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与宾阳县交界处即昆仑镇所在地北4公里,距南宁市59公里。昆仑关为大明山余脉,海拔约300米。1939年11月15日,日军派出其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等大批步、骑兵和海军陆战队在钦州湾防城县附近强行登陆。昆仑关战役旧址,除古关楼、昆仑古道等古代遗迹之外,主要包括“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中的南、北门牌坊、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抗日将士公墓、抗战碑亭等纪念建筑物,以及昆仑关地区如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指挥部”、邕宁区昆仑镇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日军第十……[详细]
  容县近代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玉林市容县县城及黎村、杨村、杨梅、松山等乡镇。由324国道玉容公路可达。距玉林市约57千米。属文博院馆类人文风景旅游区。该建筑群是研究广西乃至我国建筑史、近现代史、经济史、宗教史等方面的重要物证史料,更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文物教材,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2006年5月25日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容县近代建筑主要以民国时期国民党将军的别墅、故居建筑群为主,容县近代建筑种类数量较多,且较集中,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有的民国……[详细]
  是历代靖江王的王陵,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南北15公里,东西7公里,共有王亲藩戚墓葬300多座。整个陵园规模庞大、气势磅礴,有“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皇陵”之称,其中有11人葬尧山,有“靖江王11陵”之谓。桂林古称始安,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初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这是桂林城的起源。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桂林被称为桂州,缘于在此设置的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详细]
  百寿岩石刻又名夫子岩,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距桂林市70千米,与永宁州古城隔河相望,桂柳高速公路和桂梧高速公路可达。此地人杰地灵,老人百岁者甚多。百寿岩以其“百寿图”闻名于世。宋绍定己丑年,古田知县史渭在他寿庆之日,特书写隶书大“寿”字,并请百名长寿者各书献一个小寿字,由名匠刻于岩壁两侧组成“百寿图”。独具匠心的是大“寿”字笔划中嵌入100个小“寿”字,一字一体,无一雷同,笔力遒劲,雕刻精工,集中国汉字演变、书法、雕刻于一身。“百寿图”刻于百寿镇夫子岩石壁上,隶书大“寿”字长175厘米,宽……[详细]
  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这两个村在明清时期就已形成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牌坊、巷道、墓葬等建筑群。江头村古建筑群,地处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镇江头村、漓江上游支流甘棠江西畔。村庄山环水绕,祠堂和大多房舍都坐西朝东。从现代建筑学来说,方位与朝向显得很大气。该村兴建有1000余年历史,是我国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后裔繁衍生息之地,明代迁居至江头村,清乾隆后该村周氏出现了7名翰林、8名进士、25名举人、170名秀才的科举奇迹。村落的总体建筑也体现出“……[详细]
  红七军军部旧址位于百色市右江区解放街39号。旧址始建于1720年,由广东商人梁煜倡议同乡人共同集资兴建,成为广东商人赴百色经商的主要落脚点。粤东会馆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艺术传统和风格。整个建筑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建筑面积2661平方米,会馆座西向东,以前、中、后三大殿宇为主轴,两侧配以相对称的四进厢房和庑廊,构成“日”字形封闭式独立建筑群。殿宇庑廊,布局严谨,庭院通道,铺设红色阶砖和长方形条石,殿堂廊下,全为实木大圆柱或花岗岩方形石柱支撑。中间主体建筑三大殿宇的内山墙上现……[详细]
  横县伏波庙位于横县云表镇站圩东南3公里的郁江乌蛮滩北岸,距县城28公里,是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平定叛乱、定疆界、在乌蛮滩疏河通航而建的一座祭祀性建筑。始建年代不详。横县伏波庙是珠江流域同类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者。庙原占地33330平方米,面积936.7平方米,由南至北依坡势朦胧逐建钟鼓楼、牌楼、前殿、中殿、回廊、祭坛、后殿七大部分。其中,回廊与殿堂以小院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空间上收到高低错落,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屋檐斗拱是庙中令人瞩目的建筑工艺之一,各类柱、座……[详细]
  马殷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福溪。马殷庙是为楚王马殷而修建的庙。据说,当地村民的先祖因为马殷将领平叛匪寇后带来的安定生活,人们心存感激,知恩图报,于是大兴土木,以资纪念。不料,马殷庙的诞生,竟然会成为建筑史上的传奇,也成为楚文化沿着贺州古道南传的重要历史遗迹。马殷庙坐落在福溪村的村口,为明代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始建的砖墙式寺庙结构,到了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改建成全木柱的大庙。清康熙十五年(1617年)重修建造。清嘉庆丙寅年(1806年)作边修葺,同治六年(186……[详细]
  中和窑址中和窑址是北宋后期到南宋晚期生产以外销瓷器为主的民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于1981年8月25日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在藤县藤州镇中和村(原城关乡、潭东镇中和村旧称老鸦塘),距县城约10公里的北流河东岸,20多座瓷窑主要分布在中和村委会附近,北流河沿岸长约2公里,宽约0.5公里的小山丘上,如今,烧瓷器的模具—匣钵,仍然堆积如山,遍地皆是。过去当地用匣钵作建房材料和铺路的现象,也随处可见。大量的遗物,无疑是昔日大量生产最好的例证。中和窑的结构,为斜坡式龙窑,依山势而建,呈……[详细]
  那劳乡那劳村是清光绪初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和清末两广总督、四川总督岑春煊的老家。这里有岑氏经明、清两代建起来的家宅、庙宇、纪念物等建筑群。岑怀远将军庙:岑怀远,南宋边将,是明朝上林长官司岑子成之远祖。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加大将军衔。上林长官司岑氏土府迁居那劳村后建庙,清光绪元年(1875年)岑毓英扩建成四合院,有神堂、两厢房和闸门,占地180平方米。神堂神匾甚是堂皇,廊檐也甚宽敞,左右走廊分别以红包六柱木架,上署钟、鼓各一,钟、鼓均画有龙凤。岑氏宗祠: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分前后院,……[详细]
  中山纪念堂位于梧州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孙中山为了筹备北伐,曾于1921年至1922年先后3次驻节梧州。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梧州善后处处长李济深倡议集资在北山公园内筹建中山纪念堂。1926年1月29日,举行奠基典礼。1930年10月,建成。是我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堂占地面积达163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素白色的外墙与四季常绿的古树相映衬,寓中山精神万古长青。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央立有孙中山先生全身塑像,纪念堂门前两旁……[详细]
  广西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木质牌楼燕窝楼,在距全州县城以北约16公里远的永岁乡石头岗村(该村过去的读书人多,曾有“才子之乡”的称谓)。 燕窝楼,又称燕子门楼,系蒋氏祠堂之门楼,原是永岁乡石岗村的蒋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弘治乙卯年(公元1496年),蒋建德始筹建逝卒未成。现存门楼由其子石岗村明代工部侍郎蒋淦亲自主持设计,皇帝赐封他亲自设计主持蒋祠楼修建而成,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动工,总建筑面积446平方米,主建筑有:牌楼、门楼、祠堂(分上、下殿),于嘉靖七年建成,全是木质结构。楼高12米,宽8米,上……[详细]
  和里三王宫是侗族人民为祭奠夜郎国王竹多筒的三位太子而修建的庙宇,建于明嘉靖年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整体布局为古代汉族宫廷式建筑,但戏台、偏舍等又采用侗族穿斗干栏式构造,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汉侗建筑艺术特色相互融合的建筑物。其附属建筑人和桥,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为方便善男信女进宫朝拜而建,桥基采用石拱式,桥体为侗族传统穿斗干栏式空间结构,包含了侗族塔阁式鼓楼建筑风格,是一座具有侗族特色拱形风雨桥。两者2009年被列入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色古香、气势恢弘的三王宫现有众多碑文石刻、以其为中心的良……[详细]
  恭城古建筑群位于广西省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拱辰街、太和街。建筑群包括文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等四座院落式布局的明清建筑。文庙位于拱辰街西山南麓,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状元门、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大成门、露台、大成殿和崇圣祠;两侧还有义路、礼门、碑亭、乡贤祠、名宦祠、庑殿、昭文楼、尊经阁等建筑,分布于依山六级平台上,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是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之一。武庙与文庙相邻,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详细]
  贺州浮山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贺州市贺街镇临、贺两江交汇处,距临贺故城(贺街镇)3千米,距离贺州市区23千米。始建于唐朝,为纪念一陈姓秀才而建,在秀才生辰和忌日,八方乡亲云集浮山对歌,歌颂秀才功德,衍成今日盛大的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炮期”和农历五月十九日“歌节”。浮山四周悬崖峭壁,奇险无比,相传浮山建寺至今,不管遇多大的山洪,从未被水淹过,浮山始终浮在水面之上。拾级而上,山上林木参天,古藤缠树,层石峥嵘。山门石边的浪沧亭,刻有李济深先生手书的浮山二字以及历代书法家的作品。山上有环碧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