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株洲市 > 炎陵县旅游

炎陵县景点介绍

  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部旧址(周家祠)位于株洲市炎陵县中村乡中村村。1928年3月初,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湘南特委的军事部周鲁来到井冈山,指责毛泽东躲在井冈山,没有一点发展前途,并传达了中央和湖南省委的决定:给毛泽东以“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撤消现任省委委员”的处分,撤消前委,改组为师委,由何挺颖任书记,毛泽东任师长,并命令立即开往湘南,策应湘南起义。1928年3月18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到达中村,师部设周家祠……[详细]
  炎陵烈士陵园位于炎陵县霞阳镇湘山公园。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炎陵县是湖南省农民运动开展较早的地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县,也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来炎陵县开展革命活动,指导该县工农革命斗争。“朱毛”第一次会面、水口叶家祠连队支部建党活动、土地革命第一次插牌分田等一系列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都发生在炎陵。炎陵县经历了井冈山根据地、赣西南根据地、湘赣根据地以及南方红军三年游……[详细]
  桃源洞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炎陵县(原名酃县,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的东北隅,地处东经113о56'30~114о06'20,北纬26о18'00~26о35'30,南北长32.25千米,东西宽13.50千米,东与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南与湖南省炎陵县下村乡相连,西与炎陵县的十都镇、策源乡相接,北抵江西宁冈县武功山。桃源洞自然保护区是湖南省建立最早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自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湘政发(1982)29……[详细]
  瓜寮村距十都镇区15公里,这里山清水秀,四面环山,它东连八面山,西接炎帝陵,北接茅坪,南接神农谷;传说这里是炎帝神农氏之母的居住地,骆宾王的栖息地、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是将古、红、绿高度浓缩、集于一身的风景胜地。“婆婆仙”始建于南朝时期,清朝时重建。这里历来香火旺盛,平时,香客、游人也是络绎不绝。逢年过节,附近的村民,还有茶陵、宁冈等地的香客,都会来上香祈福。它是由数块巨石组成的天然石洞。高数十米,抬头望去摇摇欲坠。远远望去,一块巨……[详细]
  梨树洲景区是炎陵县七大旅游区之一,也是炎帝陵--神农谷--大院--梨树洲--水口--炎帝陵旅游大环线的必经之地,梨树洲景区气候条件独特,自然景象丰富,有湖南四个第一:湖南第一峰--酃峰;湖南第一林--我国南方成片面积最大的10万亩原始森林、世界罕见的珍贵孑遗植物福建柏群落、植物活化石南方铁杉顶级群落;湖南第一臼--由25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运动形成的众多形态各异的冰臼,湖南第一瀑--高300多米、由两个梯级瀑布组成的白水瀑,还有天马寨、万……[详细]
  毛泽东主持首次“支部建在连上”旧址(叶家祠)位于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水南村。1927年9月底,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提出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为进一步加强连队党的建设,毛泽东多次要求各连党代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士兵中发展一批工农骨干分子入党。在离开三湾的行军路上,毛泽东利用休息时间,找战士谈心,进行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前途教育,从中发现、考察、培养了一批建党积极分子。部队到达酃县水口后,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各连党代表也在战士中发现、培养了……[详细]
  毛泽东、朱德第一次会面旧址——十都万寿宫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沔渡。四月下旬,毛泽东率部在县城接龙桥击溃尾追朱德部队的湘敌两个团以后,经坂溪、石洲到达十都。朱德闻讯赶往十都,在十都万寿宫与毛泽东第一次会面,商量了会师、部队建制和建设革命根据地等事宜。后在宁冈砻市召开会师大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万寿宫为清代江西商人集资修建和-经商场所,占地535.5㎡,共三进:戏台、中厅、后厅。整个建筑雕……[详细]
  红军标语博物馆,国家3A级景区,经中宣部审批的全国第一家红军标语专题博物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红军标语博物馆选址在当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召开群众大会的炎陵县霞阳镇大操坪,总占地面积13500平方米,博物馆主体外墙通体为红色,正面造型为左右各三面红旗,寓意为“边界的红旗始终不倒”。炎陵县原名酃县,位于湘东南边陲、罗霄山脉中段,是井冈山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炎陵县以重笔浓墨留下了中国0革命活动由城市向……[详细]
  洣泉书院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原名黄龙书院。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知县周仁魁重修,并拔官田充实经费,更名为烈山书院。嘉庆二年(1797年)酃县知县赵宗文增修斋舍,因县有洣水发源南境之根索岭下自东南流入西北,贯穿县境,于是取学者诚能如泉之涓涓不息,则百川学海无不可至之意,将烈山改为洣泉,道光五年(1825年)知县沈道宽将书院迁建至北门外校场坪改名酃湖。同治二年(1863年),邑绅万典璋将书院迁回原址,复名洣泉,此……[详细]
  湘山古塔始建于宋代,初名“永怀塔”。古塔系楼阁式空心砖体,六角,七级,铁葫芦顶,连基座到塔顶,共九层,高约13米,入口门楣上镌刻“湘山宝塔”四字,左右两侧镶嵌对联:“月携塔影天河去,我载琴声鹿原来”。塔身中空,登上塔顶可俯瞰炎陵山城全貌。塔外部逐级镶有“八仙过海”等浮雕,清代工部主事尹荣福到此游览,留下了“残霞飞殿角,落日挂林端。塔影连天碧,山光入水寒”的诗句。1984年10月,湘山古塔被株洲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