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长安区旅游

长安区4A级风景区介绍

昆明池·七夕公园
  昆明池位于沣河右岸。汉武帝在开凿昆明池时,采用法天思想、按天上银河两边左牵牛、右织女的布局在昆明池东西两岸设置了牵牛和织女石像。这两尊石像至今还矗立在昆明池遗址的周边。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衍生出的七夕文化,至今也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七夕公园位于昆明池北岸中部,占地面积2255余亩,其中水域面积707亩,景观面积1548亩。昆明池七夕公园于201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历时2年4个月,于2017年9月2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对大西安水系治理、涵养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旅游休闲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七夕公园也成为西安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七夕公园全方位展示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和七夕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紧密结合牛郎织女发源地的人文特点、民间文化传承的特色,以优美浪漫的爱情传说为依托,以真挚感人的人间情意为主线,是一个集游览、观赏、休闲、娱乐、婚庆和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浪漫爱情主题公园。整个公园总体空间规划为一轴两带,一轴为汉文化历史轴,主要展现了汉武大帝的雄才伟略和大汉雄风般的气魄;两带为花海银河……[详细]
翠华山国家山崩地质公园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2001年3月国土资源部首批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而且是全国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公园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国语》记载: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记》等也有此记载。据推测,翠华山山崩地震诱发形成,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为《国语》,其它关中地震对翠华山山崩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翠华山山崩总面积5.2平方公里,倒石量达3亿立方米,目前初步开发1.5平方公里,分布在水湫池、甘湫池、大坪三处,主要由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大部分组成。残峰断崖主要指玉案峰、甘湫峰、翠华峰及形成的山崩临空面。三峰鼎立,负势竞上……[详细]
西安沣东现代都市农业博览园
  西安沣东现代都市农业博览园是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践行群众路线、落实民生实事所实施的首个大型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农博园项目东临沣泾大道,西至沣河,总规划面积约5000亩,其中核心区约为1100亩。距离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距西安钟楼仅有21公里,是距离西安城区最近的大型现代都市农业项目。西安沣东现代都市农业博览园是结合沣东浓厚的农耕文化,运用现代造园手法设计而成的以农业科技展示为核心,集生态、科普、休闲和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景观,是集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服务业于一体的具有现代都市农业特色的农业综合体。农业博览园前景规划就是要从平面农业转为立体农业;从自然农业转变为设施农业;从农耕土地转变为示范园区。通过这些转变,实现农业升级,扩大农业外延,变传统农业为现代种植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使其不仅能够提供物质食量,更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把农业融入城市,为西安的老百姓提供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详细]
秦岭野生动物园
  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由原西安动物园迁建而成,位于秦岭北麓浅山地带,距西安市区28公里,占地2000余亩,现有动物300余种,1万(头)只。动物种类由兽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组成,动物种类齐全,动物购置总费用3228万元之多。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是西北首家野生动物园,具有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鸟语林;具有全国最大的黑豹基地;食草动物车入区面积为全国野生动物园之最。动物展区分为车入区和步行区两大部份。步行区位于动物园的西半部,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动物馆舍包括大熊猫馆、小熊猫池、灵长馆、金丝猴馆、猴苑、火烈鸟馆、河马馆、袋鼠馆、大象馆、鹦鹉廊、白虎馆、海洋表演馆、两栖爬行馆,及鸳鸯池、雁鸭湖、水禽湿地。这里展出动物260种,8000余头(只),分别有国宝大熊猫、金丝猴,有海狮、海豹,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亚洲象,有产于南美洲的原驼和驼羊,产于澳洲的大赤袋鼠、大灰袋鼠和食火鸡,产于非洲的河马、棕白相间的孟加拉虎、成群的火烈鸟和雁鸭,色彩艳丽的各类鹦鹉都是步行区极具看……[详细]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坐落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地带和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东接翠华山,南拥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占地493.88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人民币5.7亿元。该院由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勇超先生历经20余年创办,是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和展示为主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为一体的战略带动项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已收集、抢救和保护周、秦、汉、唐以来的历代石雕、木雕、砖雕、关中古民居和群众生产、生活、习俗、风情等各类遗物、名人字画共33600余件(套),征集保护了40院近千间明清古民居,收集整理了大批地方戏曲、工艺作坊、礼仪俗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民间艺术、关中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字画四大系列共九个类别的藏品规模。这些藏品从不同层面集中地反映了关中地区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民俗历史风貌。被誉为“地上兵马俑”的8600多根精美的拴马桩引人注目,精美的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