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旅游

温州市红色旅游景点

朱程烈士故居
  朱程(1910—1943),字公行,苍南县矾山镇人。他小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永嘉私立建国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厦门集美学校,192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1934年赴日本留学,1937年5月回国。“七七事变”后,他投身于晋冀豫抗日战场,任河北民军十一大队大队长。1939年9月,率部投奔八路军,任华北抗日民军司令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任抗日民军第一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1943年夏,调任鲁西南新五分区司令员。抗战的6年(1937—1943)中,他率部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1943年9月28日,在山东曹县王厂与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同年11月18日,冀鲁豫军区在第五军分区菏泽地区安陵集为朱程举行了追悼会。军区司令员-在悼词说:“朱程同志的牺牲,使我中华民族失一将才,使边……[详细]
曾山在大屯的办公室旧址
  1938年2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东南分局就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编入新四军及党在浙江的工作安排,统一了意见,由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专程去浙南向刘英、粟裕传达。28日,曾山在前来汇报工作的中共浙南特委书记龙跃和挺进师干部余龙贵陪同下,离开南昌(时为新四军军部驻地)前往平阳。曾山一行三人于3月上旬到达平阳县城,从县城步行到鳌江镇,与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驻温办事处主任吴毓等会合。然后,曾山和吴毓、龙跃、余龙贵等一行,候潮水坐木船溯鳌江而上,抵达平阳水头,与奉命在水头街迎候的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会合。次日上午,曾山等人在郑海啸陪同下,从水头街步行至山门。刘英、粟裕率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指战员和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教员、学员,排列在山门街两旁欢迎。随后,刘英、粟裕陪同曾山来到龙井庵。红军指战员和抗日干……[详细]
吴超征烈士故居及纪念碑
  吴超征(1904—1933),又名下蒙,永嘉县瓯渠村人,出生于武术世家。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见习官排长。1926年7月参加北伐,荣获“北伐功勋章”,由上尉晋升为少校营长,1931年任陆军二师师部主任副官,1932年调任十七军二师六旅十一团副团长。1933年4月,在长城古北口对日战役中壮烈殉国。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为吴超征烈士题词“精忠为国”,国民政府要员和高级将领孙科、宋子文、张治中、蔡廷锴、顾祝同、刘峙、黄杰等均亲笔题词并赠送悼念挽联,同时授予“为国捐躯”匾额,以昭忠烈。匾额及题词被其后人挂于吴超征烈士故居,以作纪念。 吴超征烈士故居,位于永嘉县西溪乡瓯渠村,于晚清建成,距今约120年左右。该故居占地面积约2500余平方米,坐东朝西,整体……[详细]
叶廷鹏烈士纪念室
  叶廷鹏(1889-1941),又名陈志心,平阳县练川乡(今属郑楼镇)迎学垟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于1927年6月17日、1928年6月27日、1930年5月24日,先后3次组织农盐民赤卫队和配合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城。1936年5月,在凤卧后堡村成立中共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被推选为书记。9月,中共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又改为中共浙南委员会,任书记。后与刘英、粟裕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瑞安交界的葛藤湖会师,设法为红军挺进师与中共中央驻上海办事处(特科)接上关系,帮助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党中央恢复了联系。1937年3月,主动将中共浙南委员会及浙南红军游击队归属于临时省委、省军区领导,任中共浙南特委委员兼农运部长。1941年11月5日,遭国民党顽固派逮捕,11日,英勇就义。 叶廷鹏烈士纪……[详细]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
  1935年8月初至9月底,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的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尔后,政委刘英、师长粟裕率主力部队转战闽浙边,于同年10月5日在福建省寿宁县含溪村与叶飞率领的闽东独立师一部会合。双方当日移驻郑家坑村并举行了联席会议,刘英建议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并对有关事宜进行酝酿。是年11月7日,双方在泰顺县九峰乡白柯湾村小宫庙召开了第二次联席会议,决定由刘英任临时省委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少共(团)省委书记。会后,正式宣布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下辖浙西南、闽东两个特委。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成立,对于加强闽东游击区与浙南游击区之间的联系和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位于泰顺县九峰乡白柯湾村小宫庙。整座建筑为木结构,占地面积3……[详细]
金石真烈士故居
  金石真(1901—1929),原名学清,又名石声,永嘉县枫林镇外垟村人。从1907年起,先后在本地私塾和廊下小学读书,1919年2月考入温州省立第十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同金贯真、金省真等一起阅读进步书刊,开展各项宣传活动,积极响应五四运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23年毕业后,因擅长体育,翌年考入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1925年毕业,受聘于母校温州省立第十师范学校任体育教员。教学期间,他积极参加“温独支”领导的革命活动,并由胡识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之后,国民党-包围了他住处,搜走了革命书刊。金石真在进步师生的掩护下避入厨房,在厨工的帮助下翻墙出逃。之后,他与金贯真、胡识因、金省真等一起赴苏,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军事班,后转到炮兵学校学习。1929年春奉命回国,受中共中央指派担任……[详细]
灵家山革命堡垒村纪念碑
  1935年冬,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驻泰顺东部及邻县边区,开创革命根据地。灵家山村作为泰平区革命根据地的心腹地带,是红军挺进师的常驻地。灵家山群众帮助红军在此搭建的草屋多达22座,并建立了谷公寮交通站。1936年4月,中共瑞平泰县委泰平区委灵家山党支部成立,书记周尔有,领导灵家山、古铜坑、乾头仔3个村的十几名党员开展革命工作。当时总人口120余人的灵家山村,为红军送信、买粮、放哨的就有30人。是年 10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红军挺进师在淡竹洋遭敌围攻,兵分两路撤至灵家山休整四天,并总结了经验教训。1937年2月峰文战斗后,红军挺进师战略转移,离开了泰平区革命根据地。红军战士周尔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国民党军乘机对这一地区进行大规模“清乡”。四月底,双溪口山洞“医院”目标暴露,在地方党组织的安排……[详细]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
  1936年7月下旬,粟裕率领挺进师主力从庆元来到瑞安西区(今属文成县)。中共浙南委员会委员黄先河等从包垟赶至公阳村找到粟裕,并随军在泰顺、福鼎边界山区找到了刘英,向其汇报了浙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情况。9月,粟裕率领200多名挺进师战士,离开福鼎、泰顺边界山区向平阳进发。挺进师到达山门时,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一部与陈铁君率领的活动于瑞平边浙南红军游击队在平阳、瑞安交界的葛藤湖会师。当日,两支队伍移师包垟,进驻包垟宫。随后,中共浙南委员会书记叶廷鹏、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赶赴包垟与粟裕会晤,汇报了浙南和平阳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主动提出接受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领导,使浙南游击根据地扩展到平阳北港和飞云江中游南北两岸。 红军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地旧址,位于平阳县龙尾乡包垟村,处于瑞安龙湖、文成公阳……[详细]
西坑烈士陵园
  1928年1月,张学东、杨德芝、林培高等一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在双潮乡西坑、东坑和白脚坳(今岙底乡)等村发动群众,组织钟山农民赤卫队开展武装斗争。后赤卫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一团第九连。西坑红军战士扛着土炮、火枪、大刀,先后参加黄坑、枫林、青田、缙云、瓯渠等10余次战斗,曾在双潮双溪拦截从温州到温溪的一支国民党军队。1929年至1931年间,国民党反动派及地方武装,曾对西坑进行大小二三十次“清剿”。其中1930年8月27日的“清剿”最为惨烈,全村11名党员被杀8名,群众牺牲6名,全村除2座偏僻的旧房外,136间房子和家财统统被烧光,牲畜被洗劫一空,80余户村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大批西坑的优秀儿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西坑烈士陵园,位于温州市……[详细]
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温州地区具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4年就建立了共产党组织。为纪念浙南地区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1952年,根据温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提议,开始在风景秀丽的江心屿筹建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于1956年7月1日竣工开放,展出72位烈士的事迹。1984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园内,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和红军挺进师纪念碑,并同时扩建原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简称“二碑一馆”)。于1987年6月开工,1989年1月竣工。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该馆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馆园坐北朝南。陵园分大门、纪念碑、纪念馆三个层次和两个空间。从大门至纪念碑是4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从活动场地拾级而上,耸立着同一碑座上的双联纪念碑,碑体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