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市 > 政和县旅游

政和县景点介绍

  望浙山景区位于石屯镇西津村境内,距县城20千米,海拔758米。相传西周时,大渔仙姬在此-道成后,常立山顶北望浙江天台祖山,有日鹤来,遂乘之北归,故名,今亦称“英杰山”。峰顶之天福寺,始建于唐初,相传唐太宗曾赐金扩建。唐乾符时黄巢义军入闽主营曾扎此山,今尚存黄巢寨、黄巢井及其所设关隘纱帽岩、瞭望台等遗址。有火坑涧、雄狮岩、火云洞、南蛇洞等景点10余处及黄龙松、仙鹤松、金丝竹等奇树异竹。……[详细]
  宝岩风景区 位于镇前镇境内,距县城30千米,海拔900余米。山形险要,气势雄伟,主要景点有红军岩、王朝隘口、天烛岩、石牛啸天、雄狮玩球、双马相戏、仙人对望、“人字谷”等惟妙惟肖的奇岩石景及中共闽浙边地委旧址和纪念碑。……[详细]
  大风山景区 在星溪乡境内,距城东约10千米,海拔1209米,是境内三大道教名山之一。古籍载,商周时彭祖之鼓师赵元琦在此修道升天,曾曰“不畏大风,则大山可登”,故后人以“大风”名之。山有五峰并列,古志称“绝类庐山五老峰”。峰顶有仙殿,近俯城关,远眺湛庐;有灵泉龙井、飞升岩、元代高僧泗洲禅僧石造坐像和皇太姥魏夫人骑牛游玩此山所留牛跡3处,故亦称此山为太姥山,是福建多处太姥山之一。……[详细]
  英节庙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杨源村东侧,始建于宋崇宁间(1102—1106年),为祭祀福建招讨使张谨之神庙,塑有张谨夫妇及部将郭荣等金身。后屡有重建,现存大殿、戏台先后为清康熙元年(1662年)和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占地420平方米,大殿面宽3间,进深14.2米。两侧砌封火山墙,抬梁式结构,梭形金柱。戏台重檐歇山顶,内有八角藻井,壁上保存有四平戏戏神壁画,该古戏台被载《中国戏剧志》。……[详细]
  铁坑殿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临水第三宫即李夫人(三娘)祖殿。位于杨源乡杨源村铁坑山,始建于唐末或五代初,康熙元年(1662年)、乾隆五十九(1794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屡有修建。现存建筑系民国6年(1917年)所重修。主体建筑基本按古田临水宫形制设计,由正殿、偏殿(梳妆楼)和殿前戏楼(面积35平方米)组成,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临水夫人诞日,有屏南、建瓯、寿宁等地及本县信众到殿里烧香祭拜或分香迎神。……[详细]
  乾清坤宁宝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位于城郊官湖村东南约500米佛字山东北面的临河山崖上,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十二月。为石构仿楼阁式实心塔,须弥座,六角七层,通高8米,塔身由每面宽45厘米、高41厘米的整块花岗石彻成,由下而上逐层收分,每面有浮雕佛像一尊,共42尊,束腰处及上袱每面均阴刻铭文。1982年因山体崩塌危及石塔,遂将塔往西南方向拆建后移200米。……[详细]
  宝福寺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铁山镇高林村,始建于唐贞观初,永隆元年(68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宣统二年(1910年)屡有修建,1989年民间集资重修。座北朝南,系土木结构多体联合式建筑群,占地6800平方米,有殿、室、司、库等100间,主殿大雄宝殿宽26米,进深18米,高约8米,金柱直径0.5米。两侧为偏殿、回廊、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最盛时僧徒达300余人,为政和县境最古老的庙宇。……[详细]
  护国寺 位于铁山镇凤林村莲花峰下,五代晋天福四年(公元940年)僧掌轩始建,清康熙五十年僧心镜募捐重建。寺庙西侧有宋代理学家朱熹祖父朱森之墓,北侧有明朝广东市舶提举升两淮都盐使司卢亮之墓,两墓均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福建提学佥事周孟中及邑人吴宪言、王窗等在寺左建有启贤祠,后圮。2000年,乡人在原址建朱子祠,为两重翘檐殿堂,内供朱熹塑像。……[详细]
  后山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岭腰乡后山村乐平溪上,始建于明代,现建筑为清嘉庆己未四年(1799年)二月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于1969年和2001年两次重修。该桥为典型木拱廊桥,桥长41.5米,宽5米,净跨度32米,孔高8.4米,廊屋高4.5米,除桥两头的两处高大桥墩由石头砌成,以做桥的支力点外,桥的主体部分均由古杉木交叉搭拱建成。桥面上立柱72根,建桥屋17间。桥的东、西两边建有栏板并覆以三层雨披。桥屋横梁及方椽上原绘有字画,因……[详细]
  洋后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外屯乡外屯村洋后自然村,系木拱廊桥。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月。桥拱跨度33米,宽4.86米,桥屋屋顶距河面25.6米。桥面立柱4排共48根,有桥屋11间。该桥位于古驿道之要冲处,历史上虽曾多次维修,但因年深月久,频遭风雨及洪水侵袭,桥台下陷,桥身倾斜。2007年5月,由本村人吴守木担纲,对该桥进行整体抬升矫正,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维修,历时9个月竣工,从而使该桥得到完好保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