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太原市 > 迎泽区旅游

迎泽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文庙(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迎泽区文庙巷3号太原府城之文庙,原在城西县前街(即令府西街西段)一带,规模虽壮观,但远不及今文庙。清光绪七年(1881年),汾河决堤,文庙毁于大水。水退之后,山西巡抚张之洞,遂在原崇山寺的废墟(今文庙址)之上,大兴土木,新建文庙,文庙巷之名称亦得于此时。新建的文庙,占地13000多平方米,由亭、殿、门、庑、祠,组成三进院落,利用前崇善寺末毁的零星建筑,较之原庙更为恢宏、庄重、婉雅、俊逸。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原文庙的功用,由奉祀孔圣人逐渐发生了演变,到1920年,文庙改辟为“山西省图书博物馆”,新中国诞生后,于1951年,将一大批劫后余生的文物,收藏于此,……[详细]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初名“永明寺”,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五台山高僧妙峰(福登)和尚奉敕续建,易名“永祚寺”。清初又续建了山门,完善了禅堂和殿宇,形成了一座小规模的寺院。但在战乱岁月,古寺饱经沧桑,到民国末期,已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曾多次维修。新建碑廊,仿建前院,广植牡丹,使古刹面貌一新。永祚寺总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依山而建,坐南向北,三进院落。自北面山门而入,第一进院是20世纪80年代仿明代形制扩建而成,两厢为配殿,辟为展室,称陈列院。第二进院为“祗园胜景”,称牡丹院,遍植……[详细]
  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我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它是全太原市有名的景点之一。此寺利用土沟高低地势凿修磴道,拾级而上是山门殿,殿额高悬“白云寺”三个贴金大字,左右门的门楣上 书“真境”和“光寐”。寺前置石狮一对,给人一种幽深肃穆之感。殿内四角塑四大天王,大肚弥勒佛端坐殿中央,弥勒佛背后是韦驮。韦驮身穿铠甲,手执金刚杵。韦驮的塑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另一种是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韦驮手执金刚杵的姿势很有讲究,据佛门规定,凡是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的寺院,是接待寺。反之韦驮杵拄地、右手叉腰的寺……[详细]
  崇善寺大悲殿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崇善寺大悲殿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崇善寺街9号,原为隋炀帝行宫,唐初称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后来又叫新寺,明代时,更名崇善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第三子朱棡为纪念其母,在原寺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崇善寺被火焚毁,仅存主体建筑大悲殿。大悲殿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明初官式木构建筑。大悲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黄绿琉璃瓦剪边,通高近20米。前檐明、次间设四抹方格隔扇门,梢、尽间设隔扇窗。后檐明间设板门,可前后通行。檐柱侧脚明显。斗栱布局疏朗,上檐斗栱七踩单翘重昂,下檐斗栱五踩重昂,除下檐尽间无平身科外,其他逐……[详细]
  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太原市文瀛公园文瀛湖南岸,占地10亩,建筑面积5820平方米。这里原是明清时期山西的贡院,1906年创办山西公立中学堂,1913年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省立一中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太原市暨山西省中共党团组织的诞生地,被称为山西革命史上的“南湖”,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四运动时,省立一中的进步学生与其他学校的进步学生一起,与当局进行坚决的斗争,取得了胜利。高君宇、王振翼、贺昌、王瀛、张叔平、张友清、彭真等大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就读于省立一中,并从事革命活动。1921年5月,以“唤醒劳工,改造社会”为宗旨的太原社会主义青年……[详细]
  山西大学堂旧址山西大学堂旧址(第三批省保)时代:1902年地址:太原市迎泽区侯家巷9号山西大学堂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新型大学之一,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兴建。山西大学堂旧址规模宏大,布局整齐,建筑风格为中西结合,是近代中西文化合璧的实物例证。现存主要建筑为山西大学堂大礼堂。大礼堂,为当时全省唯一的无大梁和内柱的新式建筑。礼堂由主楼与两侧翼楼组成。主楼宽三间,拱券式门洞,其上楼身两层,顶部辟有平台,上建方形钟楼一座。两侧翼楼宽各10间,高二层,下辟拱券式门窗洞,上为方形窗洞,窗口上装饰有西洋式倚柱,两坡水屋顶,建筑外观平衡对称,具有韵律感。201……[详细]
  王家峰墓群(第六批国保)时代:南北朝位于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王墓坡”,据调查,目前共有三座北齐时期墓葬,徐显秀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该墓有夯筑封土堆,墓葬为穹隆顶砖券单室结构,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随葬品大部分发现于墓室,该墓墓室壁画保存完整,为研究北朝晚期的葬俗、葬制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外,东山一带多次发现北朝晚期的墓葬,且都有一定级别。反映了太原地区在东魏北齐时期的重要地位,折射出西域文化的影响和民族文化的交融。王家峰墓群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王墓坡”,由徐显秀墓、狄湛墓、库狄业墓等组成,其中徐显秀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徐显秀墓有夯筑封……[详细]
  大关帝庙大关帝庙(第四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36号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正殿、春秋楼为明代遗构,余皆清代所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占地面积3260余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崇宁殿、春秋楼,两侧为钟鼓楼、东西廊房、厢房、配楼等共计十一座建筑。除主体建筑崇宁殿为明代遗存,余皆为清代所建。前院各建筑以甬道相连,后院春秋楼、东西配殿以凌空架设的木廊桥相贯,是一组布局完整的建筑群。太原大关帝庙应该是太原市区内唯一的一座规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关帝庙(南肖墙口腔医院后也有一座,但目前应是作为民居),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庙始建年代不详,但据说为金元基址,现有建筑为明代修建。……[详细]
  太原古清真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原名清修寺。它位于解放路南段东侧。木构牌楼临街矗立,在周围高大的现代建筑群中,耀眼夺目。门额正书“清真古寺”四个镀金大字,笔力雄健,分外醒目,引人观瞻,系清顺治二年(1645)太原知府王觉民的手迹。古清真寺,为唐代贞元年间创建,后又经宋代重修。现存寺宇,是明代重建后的遗物。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根据1876年的碑文记载:该寺最早创建于唐朝(618—907)年间公元8世纪末,公元11世纪以后又不断重修。而现存的建筑基本上是明朝(1368—1644)时建造。寺内大殿为砖木混合结构,殿内为阿拉伯式古典装饰。圆形立柱挖槽迭楞,施沥粉贴金彩绘,极其富丽典雅。柱周木壁,刻……[详细]
  纯阳宫(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太原市迎泽区五一广场俗名吕祖庙。原为供奉唐代道士吕洞宾的庙宇。吕洞宾道号纯阳子,故又称纯阳宫。宫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924平方米。宫内分为四进院落,门前有四柱三楼式木质牌坊。主要建筑有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和巍阁,四周建有配房及砖券窑洞。建筑布局紧凑,高低错落,曲折回旋,组合巧妙。虽为一座道观,又具有园林建筑的特点。宫内现存大多建筑为明清遗构。纯阳宫建筑群布局严谨,类型众多,洞石亭阁,殿楼相间,为道教建筑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优秀范例。现辟为山西省艺术博物馆。2013年5月,太原纯阳宫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大同市鼓楼西街纯阳宫类型:古迹道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