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抚州市旅游

抚州市红色旅游景点

广昌路上红色群雕
  “广昌路上”红色群雕主题园,它位于鹰瑞高速进入广昌县城北挂线公路收费站旁,总用地面积为75200平方米,是围绕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昌的革命实践和红军鏖战广昌这一主题,以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诗词彰显的内容为背景,建成的永久性标志物。红色群雕主题园分为主题公园及红色群雕广场两部分:红色群雕是由8.08米高的毛泽东主席骑马像及4.3米高的红军战士青铜组像、约18米高的不锈钢红旗雕塑两部分组成,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设计建设,占地面积约4亩,是高品质打造红色雕塑主题园的首期项目。主题园分南北两区,是围绕红色群雕扩建的,目的是再现毛泽东同志先后5次转战广昌、第五次反围剿高虎脑战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等事迹融合在红色群雕主题园之中,并配套……[详细]
广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广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座落在盱江河畔。县城中心大街西北部一座松柏延年,环境优美的小山丘上。为了纪念我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于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份兴建,一九五八年落成。馆院内建有红军塑像、烈士公墓、总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一九八六年又将陈列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共展列了八十多名著名烈士的事迹。纪念馆是单层宫殿式建筑,高20米,建筑面积249.9平方米。古朴庄严。迎门廊横梁红色大匾上刻着“广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十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大门两边镌刻着毛泽东同志提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馆前两边各有四季如春的小型花园。正前方沿台阶而下是一金色塑像纪念碑,馆后有一蒙古包式的烈士公墓。馆内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正厅和左右四个展室。正厅中央是前言,简述广昌革命斗争史及本馆沿革及更新……[详细]
善和村朱德故居
  沿乐安县省级风景区“流坑——金竹”的万银公路而行,你会看到湖坪乡的一大片蚕桑产业旅游观光园。这里桑树绿意葱葱,泉水潺潺成溪,水中走蟹游鱼,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河,河上有着一座500余年历史的古石桥,石桥连接的另一端便是当年“朱德捡田螺”的村庄——善和村。正是田野青青时节,记者慕名来到善和村,只见炊烟袅袅,旧屋新舍相挨,宁谧祥和,小桥流水人家美景映入眼帘。村里有一栋雕龙画栋老屋,村里人称它为“善和村庵下大屋”,它便是朱德故居。走进庵下大屋,深情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听村中一位80多岁的老人给我们讲“朱德捡田螺”的故事。70余年前的1933年5月至7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在湖坪乡善和村一带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军事整编,即“大湖坪整编”。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随总部驻在善和村庵下大屋。此间适逢传统端午节,没有菜……[详细]
康都会议旧址
  康都会议旧址(含毛泽东旧居、红一方面军电台旧址、红一方面军总医院旧址、康都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宁家大屋))位于南丰县太和镇康都村,含毛泽东同志旧居、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近现代史迹。抚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康都村,距县城30公里,北靠黎川,南通广昌,东偎武夷,翻过山隘即是福建省建宁县。康都村是红军反“围剿”时南丰县的巩固苏区之一。第一次反“围剿”后,红军到康都打土豪,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第二次反“围剿”红军攻占建宁时,进驻康都村。1931年6月初,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从福建建宁县移驻南丰康都圩下街“宁家大屋”。6月21日至22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和总前委第九次会议,讨论时局和行动方针,即著名的“康都会议”……[详细]
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
  高虎脑战役红军指挥部旧址位于广昌县南部25公里至45公里之间,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之一。范围包括赤水镇以南驿前镇以北100多平方公里。1934年7月至8月,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三场大规模激烈战斗,即大寨脑战斗、高虎脑战斗、万年亭战斗。因三次战斗均在高虎脑境内、合称“高虎脑战役”,共歼敌500余人,为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激战,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唯一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役。至今这一带仍保留有许多红军所挖堑壕、掩体工事遗迹及弹坑、红军标语。大寨脑位于赤水、贯桥交汇处,向南延伸,连接高虎脑山脉,是通往驿前、石城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为阻止国民党军南进驿前、石城,保证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顺利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7……[详细]
康都毛泽东同志旧居
  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太和镇康都村,距县城30公里,北靠黎川,南通广昌,东偎武夷,翻过山隘即是福建省建宁县。康都村是红军反“围剿”时南丰县的巩固苏区之一。第一次反“围剿”后,红军到康都打土豪,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第二次反“围剿”红军攻占建宁时,进驻康都村。1931年6月初,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从福建建宁县移驻南丰康都圩下街“宁家大屋”。6月21日至22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和总前委第九次会议,讨论时局和行动方针,即著名的“康都会议”。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委员朱德、彭德怀、林彪、谭震林、周以粟,中共苏区中央局代表王稼祥,军队和地方负责人袁国平、谭政、蔡会文、宋任穷、古柏、郭化玉等16人参加了会议。“康都会议”总结了第二次反“围剿”的经验……[详细]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左坊镇后龚村“后龚祠堂”。祠堂已有400多年历史,坐南背北,四面砖墙,占地700多平方米。厅堂内一律青石板铺地,两边厢房由木板缀贴;分上下两厅,中间有一天井,房梁为穿斗式屋架,由32根硕大的圆木支撑着;下厅装有一扇木质双合大门,正对着一望无垠的田畈;两边耳门,仅容一人穿行,一门直通村中,另一门则通往山林。1933年1月4日,红军在南城县黄狮渡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俘敌3000余人,内有敌旅长周士达。战斗结束后,傍晚时分,红一方面军第一、三、五军团共3万多将士进入左坊一带扎营驻防。朱德总司令也越过猫儿岭,来到后龚村,并把红一方面军司令部设在后龚祠堂。政治部驻王家仓。朱德住在祠堂左边一农户家里,中间隔着一片竹林。为了防止国民党飞机空袭,第二天刚蒙蒙亮,朱德总司令便带着十……[详细]
红军楼旧址
  “红军楼”旧址: 位于瑶圩乡万石塘村。万石塘是乡里具有悠久历史的大村,村内遍布明清时代的古民居。“红军楼”原名“冠美祠”,清代建筑,坐西朝东,砖木石结构。1932年7月下旬,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赣东北省军委书记邵式平先后三次到万石塘视察。1933年,红十军千余人南下与中央红军会师时,在该村驻扎5天,其间镇压了大恶霸、湾头土膏和伪自卫队长。指挥部设楼内,至今墙壁上还遗留有标语。红军撤离后,仍称此指挥部为“红军楼”。“红军楼”属两进式,上进两边房间上设有楼。面宽14米,进深19.7米,墙高7.6米,占地面积275.8平方米。墙的下部石板两层砌成。门前上方石板雕刻有精美图案,文革期间部分破损。门两边石板上阴刻楷书门联一副完好。祠内穿方雕有精细花纹,历历入目。天井南、北两边墙壁上均留有当年红军书……[详细]
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
  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出宜黄县城往南走300米处,有一松柏簇拥,四季叠翠的小山冈,雄伟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就巍巍耸立在山冈上。碑塔正面8个正楷鎏金大字赫然醒目: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该县是红色苏区,1926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宜黄潭坊建立了本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宜黄留下了辉煌的足迹。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该县是反“围剿”的主战区,先后在黄陂的蛟湖、霍源和东陂的黄柏岭、草鞋冈消灭了国民党52师、59师和11师,活捉敌师长李明、陈时骥,史称“黄陂大捷”“东陂大捷”,从而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各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的人数共达5000余人,其中英名记录在册的有3280人。为纪念革命英烈,宜黄县……[详细]
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距县城西边约400米处有一座小山,山间种有杉、柏、松、樟、桐、栗、竹,参差成林,景色幽静宜人。在小山山巅,矗立着一座高高的塔,把小山装点得格外庄严肃穆,这就是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乐安革命烈士纪念塔兴建于1964年年初,同年8月30日竣工。整个纪念塔占地30亩,建筑面积为390平方米。纪念塔高16米,塔碑为四方柱型,四周镶嵌着汉白玉。碑体正面刻着“无上光荣”四个镏金大字,碑体的背面是朱德委员长的题字“死难烈士万岁”,碑体的东西两侧分别题有“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顶铸有一颗红星,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光辉日月。乐安是革命老区。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起,乐安便处于革命根据地的前哨,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对发展革命武装力量,打击敌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29年,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