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丽水市旅游

丽水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延庆寺塔从塔身构造到木构出檐都没有发现后人修缮的痕迹,是江南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步入塔院,一条鹅卵石大道延伸至塔底,两边树木葱郁,鲜花怒放。前面就是那座0式砖木结构的斜塔,六面七级,中空,每层设有平座回廊;斗拱瓦镏作双卷头,出檐舒展平缓,颇具唐风,铁质塔刹相轮为卷草图案,曲线流畅。延庆寺塔经历了一千余年的风雨洗礼,眼下,塔身出现倾斜,上世纪八十年代修缮古塔时,延庆寺塔塔身已倾斜2°12,偏心距一米多,人们将其称为东方比萨斜塔。这样一来,古塔反而增添了另一种魅力。古塔第一层最高,挑出的阁檐……[详细]
  好川古文化遗址位于遂昌县城西12公里的三仁畲族乡好川村。1997年夏季在好川村东部土名岭头岗的小山岗上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四千平方米,清理墓葬80处,出土石器、玉器、陶器、漆器等计1062件。经专家鉴定,属于良渚文化晚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在浙西南地区是首次发现,为1997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好川文化与周边的良渚文化、花厅基地、昙石山文化、樊城堆文化、山背文化、石峡文化、肩头弄文化、马桥文化以及松阴溪流域商周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自己浓厚的个性特征。它的文化面貌新颖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详细]
  导游:时思寺原是宋绍兴年间的梅元屃守墓庐,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创为时思道场,明宣德间又改为寺。因此时思寺是一处佛道合一的宗教建筑。时思寺前沐鹤溪自北向南汩汩流至不远处直泻深谷,形成百仞飞瀑,名“雪花漈”。寺前彼岸为狮山,附近有“石马潜渡”、“友舌喷珠”等景点,与时思寺合称为大漈八景,曾被誉为“雾中桃园”。寺北侧巨杉与山门内两株参天古柏与时思寺相映生辉,更具古刹幽邃的意境。时思寺目前保存完整,它既有宋代建筑遗风,又受福建地方建筑之影响,构造与形制独特,是浙江元明建筑体系中一组独立的类型。:时……[详细]
  导游:通济堰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它由拦水大坝、进水闸门、三洞桥、渠道、叶穴等组成。碧湖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落差20米,通济堰即根据这样的地理形势营造,从而基本实现了自流灌溉,不需再靠外力支援。通济堰的上游集雨面积2150平方公里,每天能拦入堰渠二十多万立方米,灌溉着整个碧湖平原中部、南部四万多亩粮田。据村民说,护堰世家诸葛一家,世代在通济堰边居住,只要发现有堵塞渠道、砍树等破坏行为,便会出来制止。五十年代进行维护时,在大坝底部还发现古代留下的巨松基础,就是俗称“眠牛”的松木铺……[详细]
  普济桥,名称来源于“普渡众生,济世为怀”的禅宗佛意。位于玉岩村南水口,建于明正德年间,跨大源坑,东西走向,为双孔石墩双向伸臂木梁廊屋桥,孔跨6.5米,桥长26.5米,宽5.5米。东西桥台用条石横联错缝砌筑,桥墩用条石砌成船型,迎水面砌成分水雁翅,桥墩宽3米。桥墩上纵横叠交五层垫木伸臂梁,在第五层垫木上架设木大梁7根,大梁上置方形枕木17根支撑桥板。桥面上建廊屋,面阔9间,通面阔25.9米,进深为五架梁前后单步梁。廊屋明间和尽间为重檐歇山顶,至今明间仍保持原状,明间四根金柱柱头用平板枋联系固定,其……[详细]
  大窑龙泉窑遗址分布在今浙江省丽水地区及其周围的武义、永嘉、文成、泰顺等县。龙泉窑址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址,以龙泉县境内的窑址最为密集,有300多处,其中瓷器质量最好的窑址多集中在龙泉县的大窑村一带,这里是龙泉窑的中心,故而统称为“龙泉窑”。龙泉县位于浙江省的南部,瓯江的上游,瓷土矿藏十分丰富,河流的两岸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盛产烧瓷用的燃料——松柴。瓷窑可利用溪流的山坡选址,制瓷原料可依赖廉价的水碓粉碎并加工,成品也可从瓯江顺流而下运到温州,瓷器的输出十分方便,这些都是对瓷业生产十分有利的条……[详细]
  安仁永和桥位于龙泉市安仁镇境内,距市区25公里,是浙江省保存最好最长的廊桥。该桥为木石结构的廊屋桥,长125.7米,宽7.5米,高13米,有廊屋42间,其下用条石砌筑石墩5座,桥墩间最大跨度为18米。南向有分水雁翅,墩上木梁双向平衡展出,逐层加距伸出,纵铺桥面。桥梁采用筒支、悬臂结合式的建筑方法,桥屋雕梁画栋,飞檐雕梁画栋,斗拱层叠,桥内设栏杆、木凳。原名“永宁桥”,因安仁三坊村民并不安宁,曾发生过械斗,知县出面调解,三场村民以团结和好为重,共同筹资加固修建,故更名“永和”。其工艺精湛,别具匠心……[详细]
  詹宝兄弟牌坊(含市口进士牌坊)年代:明位于西屏镇城东下马街。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詹宝,字天球,明弘治丙辰(1496年)科进士,授新昌令。牌坊仿木石结构,四柱五楼,歇山顶。通高8.52米,通面宽6.90米,以青石雕刻而成。用斗栱承托,正楼用九踩三昂。次间、夹楼用七踩三昂。立柱石两端有8个神态各异、形象逼真的狮子。阑额、龙门枋、普柏枋上有人物、双狮戏球、鹤、麒麟、花卉等浮雕图案。牌坊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为旌表弘治乙卯科乡进士包杰而立。仿木青石结构,四柱三间五楼,通面阔6.20米,……[详细]
  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位于城东南约3公里的芳野村中,芳野原名坊下,抗战期间浙江大学分校设此,村名改为“芳野”一直沿用至今。分校旧址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3千余平方米,建筑共二进,二进间有天井、两侧厢房,一进与两侧厢房及伙房均为二层,二进为三层。中西合璧式建筑。该屋系芳野村绅士曾水清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所建,故名“曾家大屋”1937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浙江大学被迫内迁,1939年秋,在龙泉开办了分校,该屋即为龙泉分校旧址。分校当年设有文、理、工、农、师五个学院。还设有附属小学一所。有著……[详细]
  仙都摩崖题记位于浙江省缙云县仙都风景管理区,分布于初阳山、鼎湖峰、仙水洞、铁城、小赤壁五景点,从唐代延续到近代。现存摩崖石刻和题记120余处。最早的摩崖石刻为唐代乾元年(公元758年)间篆书名家李阳冰的“倪翁洞”三字篆书和建中元年的一条游记。宋代摩崖题记有55处。明清题记有32处。民国(公元1912-1949年)时期的题记有15处。当代题记有10处。仙都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所以题记内容有不少是和道教有关的。也有游人的题词,体裁包括诗赋和散文。书体有篆、隶、行、楷、草等体。题记作者较出名的有唐代的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