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旅游

温州市红色旅游景点

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
  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地处温州南部,座落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境内,2005年2月,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国家旅游局等十三个部委列入国家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海——嘉兴——平阳线)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平阳山门、凤卧一带是该根据地的中心,素有“浙江延安”之称,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浙江省委的活动中心,是曾山、刘英、粟裕等同志创建的浙南革命根据地之 一。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是由策应红军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即寻淮洲、方志敏率领的红七军团、红十军团)突围部队组建的挺进师,在刘英、粟裕同志的率领下,于1935年进入浙江南部后,与闽东特委叶飞等人会合,又与浙南地下党和红军游击队会师,开辟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详细]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组建于1960年6月。1960年,国防部以毛主席名名誉授予汪月霞一支五六式半自动-,同年10月该连一排被记集体二等功。1978年9月,浙江省委、省军区为该连记集体一等功,并授予“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荣誉称号;1982年至今,先后5次被全国妇联和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8次被总部、南京军区、浙江省评为“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6月,再次被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军分区荣记三等功一次。连队先后涌现出汪月霞、陈玉兰、王翠香等一批先进典型。47年来,在军地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照“打得赢”、“不变质”的要求,连队始终坚持思想不乱、队伍不散、传统不丢、战旗不倒,全面建设过硬连队。女子连官兵巾帼风采优存,并依然保持着“爱军尚武、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永葆本色”的海霞精……[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
  大革命失败后不久,浙南农民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视。1930年1月,中央派金贯真巡视浙南 。3月,中央军委派胡公冕等到浙南领导武装斗争。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正式成立,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下辖三个团(师),最盛时达6000余人,军部设在五氵束鸟 村。红十三军是当时编入中央军委序列的全国14支正规红军之一,它以永嘉、温岭、永康为活动中心,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足迹遍及浙江南部20余县。但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指导,红十三军斗争最终遭到失败。 红十三军斗争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和农村封建势力,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国民党“围剿”中央苏区的兵力。红十三军在浙南广大农村中宣传了党和红军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他们战斗过的中心区域,以后大多……[详细]
苍南革命烈士陵园
  苍南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有着悠久、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著名的白沙盐民-、农民武装攻打平阳城等。此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许多英勇的苍南儿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为纪念先烈,教育后人,苍南县委县政府投资600万元,于 1990年春建成苍南革命烈士陵园。多年来,该陵园免费提供参观、瞻仰、学习、游览,每年接待社会各界参观人士达4万多人次。 苍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苍南县城灵溪公园山麓东南侧,总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主要设施包括烈士墓、烈士纪念馆、陵园大门、石牌坊、亭、廊、综合管理房等建筑和陵园绿地。烈士墓位于烈士纪念馆西侧,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四周环绕着青松翠柏。墓室表面采用数百块名贵“四川红”花岗岩砌成……[详细]
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
  乐清是老革命根据地。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创建了中共乐清地方组织。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派员到乐清,于1938年3月在朴头村重建中共乐清支部,12月建立了中共乐清县委,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乐清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斗争,配合全国革命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乐清市雁荡镇响岭头村。1951年12月,乐清县人民政府开始在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响岭头村动工兴建雁荡山革命烈士墓,1953年7月竣工。后几经修缮扩建,1963年4月建成雁荡山革命烈士纪念碑,1995年6月建成乐清革命烈士纪念馆,形成雁荡山革命烈士陵园。陵园整体占地66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烈士墓、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东、南、西三面均砌有花墙……[详细]
田塘头革命纪念园
  田塘头村是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在浙南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这里山林苍翠、交通偏僻,是开展革命活动的好地方,曾是永嘉县委机关驻地之一。1928年,中共永嘉县委在田塘头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组建红军游击队。田塘头及周边村先后有80多人入党、90多人参加红军游击队。这些游击队员后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一团三营八连,1930年参加了袭击缙云、永嘉瓯渠的战斗,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田塘头村红军驻地多次遭到疯狂“围剿”。1931年7月,红军连准备开赴江西革命根据地,行军至青田时遭国民党部队阻击包围,红军连血战突围,伤亡惨重。1932年5月,红十三军斗争失利,田塘头村10名红军战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7年至1949年,根据革命形势发展,中共永嘉县委在田塘头村发展民兵100多名。1949年2月……[详细]
藤桥战斗纪念碑
  1949年5月7日,温州解放,从浙赣铁路沿线败退下来的国民党交警部队获悉后,企图取道藤桥等地下海逃往台湾。13日凌晨,国民党军0瓯江窜至横山,遭到双潮、外垟(今鹿城区临江镇)等乡民兵拦击,后又向藤桥方面逃窜。14日,邱清华、周丕振率第三支队,在第一、第二支队各一部、独立大队、永嘉县委警卫队和藤桥民兵的紧密配合下,将国民党军分别包围于藤桥镇内及周岙村(今瓯海区泽雅镇)附近。15日,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在藤桥北岸村和石鼓山等地毙敌30余人,俘其余士兵,缴获火箭筒5支、重机枪8挺、轻机枪16挺、冲锋枪和卡宾枪400余支、其他长短枪170支以及一批弹药等军需物品。在这场战斗中,浙南游击纵队在藤桥民兵的配合下,歼灭由美式武器装备号称“袖珍王牌军”的国民党交通警察第一总队,共计1200多人,保卫了刚刚诞……[详细]
浙南特委机关驻地暨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成立旧址群
  1948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在瑞安县桂峰乡板寮村正式宣布成立,中共浙南特委书记龙跃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郑丹甫为副司令员、胡景瑊为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支队、一个独立大队、一个警卫大队。同时,中共浙南特区委员会(简称“中共浙南特委”)改称为中共浙南地方委员会(简称“中共浙南地委”)。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与浙南地委机关驻地同设在板寮村。浙南游击纵队的成立,标志着浙南游击战争进入了战略进攻阶段。这支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留下的人员和长期坚持浙南斗争的干部为骨干,以根据地的共产党员和贫苦农民为主体的浙南武装队伍,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紧密配合解放军主力作战和解放浙南全境的主力部队。 浙南特委机关驻地暨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成立旧址群,位于瑞安市桂峰乡板寮……[详细]
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
  永嘉县是老革命根据地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策源地。自1924年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立以来,永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永嘉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永嘉县上塘镇屿山公园。纪念馆建于1993年,为坐西朝东、钢筋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纪念馆前是花岗岩石铺设的可容纳千余人的广场,广场南侧沿着围墙是一条碑廊,东侧是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高15.5米、宽3米、底厚7.4米、顶厚3米。碑体以蟹青色磨光花岗岩石贴面,碑体正面中间黑色的花岗岩石上镌刻着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永嘉革命烈士纪念碑”,下方刻记全县586名革命烈士英名,背面镌刻着纪念碑碑……[详细]
谢文锦烈士纪念碑
  谢文锦(1894—1927),永嘉县潘坑村人。191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后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7年秋,毕业后回到家乡主办岩头高等小学,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在师生和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1919年春离乡赴沪,在《新青年》杂志社工作。1920年8月,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4月,受党指派,同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等前往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者大学学习,翌年12月7日,在该校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我国第一批赴苏联留学的十几位革命知识分子之一。1923年冬回国,担任中共中央秘书兼共产国际代表、苏联军事政治顾问鲍罗廷的翻译。1924年8月,他奉中共中央之命,回到家乡筹建党团组织,于12月创建浙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五卅惨案后,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