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五台县旅游

五台县景点介绍

  张隐元烈士碑,位于五台县耿镇耿镇村耿镇中学大门前右侧约15米处。碑高1.26米,宽0.63米,厚0.16米,占地面积0.33平方米。碑首呈圆形,石质。碑文书:“稳元同志千古”“抗日战争於一九四二年,张稳元同志在完成控敌任务期间,不幸被敌杀害。我村及屋腔沟全体群众闻而痛哀,树碑留念。公元一九五一年九月立。”……[详细]
  古竹林寺遗址,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东北1500米的山坳中。创始年代不详,据《五台县志》载:“唐代僧人法照曾入寺修行”,现毁不存,遗址分布面积1089平方米。1998年复建寺庙时,出土一批唐代石雕像。遗址内有石碑2通,一为“大明万历辛丑二十九年(1601)”石碑,另一为“大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石碑。2003年11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徐继畬故居位于五台县东冶镇东街朝元巷。此巷基本保持清代原貌。一条幽深而平整的青石道向内延伸,将两旁的深宅大院连为一体。清代时故居占地很大,原来的大宅院现已被分隔成小的一家一户,住户多为徐姓,大部分是徐氏后人。巷北尽头有两座院落,向东为“传清白”,即书房院;向北为“惠迪吉”,是一处两进院,正房是二层小楼,是徐继畬的堂叔徐寅第在道光初年修建的。外院已建有现代水泥浇制的小屋,在进入里院处建有精致的大门,从外面、从里面看各具特色,玲珑别致。……[详细]
  五台县烈士陵园建于1976年,占地面积18.3亩,坐落于台城镇西庄村,陵园坐西朝东,由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厅、五台人民抗日和解放斗争史展厅三部分组成。矗立在园中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雄伟壮观,仿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青石基座,青石栏杆,汉白玉碑身,正面为聂荣臻元帅的题词,背面为徐向前元帅的题词。革命烈士纪念厅总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厅内安放着徐向前元帅的骨灰,厅内墙壁上镌刻着2445名烈士英名,正北和正南面主要展出了五台人民……[详细]
  镇内外拥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黛螺顶、灵鹫峰层峦叠蟑,峰岭交错,野花烂漫,清泉遍地。听泉水叮咚,赏秀丽美景。清风徐徐,拂人面颊,爽快宜人,的确是“曾无炎暑”的“清凉胜境”。台怀镇是我国佛教文化、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地。历代以来,朝廷和佛教信徒纷纷于台怀镇及其在附近修建寺庙,使这里形成了佛寺鳞次栉比、宝塔如林的佛教中心区。五台山的佛教寺院,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台怀镇,故而台怀镇又有“佛国之都”的称誉。凭借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10……[详细]
  五台山清凉寺,位于中台南瓦厂村东北的清凉谷,距台怀镇约15千米,寺内因有著名的文殊圣迹“清凉石”而得名。现今的清凉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香港黄惠卿女士等筹资、山西省文物局工艺美术大师胡银玉设计施工重建的一座新寺。据“清凉山志”载,此寺肇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至太和十七年间(472-493)。唐代时,它是替国行道的镇国道场。唐代历元年(766),不空三藏密宗道场。清乾隆年间,寺宇建筑整齐一新,规模宏大。民国年间再度扩建,“文革”时期……[详细]
  吉祥寺五台山塑的最好的塑像世上有很多吉祥寺,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其中,中国的吉祥寺主要是:山西五台吉祥寺、山西陵川吉祥寺、福建古田吉祥寺、广东揭东吉祥寺、广东潮安吉祥寺、山东成武吉祥寺、四川郫县吉祥寺、北京市朝阳区古刹吉祥寺、大唐贡院吉祥寺、福慧吉祥寺等;日本主要为:日本东京吉祥寺(购物圣地);韩国主要为:韩国首尔吉祥寺等。位于山西五台山脉中台山腰。寺址海拔二四四○公尺,气候清凉,寺外有清凉桥,遂以清凉著名。相传始建于北魏,据……[详细]
  显通寺钟楼五台山最重的铜钟声闻四达十里外,震悟大千浴心界。大家看,这座写着“震悟大干”、状似城门的楼式建筑就是进人显通寺的第一道门——钟楼。“震悟大千”,就是大干世界听到该楼的钟声之后,芸芸众生在佛陀的教化或感召下能有所感悟。钟楼气魄宏伟,结构新颖,是国内明清寺庙建筑物中所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一座大型钟楼。钟楼的底座为结构庞大的石门洞,就像古城墙一般浑厚坚固。上面是钟楼,为两层三檐庑廊式结构,廊柱成列,飞檐重叠,气势不凡。门洞顶部位置,为……[详细]
  延庆寺延庆寺(第六批国保)时代:金至清地址:五台县阳白乡善文村始建年代不详,占地1040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两进院落,院内中轴线上现存二门、大佛殿、东西配殿。大佛殿为金代遗构,余为后人在原址上改建。大佛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略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殿之梁架结构简洁奇巧,柱头斗栱后尾出三跳华栱,上承六椽栿,栿作月梁造,下平槫缝下置方木承坐斗素枋及上平槫,巧妙地节省下一条四椽栿。大殿在建筑形制、结构与制作手法上具……[详细]
  广济寺大雄宝殿广济寺大雄宝殿(第五批国保)时代:元地址:五台县城内西大街北侧俗称西寺。始建于元至正(1341一1368年)年间,明清两代局部予以修葺。现存建筑大雄宝殿及殿内塑像为元代原作。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290平方米。殿前筑月台,前檐当心间和两次间皆装隔扇,后檐当心间辟板门一道。檐柱柱头作覆盆卷刹,柱身侧角生起显著,屋顶举折平缓。檐下斗栱简洁疏朗,柱头斗栱四铺作出假昂。殿内使用减柱造,前槽不设柱子,后槽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