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旅游

三明市红色旅游景点

舒曹红军桥
  红军桥位于清流县林畲乡舒曹村背芜自然村与子竹坪自然村交界处。1931年冬,在林畲驻防的红军独立第7师1团1部在完成任务从归化方向返回驻地途经该桥时,不料遭遇-民团伏击。由于事发突然,激战中,10余名红军指战员血染石桥,英勇牺牲。为了缅怀烈士英灵,当地村民就将此桥命名为红军桥,以志纪念。红军桥是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单孔石拱桥,红军桥长15米,面宽4米,桥面距水面高约3.4米。解放以前,这里是清流至归化(今明溪县)、三元方向的必经之路,前方不足1公里的豁口处就是镇守四县的交通枢纽──五通凹,有官道可分别通往清流林畲、永安安砂、归化城关、盖洋和宁化泉上五个方向。红军桥于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红军桥遗址
  红军桥遗址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立新村五组,系县道石(壁)淮(土)线南北横跨禾口溪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化县禾口区(今宁化县石壁镇)是宁化县最早建立的苏区之一,一直有中央和地方红军驻防。1933年农历五月,宁化县禾口区立新乡(今宁化县石壁镇立新村)渡头桥被洪水冲毁。为解决军民通行所需,驻禾口红军与当地群众共同新建了一座多孔石拱桥,于1934年春建成,在桥栏护壁上题有“红军万岁”和“一九三四年宁化工农群众仝造”字样。1977年6月17日,石壁降特大暴雨,将红军桥冲毁。禾口公社管委会于1977年秋在原址开工重建一座石墩水泥砼面桥,是年冬建成,在桥栏护壁上重题“红军万岁”和“一九三四年宁化工农群众仝造”字样,新题“1977年重建”字样。……[详细]
中共闽中工委旧址西河祠
  中共闽中工委旧址西河祠位于大田县武陵乡桃溪村,年代为1942年。简介:始建于南宋,清初期重建,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为钦点御前侍卫探花及第林宜春的旧居,后为林姓祠堂,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96平方米,占地面积812平方米,由半月池、小道、围墙、内雨坪、下堂、天井、正堂、后花台及两侧厢房等组成。1942年2月,根据省委指示,中共大田地方组织在大田武陵西河祠召开会议。西河祠是中共闽中工委成立地点和主要活动地点,多次在此举行重要会议,领导并开展革命活动。保护范围:东至墙体外10米,南至墙体外20米,西至墙体外10米,北至围墙外10米。2018年,中共闽中工委旧址西河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赖武村赖文兴住宅红军标语旧址
  赖武村赖文兴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赖坊乡赖武村48号村民赖文兴住宅正厅上。1934年7月,红9军团为护送红7军团北上抗日,途经清流赖坊、沙芜等地强渡九龙溪进入罗坊一带,与红7军团一道对永安守敌实施钳形包围,给敌予极大震慑。同年八九月间,红9军团完成护送任务后沿原路再返赖坊,并在这里宣传、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现存于赖文兴住宅中的红军标语,即为红9军团在此开展群众工作时所写,共有3版块,依然清晰可辨的有4条(幅),其内容分别为:“工农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工农大众起来建设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赖文兴住宅为一层民房,为民国时期建筑,外墙为砖砌,内为木质结构,面积160平方米。……[详细]
中共三元支部旧址
  中共三元支部旧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下洋原皮革厂后山飞凤殿。1947年2月,原南平剑津中学学生、中-员黄维泉,奉城工部所辖的延(南平)古(古田)瓯(建瓯)中心县委副书记李继藩之命回三元开展革命活动。他在取得了国民党三元县政府会计一职后,以此为掩护,先后在三民镇(今城关)、莘口等地建立了4个地下联络站。同年7月后,黄维泉先后发展薛忠春、严炳康、林家钊、张是良入党。其间,延古瓯中心县委副书记李继藩被捕遇害。黄维泉在失去上级组织联系的情况下,于同年10月在三民镇飞凤殿成立了中共三元支部,有党员4人。1948年8月后,党支部隶属于南沙三特支委。中共三元支部旧址飞凤殿保存完好。其面阔10米,进深4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详细]
红军政治部旧址
  红军政治部旧址建宁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旧址位于宁都县黄陂镇排下村上排。1930年12月,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敌总指挥的-10万军队,采取“并进长追”(亦称“分进合击”)的战略,向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备而歼灭”的战略方针,在分析敌我形势后,决定将红军集结到根据地中部的宁都黄陂、小布一带向敌军展开攻击。1930年12月1日至24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和-同志驻此并居住,研究制定了第一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的作战方案。旧址原为“佑圣阁”,砖木结构,上下两栋,均面阔五间,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具体位置:建宁县宁都县黄陂镇排下村上排……[详细]
游击队交通站遗址
  游击队交通站遗址位于沙县青州镇涌溪村马铺自然村。1944年5月,中共南沙尤工委成立后,大力发展隐蔽根据地的革命活动,重点向沙县各地深入。为了向交通要道进展,时任中共南沙尤工委副书记林志群深入到沙县农村选择延(平)永(安)公路沙县地段的马铺村作为交通站。马铺地处沙溪沿岸,水路可通船,陆路可通车,交通方便,是设立交通站的好地方。通过了解接触,林志群联系培养了当地农民乐家沐为交通站负责人。此后,通过乐家,四方的情报得到迅速传递;过往的交通员能安稳的在乐家食宿;游击队短缺物资也可从此购买并转送上山。游击队交通站遗址原为交通站负责人乐家沐旧居,建于民国初年。1986年沙溪口电站建设,遗址位于淹没区,被拆除。……[详细]
红4军留言旧址
  红4军留言旧址位于大田县屏山乡屏山村82号。8月22日,朱德率领红4军第2、第3纵队3000多人进入屏山乡,当地群众听说红军要进入屏山,大部分都躲进了土堡。村中小街上店门紧闭,街无行人。红军只好先打开店铺,把膳食需要的东西一一过秤,并写了纸条,将银元放在缸里,外贴封条,出来时关好店门,再贴上两张封条,以防坏人乘机行窃、破坏。红军留言书写在郭守程民房正堂次间槛窗的墙壁上:“菜××、米6文、油××,共××元。红军。”体现了红军秋毫无犯的革命纪律,这就是红4军军纪严明的见证。郭守程民房建筑占地面积520平方米,为一进二堂式土木结构,坐南朝北。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整体建筑保存较好。……[详细]
下谢红军桥遗址
  下谢红军桥遗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下谢村前小溪上,溪一侧为下谢自然村,对岸是农田及连接宁化连城的S204省道。在红军到来之前,下谢村人渡溪都是靠放在溪中的大石,跨跳而过,老人妇孺皆极不方便,遇见河水暴涨的时候,下谢就几与外界隔绝。1931年1月间,红12军101团一部再次进入下谢一带开展工作,帮助建立了下谢乡苏维埃政权,并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在工作中,红军了解到村民渡溪之难,于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体指战员连夜组织起来为群众架起了一座简易的木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下谢的群众为了纪念红军的恩德,就将此桥命名为红军桥。下谢红军桥原为木制结构,现为钢筋混凝土桥,全长约30米,宽3米。……[详细]
苎畲乡苏维埃政府遗址
  苎畲乡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明溪县夏坊乡苎畲村。1932年3月,红3军团部分主力红军分兵挺进鳌龙,分兵驻夏坊、鳌坑等地。在红军的帮助下,鳌龙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受鳌龙区苏维埃政府管辖的苎畲乡在同年12月召开群众大会,成立苎畲乡苏维埃政府,驻夏氏三房祠,主席夏新秀。1934年8月,随着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乡苏维埃政府停止活动,人员或加入红军队伍,或编入地方武装进入艰苦游击战争。苎畲乡苏维埃政府遗址原为夏氏三房祠,坐东北朝西南,中轴线上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围墙、院子、下厅、天井、上厅组成的清代建筑。主体建筑上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高6.5米,悬山顶,地面青砖铺砌,明间设神龛。因年久失修,现已损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