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海曙区旅游

海曙区景点介绍

  徐桂林墓前石牌坊为清代“旌表营千总徐桂林”墓前牌坊,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大桥村金岩寺山梅园山莊旁,牌坊坐北朝南,分前后二道,置于“N”形的神道上。 两道牌坊形状、大小相似,均为双柱穿头“廿”字形石结构牌坊。通高3.85米,面宽一间2.85米,柱子正方抹角,边长0.27米,抹角长2.5厘米。柱顶为钟形。第一道牌坊条石门额镌主人封衔姓氏:皇清故武略骑尉营千总诰赠奉直大夫刑部主事诏表义行鄞县徐府君之封塋。第二道牌坊额上镌“乐善好施”,上款为……[详细]
  狮子山古墓群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悬慈村。1973年,当地村民挖土时发现墓葬二座,并在其中墓内甬道口出土青瓷盖罐和钵二件文物。1984年6月-物普查考察,该古墓均为凸字形券顶砖室墓,发现刀形砖上印有“宁康二年作”纪年字样(宁康二年即东晋孝武帝时期,公元375年)。墓葬两侧尚隐现众多墓穴,其范围约1000平方米。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宝奎故里建筑群由宁波市海曙区镇明路601号史氏民居、宝奎庙北侧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1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2史氏民居、宝奎巷4号-3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1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2史氏民居、宝奎巷5号-3史氏民居、宝奎巷7号史氏民居等建筑组成, 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 此地附近曾因史浩建造过“宝奎精舍”,以藏宋玄宗、孝宗两帝御书而名巷。该巷两侧保留了一批明清古民宅,为研究宁波地方史及建筑发展史留下了一份……[详细]
  赵叔孺故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宝兴巷1、2、3号,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 该宅系清咸丰翰林赵佑宸(赵叔孺之父)所建,主体建筑坐西朝东。赵叔孺慈城人,晚年因获得东汉延禧年间的两张弩机而自号二弩老人,其斋馆亦名“二弩精舍”。他是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1911年,定居上海提篮桥。赵氏也是一个了不起的金石书画教育家,曾培养出沙孟海、方介勘、陈巨来、徐邦达等大家,其门下弟子号称七十二人。据考证,赵氏定居上海后,将……[详细]
  永济桥、亭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段塘街道雄镇社区南塘河上,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该桥建于1930年,东西横跨南塘河,桥为单孔拱桥,桥墩条石垒砌,两边落坡处呈喇叭型状。桥身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桥护栏为棍状水泥条。桥栏正中各嵌红色磨石子水泥桥额,上鎸“永济桥”三字,旁边落款为民国十九年六月里人新建。据口碑调查,建此桥者为民国年间甬上一富商,佚其名。永济桥结构牢固、外观精美、建材优良,且建桥年代确凿是研究宁波桥梁史的一……[详细]
  尚书桥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月湖柳汀,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 始建于明,最后一次重修于1965年。东西横跨月湖,该桥为单孔平板桥,桥墩系条石叠砌。据查,此桥为唐代僧人蕴臻所建,初名幢幢西桥。明代陆世科重修,后更名为尚书桥,今沿用。此桥是月湖千年历史的见证,对研究、发掘月湖地域历史文化有着一定的作用。 ……[详细]
  陆殿桥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月湖柳汀,2010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点。 始建于明,最后一次重修于1965年,东西横跨月湖。该桥为双孔平板桥,桥墩系条石叠砌。据查,此桥为唐代僧人蕴臻所建,初名幢幢东桥。明代陆世科重修,后更名为陆殿桥,今沿用。此桥是月湖千年历史的见证,对研究、发掘月湖地域历史文化有着一定的作用。……[详细]
  孝闻街传统建筑群 ,2005年4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点。 ①宁波市海曙区孝闻街84号民宅,建于民国时期,据调查,该宅主人姓董,为延泰钱庄会计。 ②宁波市海曙区孝闻街88号民居,建于民国时期,主楼坐北朝南,屋顶呈硬山造。山墙墀头饰黑白绘画,题材有兰花、寿桃、回纹等。 ③宁波市海曙区孝闻街90号民居,建于晚清时期,主楼坐北朝南,前檐月梁前端饰云纹,回纹雀替。 ④宁波市海曙区孝闻街92-94号民居,建于民国时期……[详细]
  “三一”教会学校旧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广仁街44号,建于1912年,2005年4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点。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四坡屋顶,上覆青瓦,屋顶上置两只人字型帽盖状铁皮烟囱,墙面红色砖雕方格线条等份上下两层。 查考资料“三一”教会学校1912年由城区贯桥头迁建于此,创办者为英国基督教会圣公会,取基督教“圣父、圣母、圣婴”三位一体之义,“三一”教会学校是西方教会在宁波传播文化教育的历史见证,亦是研究近代以来宁波对外开放的……[详细]
  云石街杨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云石街29号,建于清代。2003年8月,被公布为宁波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点。杨宅的原主人为杨坊,字憩堂,是上海开埠后显赫一时的第一任官僚商人。卢氏抱经楼因战乱散佚时,他出银2600两购得十之七八,遗命无偿归还卢氏,并资助光绪《鄞县志》雕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