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景点介绍

  七里探花府位于连江县小沧畲族乡七里村。厝主雷土焕(西元1810~1881年),字大金,号炳镇,于同治八年(西元1861年)六月邀闽侯大湖桥细木陈大春建造。坐北向南,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宽29米,12扇、2直弄、2梯间,深32米;套房设置3直间,1横弄;周设回廊,通道灵活。左右建有2排厢房与主屋相通。室内庭式布局,规模宽旷,装饰简朴,富有畲村建筑特点。现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松风阁位于青芝山狮子岩与象岩之间,阁前原有一片合抱松林,小阁陷藏林后,路人不容易看清全貌。阁分两层,底层架空,道路东西穿行,南向有一行坐椅式围栏干供游人小憩,上层单房,三向开窗,后向有小门通阁后山,上天门洞。底层背贴岩壁之处,有林森署名亲书的“松风阁”三字。民国廿二年(公元1933年),“-”运动十九路军发动“闽变”,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回闽调解。林森在闽期间住青芝山旧居啸余庐,国民政府的参军长吕超随侍寓居啸余庐半年,渐喜山色,在林森重建半……[详细]
  慈善堂座落在福州市乌山东麓第一山下,乌塔之西。慈善堂大门是一座三开间两层近代洋楼,中央开间设拱门,门顶有扇形匾额,左右矩形窗上有木过梁,一层表面有黄色粉刷。二层红砖砌筑,檐口有砖叠涩线脚,上为两坡顶小青瓦屋面。大门后为天井,有两厢。天井后为大殿,正面五开间,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观音兜式封火山墙。大殿占中央三开间,西开间为西归堂,东开间为穿堂通向后进。据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碑背面碑文(文保碑已不知所踪),“殿前古井,立有清同治年丁卯年‘东……[详细]
  桐口灵光桥位于闽侯荆溪镇桐口村,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万历年间。灵光桥为石构平梁桥,全长约30米,三桥墩四孔道,条石墩,不等跨,净跨为21.5米。桥面宽2.3米,用四条大石板条平铺而成,南侧中间石梁边上阴刻有“灵光桥”铭文。桥两旁原置有石栏,已圮。1989年,灵光桥列为闽侯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旧闽县谢家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东街旧闽县,建于清代,三面围墙,单进单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双重大门朝东,门头房南侧有假山鱼池。入石框大门为五间排房屋,转为坐北朝南,前天井深5米,宽9.2米,种有茶花、茉莉等花卉。主建筑厅堂五间排,宽27.8米,深17.7米,屋顶木构架驼峰、斗、拱、托相互交叠,精雕细琢。大厅两旁各壁扇窗子漏花镂空构成各种花锦图案;四间厢房前有十二扇支摘式窗子,工艺考究。厅前厅后二十多条大石板,宽达80公分,长达10多米;……[详细]
  古洋遗址位于闽侯县鸿尾乡古洋村北面闽江下游南岸,面积约3万平方米。至今,古洋遗址已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和一批石锛、石斧、石凿、小纺轮、略大的纺轮,还有少量成件的陶杯、陶豆、陶罐、支座,有的陶器底部刻有颇为规范的陶文符号。古洋遗址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牛头山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洋里乡湖柄村牛头山上。1979年发现,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最厚达2.5米。有三层堆积:上层厚20~50厘米,遗物以几何印纹硬陶为主,从质地和纹饰看,与鸿尾黄土仑和昙石山上层所出土文物极为相似,属青铜器时代;中层主要是蛤蜊壳和灰土混合堆积,遗物较少;下层堆积较厚,已发现的有泥质灰磨光陶簋、篮纹和方格纹橙红陶缸和夹砂红陶釜残片以及鳖甲、石杵、陶网坠等。其特征与昙石山遗址中下层所出基本相同,应是……[详细]
  本建筑原始名称无考,瀛洲寺应该是俗名。据《长乐六里志》载:以浮峰山为主,环山有村曰营前,又称营田,又呼瀛洲。寺因地名而立匾(营前古名“瀛洲”、“瀛前”),而地名因寺而传布。瀛洲寺始建于乾德二年(西元964年),原名不详。据载,明代戚继光入闽平倭,曾屯兵在营前(所谓营前,指地在戚参将军营之前),于是这片田被称为营田,又称“瀛洲”、“瀛前”,寺也被称为瀛洲寺,代有兴废。民国16年(公元1927年)12月,黄展云等在营前镇创办“营前模范村”,……[详细]
  迎潮塔在福清三山镇泽歧村海滩上,又叫泽歧塔,以高度倾斜不倒而著名。塔为花岗石结构,仿楼阁式。高18米,塔围11.20米。七层八面,采用层层垒砌、塔心条石交叠、卵石塞缝的建筑方法,是福建省最高的实心塔。二层塔壁上刻“柱石凌云”阴文。塔壁设有佛龛,内雕数尊佛像,形态各异,神态逼真。塔在海水冲击、大风吹刮下逐渐朝东倾斜15度左右,并最终坍塌,坍塌后塔身残余两层约四米高。迎潮塔始建于明嘉靖二年(西元1523年),明崇祯七年(西元1634年)重修……[详细]
  霞屿天后宫位于平潭岚城乡霞屿村,宫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7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为大殿,右配厢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屋顶。大殿排列4根对称的石质圆内柱,刻有楷书楹联:“云霞飘渺神仙宅,岛屿萦迴帝子洲”、“海天俎豆安澜庆,元后丝纶锡福多”。前二根内柱有石质天槽(天沟),上有照镜台。东西壁上有石刻碑记。霞屿天后宫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西元1773年),道光二年(西元1822年)重建,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又重修。清时霞屿天后宫前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