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运城市旅游

运城市景点介绍

  高禖庙位于河津市区西南5公里处的阳村乡连伯村西沙梁上。她地概壮巍,视野辽阔,现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河津市重要的旅游景点。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代高禖庙的前身皋庙就创建于此。高禖庙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殿宇坐北朝南,西傍黄河,南临汾水,北依吕梁山,东望白虎岗。建筑格局方正均衡,颖敞合理,体现了道教文化崇高自然和谐的审美意识。河津高禖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省屈指可数的一座以“高禖”冠名,以根祖文化为内涵的古建筑群。高禖不是人名,它是古……[详细]
  禹门口,这就是大禹治水开凿的地方,又叫龙门,也是《太平御览》所载的鲤鱼跳龙门的地方。这里是山陕两省交界处,黄河从这里冲出晋陕峡谷,一泻千里。两岸悬崖壁立,河流奔湍咆哮;山崖隔岸相望,距离仅八十步,开如门阙,各有一座禹庙,尤以山西龙门村一侧的建筑群巍峨宏伟。相传山西一侧的龙门禹庙建于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一幢《禹庙碑》经两千年风雨鉴证了大禹治水的辉煌,向我们叙说着历史和黄河文化的沧桑。大禹凿龙门功垂千古,山河形胜流誉九州。古往今……[详细]
  在山西河津市城东10公里修村为唐代大将薛仁贵故里。薛仁贵(614-683),唐大将,名礼,龙门(今河津)人。出身农民,贞观时从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村东有一土岗,形似伏虎,名白虎岗。岗侧土窑传为薛妻柳氏寒窑遗迹。窑南有洞一孔,因薛仁贵征东时为白袍将军,故名白袍洞,内塑薛氏夫妇坐像两尊,乃乡人怀念而奉祀。村南汾河奔流,白虎岗东向2里百底村东侧,即当年薛仁贵汾河湾射雁处。……[详细]
  丁庄李家大院坐南向北,由一条东西巷道把整座大院分为南北两排,南排由东院基址、一号院、二号院、三号院、四号院、五号院组成;巷道自东向西设巷门和三道门;北排由六号院、七号院、护院、八号院、九号院、西院组成;整座大院共有十二座独立的四合院组成,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9.4米,南北宽34.5米,占地面积3084平方米。整体布局完整,这是稷山县现存民居中体量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处民居建筑群,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晋商大院的繁华景象,是研究晋商大院建筑艺……[详细]
  稷山县城步行西街北侧的稷王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清道光十六年(1836)被火焚毁,二十三年(1843)重建,占地面积10080平方米。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献殿、后稷楼、八卦亭、姜嫄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献殿面阔六间,单檐悬山顶,琉璃瓦饰,东西两面山墙嵌有巨幅石雕。正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踩单翘斗栱,四周回廊,殿前有四根浮雕蟠龙石柱,有石雕花柱20根,以52块雕有图……[详细]
  大佛寺位于县城东北1公里的高崖上,又名“清凉院”,“佛阁寺”,因寺内有一依崖雕塑的巨佛,故俗称“大佛寺”。1996年元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1996)7号]文件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同治《稷山县志》及寺内所存在碑碣记载,该寺始建于金代皇统二年(1142年),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扩建。寺院坐北向南,南北长233米,东西宽150米,总面积4000佘平方米。原寺规模较大,拾级而上下班,坡道两旁殿宇棋布有序,塑像极多。因……[详细]
  宋金墓群,现已被中国大百科全书收录,在这里,既的独占景观的地下宫殿雕刻群,又有多姿的地上建筑群,松柏云彩成林,奇形怪状花异草满园,真正成为我国的旅游胜地之一。位于稷山县城西四公里马村西南隅,东与闻名全国的青龙寺相距300米,原为马村段氏祖莹地。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因雨水冲刷,曾先后发现宋金时期砖室雕花仿木构建筑墓三座,于一九六一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七八年省文管会派人在此考古钻探,又发现同类墓室十二座,共计十五座,并发掘了其中……[详细]
  在山西稷山城西4公里马村西侧。寺居土岗四面辽阔,掩映于枣林之中,别具佳趣。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创建,翌年改今名。元明清各代多次重建、修葺和补绘。现存建筑多为元明遗物。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分前后两进院落,大小殿宇八座。前院有天王殿、罗汉殿、地藏殿(残坏),北向为弥陀殿;后院有大雄宝殿、腰殿和后殿及东西两厢,后殿两侧各有垛殿,分别供0、韦驮、祖师及伽蓝。腰殿和后大殿均为三开间,单檐悬山式屋顶。腰殿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重修,……[详细]
  马村砖雕墓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西4公里的马村西部,墓群年代当为宋金时期(公元960年-1234年)。马村砖雕墓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马村砖雕墓以砖雕的形式表现了墓主人生前居室的布局样式,一般多为前厅后堂、左右配置厢房的四合院结构,再现了当时的建筑风格,为宋金时期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该墓地出土的戏曲乐舞砖雕,再现了当时的戏楼结构和戏剧表演的舞台形式,是迄今所发现的最为重要的戏剧史实物资料之一。同时,该墓地发现的二十四孝立体……[详细]
  南阳法王庙全称玄天上帝法王之庙,位于稷山县稷峰镇南阳村委会正西300米。坐西朝东,一进院布局,东西长68.3米,南北宽46米,占地面积3141.8平方米。该庙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梁架题记及碑文记载明、清均有修葺或增建。庙内现存明成化七年(1471年)、弘治十五年(1502年)、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重修记事碑3通,村北一千米左右的田野发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重修碑记一通,其中明成化七年(1471年)《法王庙创建舞庭记》碑阴线……[详细]
  万荣东岳庙位于山西省万荣解店镇东南角。万荣东岳庙的始建年代不详,唐代贞观时已经存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至大德元年(1297年)重新修建。万荣东岳庙坐北向南,现存主要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享亭、东岳大帝殿、阎王殿等,按中国早期寺庙的布局规制,楼塔设置在中轴线前面。飞云楼是清代重建的,其余的大多是元代建造、明代修葺的。飞云楼高40米,平面呈方形,三层,四滴水,十字歇山式楼顶,四根通柱直达搂顶,二、三层皆有勾栏,每面各出一抱……[详细]
  黄河古栈道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游北岸紧靠黄河的陡壁悬崖上,共有两条。一条离河面较高,一条离河面较低,都是紧挨着石壁的冲击处开凿的。我国唐代以前多建都关中,为保证首都长安及西北戊军的粮草供应,每年都要经黄河向关中送去大量的粮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河漕运。但作为黄河漕运必经之路的三门峡,水势险恶,来往船只,十之有八要被河水吞没。“鬼门幽幽深百篙,人门逼窄愈两牢,舟人叫渡口流血,性命咫尺轻鸿毛”。从西汉开始,每年枯水季节,都要征调大批人力物力对……[详细]
  临猗双塔又称“雁塔”,坐落在临猗县城北隅,东西对峙。双塔创自隋唐,此处原为寺院,今寺已毁,仅存双塔。“双塔交影”又称“双塔斜影”,是指农历正月、九月十五黄昏,三月、七月十六早晨,太阳和月亮同时位于东西方天边(或相反),日月之光分别从东西方照射双塔,使东西而立的双塔之影从不同方向向中间缓缓移动,交融在一起。历史上,文人骚客对“双塔交影”也多有描述。可惜,对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双塔奇景却未有任何文字记载。不过,也许我们从有关故事中能找到一些蛛……[详细]
  莺莺塔高40米,是一座内方外方空筒密檐式的十三层四面锥型砖塔,迄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它的原名为舍利塔,因西厢记里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发生在塔下,故改称“莺莺塔”。莺莺塔,位于今永济市普救寺内。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郏县-塔、四川潼南大佛寺“石琴”,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同时,又与法国巴黎钟塔、意大利比萨斜塔、摩洛哥香塔、匈牙利音乐塔以及缅甸摇头塔等同称“世界八大奇塔”。莺莺塔始建于隋代,原名舍利塔,后因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详细]
  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总面积32158.3公顷。中条山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三皇五帝中的尧、舜、禹、汤都曾活跃于此。距今二万三千到一万六千年的下川遗址就在公园内。中条山素有“山西天然植物园”之美称,据调查有种子植物1000余种,还有密源植物、野生花卉等,温度适宜,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是温带向亚热带过度的区域,故在华北植物区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该区动物资源比较丰富,陆栖动物已知的有25目、66科、222种,属国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