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咸阳市旅游

咸阳市景点介绍

  明邹应龙墓1980年发现。在石桥乡闫家沟村东台地上。茔冢略高于周围地面,其西存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各2件。另存碑首、龟形碑座残件。此墓墓主不详,民传为明代邹应龙墓,但无资料佐证,石刻表现明代风格。……[详细]
  淳耀县政府旧址1937年,淳耀县政府驻南村乡安社村。旧址在安社村中部城外东、西、南3面的土窑洞内。张策、陈学鼎、封正宝等同志曾在这里工作。……[详细]
  旬邑第五琦墓第五琦(公元729年—公元799年)字禹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安史之乱”战起,玄宗西逃入蜀,他向玄宗自荐整顿财政,被擢监察御史、江淮租庸使。肃宗自灵武南下彭原(今甘肃庆阳),他赴彭原谒见肃宗,奏调江南财赋,支持平叛战争,肃宗授他为山南等五道度支使,随之加兼诸道盐铁铸钱使。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了宰相。后因罪被贬为忠州(今四川忠县)长史,途中,改流夷州(今贵州凤冈县)。宝应元年(公元7……[详细]
  旬邑侯君集墓侯君集(?—公元643年)唐初将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县)人。初为秦王李世民的部将,后来参与“玄武门之变”,协助李世民夺取帝位,被授左卫将军,封潞国公,食邑干户。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初。李靖领兵征吐谷浑,以他为积石道行军总管。太宗封赏功臣.授他陈州刺史。十二年,改为吏部尚书。是年,吐蕃军围攻松州,太宗命他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领兵抵敌。次年底,又命他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领兵征讨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高昌平定,他却纵容部……[详细]
  马家河石窟寺马家河石窟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120公里处旬邑县排厦乡胡罗沟口村。石窟平面为四方形,长4.25米,宽4.14米,高近2米。凿于五代时期。内刻有三佛、三僧、三菩萨、六飞天及许多小佛像,侧有清乾隆年间的修洞石碑,所有石雕均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详细]
  旬邑文庙旬邑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是旬邑县现存的唯一的一座供奉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内涵。1982年,文庙被旬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旬邑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是旬邑县现存的唯一的一座供奉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内涵。1982年,文庙被旬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大殿一座,座北面南,……[详细]
  赵家洞石窟赵家洞又称琅天洞,于峭壁石崖凿有多个石窟,外露其窗,内隐其洞。共分三层,其中上两层现有完整洞穴45孔,每孔高2米,宽3米,洞深4米。洞内宽敞明亮,设有暗道,连接上下洞窟,洞外崖壁上修有栈道,架有云梯,使之穴穴相通,现痕迹仍存。旧址上有“宋金人避兵于此”之句,由此可推断,该洞当创建南宋之前。赵家洞又称琅天洞,于峭壁石崖凿有多个石窟,外露其窗,内隐其洞。共分三层,其中上两层现有完整洞穴45孔,每孔高2米,宽3米,洞深4米。洞内宽敞……[详细]
  黑河大桥 长武有桥,始于唐代。长武的亭口古镇地处泾/黑二河交汇之处。古为丝绸之路的通道,现为312国道的要冲,黑水则为必经之道。在当年的“黑水渡”以西百米的河床上,现存两座废桥和两座现代化大桥,以1999年建成的黑河大桥为最。大桥由跨沟桥引桥及黑河大桥构成,桥面长900米,宽12米,仅设7个桥墩,桥墩最高70余米,是国内目前弯度最大的公路大桥。新大桥直接从亭北的老城半山腰凌空而起,飞越宽阔的黑河川道,穿过斩断山,跨过田家沟,绕过亭南的凤……[详细]
  卧龙山公刘庙卧龙山位于县城北鸭儿沟上游、马坊村西的沟壑之中。其山峁梁头突出延伸到马坊水库之中,三面环水,一面连接沟坡坪台。其形状似一条卧龙低头嬉水。若站在鸦儿沟对面的马仔坪眺望,形象极为逼真。自古以来,人们就将其山雅称为卧龙山。卧龙山因建有歧伯周先祖公刘至圣行宫庙宇而闻名。卧龙山下,昔有溪水缠绕,今有马坊水库碧波涟漪。站在山上,清风拂面,爽洒惬意。四面环视:湖区风光,坎面长堤,深沟曲岸。峭壁悬崖,碧树绿茵,飞鸟翔鱼,尽收眼底,可谓一处绝……[详细]
  董家坪遗址董家坪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北150公里处长武县洪家乡公主村。龙山文化聚落遗址。1958年发现,遗址地势西高东低,为缓坡台阶地,东西横距100米,南北纵距1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遗址中心区发现3处大型袋状灰坑,长约2~5米,深约2米。另外在该遗址区北部断崖上亦发现条状文化层。出土器物有泥质红、灰陶罐,夹砂红陶盆和灰陶罐以及带流刻槽碗等。董家坪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北150公里处长武……[详细]
  碾子坡遗址碾子坡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148公里处长武县冉店乡碾子坡村,南距黑河约300米。先周文化遗址。1959年发现,遗址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在此地的8个不同地点进行了长达10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共揭露居址面积500多平方米,清理古墓葬300余座,其中先周古墓达200多座,出土文物数千件,有鬲、豆、罐、盂和瓮等。碾子坡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148公里处长武县冉店乡碾子坡村,……[详细]
  石龙窝位于彬县城北5公里处的瑶池头村龙王沟内。相传周代有石龙飞卧于此,故得名。其景色以清幽著称,夏季,“瀑布落自崖端,晴雨飞于四壁”,隆冬,悬崖峭壁上缀满冰乳,晶莹剔透。旧时每逢天旱,士民多于此处祈雨,据传屡有灵验,故又称“龙窝灵雨”,为古邠十二景之一。……[详细]
  彬县公刘墓 公刘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彬县县城45公里处的龙高镇土陵村,系周族先祖公刘陵墓。墓周四山屏合,群峰揖拱。墓长三里许,北枕山谷,南控泾水,草色浮动,势如伏龙,故名“周墓蟠龙”,为古邠十二景之一。……[详细]
  邠州十二景邠地历史悠久,贤哲辈出;山川灵秀,风光旖旎。古时为周族发祥之地,最早可上溯到仰韶文化中晚期。距今约四千年左右,姜嫄、后稷在此生息,中间经夏末商初公刘居豳,至商朝后期太王古公亶父在此立国。据地方志载,邠地原有八景,首推庙宇道观,其次林木山麓,八景中虽然列有寺庙庵观、山河形胜等风景名胜,但对先哲芳踪略而不记,后世达人君子、明哲之士,认为八景不足为古邠风物、文明之象征。为修饰郡邑,寓佳境于古迹,将“古邠八景”重新修定为“邠州十二景”……[详细]
  彬县陶谷墓陶谷墓位于县城西刘家湾东台地。墓高3米,周长36米。墓前有碑楼,-“宋代文人陶谷墓”。195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陶谷(902——970),字秀实,邠州(今彬县)人,北宋时著名的文人。在皇朝频繁交替的五代时代先后担任了后晋、后汉、后周的许多重要官职,位至侍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禅让形式夺取后周政权,陶谷当场从袖中取出他早已准备好的禅位诏书,使禅位仪式得以顺利进行。由此得到宋太祖的器重。先任礼部尚书,不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