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旅游

河源市景点介绍

  笔架山,位于龙川县四都新四牙沙嶂,此山成五指形,远看像笔架,故曰笔架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共游击队曾在此地开展游击战,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该山村成为革命老苏区。……[详细]
  金龟山,位于龙川县四都镇南端的东江河畔,距龙川县城7千米,相传龙川首任县令赵佗曾登临金龟山观光,并在0-上挥毫写上“金龟回江”四个大字。后人在金龟山上栽植各种树木,并在0-上的赵佗挥毫处建起神坛小庙。自古至今为当地百姓和过往客人纳凉观景的旅游避暑之地。……[详细]
  南客寮,位于龙川紫市七目嶂峰腰的海拔1000米左右之处,清咸丰年间,五华县大田村张氏家族迁徒至此,以蓝靛立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南客寮村有20多户人家,共100多人口,其中党员有11人,参加抗战和解放战争的有30多人。因而,国民党当局曾先后多次派兵围剿。曾任东江特委书记的梁威林,在1991年1月为南客寮题字“抗日、解放战争根据地”。南客寮扮演了中国革命历史上重要的角色,是中共东江革命所在地,是指挥东江抗日、解放战争的革命中心。七目……[详细]
  七目嶂,亦名七峰山,是广东省属自然保护区,位于龙川县南端的紫市镇境内,属东源、五华、龙川三县共有,可见周围龙川、五华、紫金、东源、连平、和平、博罗七县部分地区,故称七目嶂。七目嶂主峰海拔1318米,比罗浮山(1296米)高22米,是粤东地区最高峰。山中植物科属繁多,素有“物种宝库,绿色明珠”之称。七目嶂总面积58.5平方千米,山体多由花岗岩、石英斑岩和流纹岩构成,是原始次生阔叶林区,也是广东省最大的天然阔叶林区之一。1998年12月,获……[详细]
  孙中山入粤先祖的一世祖屋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为孙中山入粤始祖孙友松于明朝自闽迁粤后定址于永安县(今紫金县)所建,孙氏入粤先祖友松嫡传至孙中山为孙氏的十八代。由于孙中山入粤先祖的祖屋年久失修,2013年7月,紫金县政府斥资300多万元,对孙中山入粤先祖的一世祖屋进行重修,历时一年多时间的修缮完成。孙中山入粤先祖一世祖屋内,藏有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博士亲临祖屋时向祖屋捐赠的孙中山半身铜像,该铜像安放在祖屋内正厅。……[详细]
  凤振黄公祠,位于紫金县好义镇小古村。荣封第建于清代,1985年、2004年重修。坐北向南。三间二进,前面门楼,两头横屋,余坪前面半月形池塘。总面阔29.5米,总进深22.5米,建筑占地面积663.75平方米。山墙搁檩式砖瓦结构。排瓦平脊,悬山顶.灰瓦,砖墙,石基脚。外墙批荡石灰。门楼面阔三间。前廊置封檐板,浮雕彩绘花鸟;三架梁.斗拱,驼墩.两条圆木柱.花岗岩花盆形柱础。斗拱、驼墩表面浮雕花卉饰纹。次间置月梁,下面浮雕“长命富贵”和花卉。……[详细]
  文笔塔,位于紫金县瓦溪镇上濑,离瓦溪墟镇8公里,是河源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笔塔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清同治元年(1862年)、2004年重修。坐西向东,六角三层楼阁式砖塔。高10.5米,每边长2.2米,建筑占地面积19.2平方米,塔内设木楼梯、木棚,攒头顶,灰瓦,砖墙,石基脚,外墙面批荡石灰,每层用青砖砌二层菱角牙子叠涩出檐。文笔塔三层皆有对联横批,从一至三层分别是“文运天开”“扶摇直上”“更上一层”。上濑文笔塔是客家地区崇……[详细]
  飞云磜景区位于上义镇捲蓬村,景区内有飞云磜瀑布,林木茂密,有原始次生林670多公顷,捲蓬村还有300多年历史的曾氏九厅十八井大型客家住宅人文景观;适宜建设休闲生态景区。……[详细]
  越王井位于位于佗城镇中山街光孝寺内,是秦县令赵佗故居的汲井。后赵佗为南越王,故曰“越王井”,又曰“万寿宫井”。随着历代王朝的兴废,饱经沧桑2000余载。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重修,邑贤昌明作有井记,勒之于石。尔后,历代作过多次修葺,并有井记。井为砖石结构,深40米。井口开有一直径0.6米的圆形口,井口高出地面0.7米。六角形的台面,以四块石板平铺而成,井膛用三层红色方石叠砌,叠石下用青砖铺至底,中部直径约2.5米。结构结实美观,是岭……[详细]
  文阁塔位于东源县黄村镇下七村水口蓝溪河边。走进村口,远远可看到,此塔属“风水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阁塔始建于同治四年(1865),塔八角五层,用石灰、沙、石混合砌墙,塔高约二十二米。塔身每层高度是自下而上递减,面廓逐层收敛,塔身略成抛物线形,塔身除每层伸出三层线砖、二层牙砖外,均为石灰批荡,正门高二点二米,门上有一长形横匾,写“文阁”两个大字,牌匾字目清晰保存完整,并刻联“文塔辉煌,光腾万丈;笔花吐艳,阵扫千军”。“文阁”字样据考为……[详细]
  陂头文笔塔位于陂头镇北面约三公里处资溪村的帽子峰山顶,此塔建于明末,清道光十九年重修,塔六角三层楼阁式宝塔,高十三米,塔基砖砌,底层均设有拱门。此塔乃陂头镇盘石围谢氏因其族中子弟,每科考取无名,认为与风水有关。于是,择其屋对面之山的“帽子峰”顶,集资兴建此塔。……[详细]
  东山塔位于连平县城五公里元善镇东山峰巅,也叫文笔塔,始建于明末清初,是连平县现存最高、最具规模古塔,也是连平作为古代州城标志。东山塔六角七层楼阁式,塔高三十一米。原塔采用火砖、石灰等材料砌成,原塔刹铅铸被盗走,后改为砖砌。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修复东山塔,砌筑加固塔基护坡,换补内外风化塔砖,改木板楼为钢铁网楼层,砌复坍塌第七层,重铸生铁塔刹,并安装避雷装置及铺设观赏地坪等。修缮后东山塔于一九九九年六月竣工,县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详细]
  水口塔位于连平县上坪镇东阳村。水口塔建于清代。水口塔又称风水塔,塔六角五层楼阁式砖塔,高十六点八米,塔底层边长0-二五米,壁厚零点九七米。塔腔为壁内折上式结构,层层递减。塔身北向正面各层辟拱门,首层门宽一点零六米,二至四层门额分别嵌有“巨灵一臂”、“雄镇南天”、“扪星浴月”等字。各层用菱角牙砖与挑檐砖相间叠涩出檐,檐置灰梗布瓦,檐下绘有不同色彩几何图案。水口塔正门已被毁,四周被杂草簇拥着,五层塔身爬满苔藓和藤蔓,檐上杂草丛生。塔门额上嵌……[详细]
  司马是古代的中央官名相当于部长级,与中宪大夫、奉政大夫、朝议大夫一样。这幢司马第又叫九栋屋,是指司马第、朝议第、上新屋三幢楼房依次连贯成九栋的总称。始建于清嘉庆二年,距今200多年,是朝议大夫陈鸿铭兴建的。司马第地处古村风水宝地,当年屋挑着白银铺在地上排列,铺多宽,买多宽,铸成“白银铺地”奇观。该楼为府邸式结构,厅廓屏风十分考究、木刻镂雕别具一格,木雕金光灿灿,历200多年仍保存完好,那是用金萡贴成的艺术精品。墙上的那条痕是1964年的……[详细]
  谦光楼坐落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是河源林寨古村落的主要古建筑之一,由陈步衢(字云亭,桂军将领)创建于民国6年(1920年),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土改运动前住有主仆100多人。1952年冬土改运动掀起,谦光楼被分给一批贫下中农居住;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当年的贫下中农搬往其它地方居住,现在只有5户居民。谦光楼平面呈长方形,四角建有碉楼,一进为三层仿西式走马楼式楼房,二、三、四进为三堂四横殿堂式格局,依中轴线依次为正门、下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