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旅游

锡林郭勒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元上都遗址上都,元代古城名。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黄旗大营子(现敦达浩特)东25公里,闪电高勒北岸1公里,“五一”牧场南4公里处。当地牧民称之为“北奈曼苏默”城,意为一百零八庙。上都地区山川雄固,风景优美,据古籍对其记载:“龙岗蟠其阴,滦水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东北不十里有大松林,异鸟群集....山有林木,水有色盐,百货狼籍,畜牧繁息,大供居民之食用。”上都城兴建之前,金代属桓州。成吉思汗在这里避过暑。蒙哥汗五年(1255年),忽必烈受命驻守此地。次年(1256年),开府营建城……[详细]
  汇宗寺位于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县城北部。300年前,在广阔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的南端,崛起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群落,它就是曾经闻名中外的多伦诺尔汇宗寺。汇宗寺遗址只有原来汇宗寺面积的1/20。汇宗寺是教格鲁派寺庙,也就是俗称的喇嘛教寺庙。喇嘛教就是指藏传佛教,它分为多种教派,最初主要有宁玛(红教)、萨迦(花教)、本布(黑教)、噶举(白教)等。喇嘛教传入内蒙古地区是在十三世纪初,也就是元朝初年,先后由花教和红教占统治地位。至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针对红教的不太守戒律等做法,西宁人宗喀巴对……[详细]
  时代:旧石器、商金斯太洞穴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是旧石器时代至商朝草原先民的居住遗址,洞穴宽16米、深24米,其堆积层厚达5米,共分3层。在最下层的堆积物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5万至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物,有石砧、石锤等工具,还有野马、披毛犀、野鹿和转角羚羊等动物的骨骼并已呈部分石化,其中野马的石化骨骼为最多。考古专家认为,这反映了当时生活在草原地区的原始先民,主要以猎取野马为生的生活状态。在中层和上层的堆积物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3万年至3000年左右的文物遗……[详细]
  贝子庙是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北部的“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南坡下,蒙古语名“班智达葛根庙”,汉名“崇善寺”。该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2年),历经7世--不断修缮。整个建筑群有朝克钦、明干、却日、珠都巴、甘珠尔、丁克尔、额日特图7座大殿,5座拉布楞(--殿),5座佛塔,此外尚有30多个庙仓及2间喇嘛住宅在庙宇的东西两侧和后面。2006年5月25日,贝子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贝子庙占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沿袭黄教传统建筑格式,结构……[详细]
  金四郎城古城遗城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敦达浩特北两公里处。城址为乌桓游牧故地,故命名为桓州城。始建于金代。古城呈方形,东西长1052.5米,南北宽1136.8米,东西两面城门至今尚可辩认。城墙夯筑不明显,残高3-5米,每隔60左右米有凸出的马面。城中有建筑台基遗迹,为州府官衙所在。古城内散布着大量残砖碎瓦,瓦背为素面反面布纹,砖多是灰色素面,有少量沟纹砖。古城内曾出土过粗瓷双耳罐铁斧及定窑、钧窑瓷片。 文物保护2013年5月3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3处,其中,古遗址5……[详细]
  恩格尔河墓群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恩格尔河管区,恩格尔河墓葬出土了一套基本完整的龙凤纹金马鞍饰,其形制与1988年出土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乌兰沟墓葬的金元时期卧鹿纹金马鞍饰十分相近。另外根据其鞍饰上的纹饰,如三瓜龙纹、蔓枝花草纹和莲纹等纹饰断定,这一墓葬年代应该为金元时期。恩格尔河墓葬出土的十字架金饰片,可以说明墓葬主人信仰景教。而景教正是在金元之际,广泛流行于内蒙古草原的外来宗教。……[详细]
  砧子山古墓群位于锡林郭勒多伦县,2013年被国务院核准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古墓群保护区面积为4825.98公顷,是锡林郭勒境内现存最大的元代时期元上都居民(主要是汉族平民、工匠)的丛葬区,为研究元朝时期元上都的社会制度、蒙汉民族关系和生活状况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