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洛阳市旅游

洛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河南府文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南隅,文明街小学内,是为祭祀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而修建的。河南府文庙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明嘉靖六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因此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以后称为“文庙”,相对“武庙”(关帝庙、岳飞庙)而言。文庙建筑布局严谨,由南向北做台阶式上升、沿中轴线向两边展开。布局规整,层次分明。为传统的宫殿式建筑。整个建筑布局严谨,正南为琉璃陶朔彩龙壁,向北依次是棂星门、辟雍、水池、石桥、戟门、大成殿、后殿,属我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现存建筑二十余间,……[详细]
  洛阳山陕会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南关马市街,又称西会馆,是清代山西、陕西两省商人在洛阳的聚居之地,是山、陕两省的富商大贾集资修建的。始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嘉庆、道光年间两次重修。会馆坐北朝南,占地4970平方米,布局前密后疏,保持了原来的建筑格局。现存琉璃照壁、山门、舞楼、正殿、拜殿等建筑,门前还有两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其中正殿是会馆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式顶,琉璃覆瓦。照壁高12米、宽13.2米,由青色雕砖砌成,正中用彩色琉璃方砖镶成3块方形壁面,其上雕饰二龙戏珠、花卉、人物……[详细]
  升仙太子碑位于洛阳东30公里偃师市府店镇南缑山之巅。这里是传说中周灵王太子晋升仙的地方。武周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于二月初四日由东都洛阳出发赴嵩山封禅,途中留宿缑山,游览了刚刚竣工的升仙太子庙,一时兴至,便撰写了这篇碑文。同年六月十九日碑成,立于缑山升仙太子庙大殿之前。碑文借太子晋升仙的故事,描绘缥缈瑰丽的仙境,以赞美武周盛世。碑文描写的武周社会,是武周承天之命,开创基业,江山稳固,人口众多,政令统一,幅员辽阔,边防巩固,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景象。升仙太子碑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笔划丝……[详细]
  福昌阁位于宜阳县韩城镇西5公里的福昌村,它是供奉道教师祖的活动场所。据旧县志记载,隋朝曾在此建福昌宫,现存建筑始于明代,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全面修葺。1983年,省文物局拨款5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福昌阁进行落架重修。福昌阁为垂檐双脊塔连式建筑,双层垂檐,黄绿琉璃瓦覆顶,四角挑檐悬钟。福昌阁坐北面南,面开五楹彩门,四周基石均用青石条砌筑,墙壁用青砖垒砌,脊兽造工玲珑。阁建于30米的高台地上,正南与东西两侧皆以石阶120余级通上台顶。阁内塑有金身祖师爷像,阁顶的梁木结构造型独特,环环相扣……[详细]
  七里坪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为旧石器时代的古遗址。七里坪遗址是国内涵盖长江和黄河流域旧石器特点最明显的遗址之一,对研究豫西远古文化和南北两大流域史前文化的交流,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七里坪旧石器遗址位于栾川县七里坪村东岭(栾川县城东3.5公里处)。1999年元月,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博士周军对遗址作了初步调查和探方试掘。同年3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吕遵谔教授又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并对遗址内采集的旧石器标本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约13万年以前),是国内涵盖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详细]
  西工兵营位于洛阳市中州中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东,由袁世凯兴建于1914年。整个建筑为中西混合式近代建筑的典范,对于研究洛阳的近代建筑有重要意义。同时,洛阳西工兵营见证了洛阳从民国三年(1914年至1948年)解放这一时期风云变幻的近代历史,在洛阳近代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2013年,洛阳西工兵营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工兵营由袁世凯兴建于1914年,初建时占地4000亩,建营房5000间,整个工程耗费上等白银170万两。1916年建成后,西工兵营成为各地军阀互相争夺的焦点。1920年9月……[详细]
  汉魏故城,又叫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汉魏故城在洛阳市东十五公里,南临洛水,北靠邙山。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此,其后三国魏、西晋、北魏均以此为都,4代共历时330多年。因主要是东汉、北魏两代,故称汉魏洛阳故城。1962年开始全面考古发掘,得知今存遗址东垣残长3895米,西垣残长4290米,北垣残长3700米,南垣为洛水冲决。残垣一般高于地面1一2米,北垣东段高出地面5—7米。城墙均用夯土版筑而成。全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周边约14公里。城内主要建筑有宫城、宫殿、衙署、花园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详细]
  时代:新石器时代土门遗址位于伊川县白元乡土门村,从发掘情况看,土门遗址分布广泛、内涵丰富,是研究伊河流域史前先民生存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土门遗址的仰韶文化遗物种类丰富,且多数器形与王湾一期的非常相似,可以归属伊洛地区的王湾一期文化,这为深入研究伊洛地区仰韶时代的史前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除此之外,该遗址还出土了数量繁多的泥质红陶缸,尤其是其中一个用来作瓮棺的陶缸上,有别致的黑白图案,这在仰韶文化类型中甚为罕见,这种陶缸也因其造型独特,而被北京大学的严文明教授命名为“伊川缸”。通过这里出土的大量文物……[详细]
  千唐志斋石刻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新安县,是一处收藏有大量西晋(公元265~316年)至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石刻的斋院。千唐志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辛亥革命元老张钫自建园林的一部分。30年代初,张钫曾在洛阳地区广泛搜集历代的墓志石刻,并建斋收藏。斋内有走廊、天井和十五孔砖石窑洞,收集来的墓志石刻被嵌于壁间。共计藏有自西晋以来的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其中唐代墓志达1185件,占中国出土唐墓志总数的三分之一,故被誉为“石刻唐书”,“千唐志斋”的斋名也由此而来。(国家文物局)……[详细]
  时代:旧石器时代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是旧石器时代的古遗址,经过发掘,考古人员发现,该遗址的面积至少在4万平方米,发现有距今3万年至距今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层,这处旧石器文化遗迹中连续出现过三个繁荣发展时期,分别为距今20万年左右、距今10万年左右和距今3万年~2万年。北窑遗址正处于古人、新人过度的这个关键阶段,填补了考古发掘的空白。这为探索和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经进一步研究,它可能会对现代人起源理论提供新的证据。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洞真观位于新安县西部的烂柯山,是豫西名刹、道教圣地,2000年9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道观建筑始建于宋、金时期,有千年之久。洞真观分三进,前为山门,入内为三清殿,二进为官厅、王母殿,三进为玉皇殿,两侧为道房。洞真观最主要的建筑为三清殿,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木结构,单层歇山顶,两面坡琉璃瓦覆面,脊饰陶兽及半浮雕牡丹。大殿梁架上绘有龙、云纹等图案,殿内尚存壁画23幅,轮廓清楚、典雅庄重、内容丰富,有宗教故事、山水、人物,花鸟等。观内有……[详细]
  辟雍碑全称“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义再莅之德隆熙之颂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东大郊村北。1931年出土于东大郊村北东汉建武五年(29年)所建的西晋太学遗址中,后立于村内。碑首、碑身以整石凿。碑名篆书,正文隶书,刻于晋咸宁四年(278年),记述晋武帝司马炎及皇太子司马哀亲临太学辟雍视察的事迹。碑阴刻述,有太常散骑等行政学官和博士、助教等教职员四百余人,晋隶碑文,字体灵活,风格独特。1996年国务院公布辟雍碑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苏羊遗址位于张午乡苏羊村洛河南岸的高台地上,遗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800米,北临安虎路,南依华岳。遗址文化层厚达6米左右,陶质有夹砂红陶、陶灰、黑陶及彩陶。可识别器型有红陶钵、缸、酒器、小口尖底瓶、壶、杯、彩陶盆、缸、钵,黑陶有小口高领缸,夹砂灰陶有觚性杯、-底盆等,纹饰有篮纹、刻线纹、网状纹、附加堆纹和白底彩陶,石器有石镰、石刀、铲等。从出土标本看,应为仰韶—龙山时期文化。2019年,苏羊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隋唐洛阳故城在河南省洛阳市区东部。北依邙山,南临伊阙,东靠瀍水,西至涧河,洛河中贯。隋唐洛阳为东都。外郭城也称罗城,遗址近矩形,周长27516米,除西垣无门,东、南、北三面共开八门。宫城在外廓城西北隅,东墙、北墙各长1400米,西墙长1270米,南墙长1710米。皇城在宫城南,东西宽620米,南北长1000米。含嘉仓城在宫城以东,为隋唐最大地下粮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尸乡沟商城遗址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西1公里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水。城址覆盖在地面下1~4米。1983年春在配合基建工程中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多次发掘。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文化和确认汤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