文庙金庄文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平遥县城东5公里岳壁乡金庄村西元延祐二年(1315年)创建,明万历、清乾隆、嘉庆、咸丰年间几经重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补修。庙坐北朝南,前后共二进院落,现存殿堂6座,占地1056.4平方米,建筑面积406.4平方米。中轴线上建筑有大成殿、明伦堂、泮池等。东西两侧为舍房。庙内最前为明伦堂,面阔三间,带前廊,硬山顶,前院东西厢房各三间,单坡硬山顶。前后院之间有泮池,上建状元桥,池西有厢房4间,池东有“五爪柏”1株。大成殿为清嘉庆七年(1802年)遗物,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殿内有孔子及“四配”、“十哲”彩绘泥塑像15尊,为元代作品。……[详细]
  隆福寺隆福寺(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平遥县南政乡南政村南政隆福寺位于平遥县南政乡南政村北。坐北向南,三进院落布局,清光绪《平遥县志》载,创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明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占地面积2954平方米。南政隆福寺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影壁、山门、-殿、大佛殿台基及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禅房、配殿、耳殿等。山门面宽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明间为门道,次、梢间纵向有隔墙,墙前塑像,墙上绘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前檐施五踩双昂斗栱,昂头雕龙首或卷云,明、次间平身科各施斜栱各一攒,两稍间平身科各两攒。前檐柱大小额枋间垂柱花牙,透雕挂落。殿内……[详细]
  清凉寺在平遥县卜宜乡永城村北,因文殊菩萨设道场于清凉宝山(五台山)而得名。据清光绪八年(1882)《平遥县志》载,清凉寺初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后在明成化十一年(1475)、嘉靖十六年(1537)、隆庆五年(1571)重修或葺新,清雍正十三年(1735)又重妆佛像。清凉寺山门为砖拱窑洞五间,再往两旁为钟鼓楼残址,山门顶上原有关公阁,“0”中被毁。穿过中殿即达清凉寺正院,正殿称“七佛殿”,东西殿是观音殿和地藏殿,早年供有“十八罗汉朝观音”和“十殿阎王拜地藏”,由此可推知中殿原为“四大天王拜弥勒”,显然是明清代佛教祀奉格局。七佛殿年久失修,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文物保0》刚刚颁布,大殿已……[详细]
  利应侯庙利应侯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地址:平遥县襄垣乡郝洞村金泰和六年(1206年)建成,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修葺。庙坐北朝南,占地2325.96平方米,现仅存正殿,其余建筑己毁。正殿为元代建筑,建在高1米余的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单抄单昂。殿内有彩塑11尊,均为元代作品。东、西、南三壁有清代壁画。……[详细]
  惠济桥时代:清地址:平遥县城下东门300米处平遥惠济桥位于平遥县古陶镇东城村。横跨于惠济河下游,九孔联拱石桥,俗称九眼桥。据碑文记载,原为木板桥,清康熙十年(1671年)始建五孔石拱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增为九孔拱桥。乾隆、同治、光绪年间曾予补筑修葺。惠济桥南北走向,桥全长80米,宽7.4米,各拱券净跨4.2~4.9米不等,桥墩高5~7米,桥面略呈弧形,条石铺墁。中间五孔桥洞的拱券顶两旁分别雕龙首、龙尾,各伸出桥壁1米余。桥身两侧设石雕栏板、望柱,两侧栏板各50块,雕刻珍禽异兽、吉祥花卉以及福、禄、寿字纹样,望柱头雕狮子、花蕾、八宝形象。桥基上、下游方向,皆筑有缓冲作用的三角形石基,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