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孝感市 > 应城市旅游

应城市景点介绍

  三椁冢古墓群位于应城市陈河镇古楼乡王家湾村北,时代不详。现存三座相连封土堆,东西向排列,长约80米。单个封土堆底经均约45米,残高7-8米。(第三批)……[详细]
  陶家湖古城遗址位于湖北省应城市区西约18公里的四龙河与陶家河交汇处,西距汤池镇2.5公里,南距汉宜公路6.5公里,地处鄂中丘陵地区,属江汉平原的北部边缘区,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低岗丘陵、河谷平原、滨湖洼地三种地貌。陶家湖古城遗址比较单纯,主要堆积为新石器时代,属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时期。古城遗址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南北最大长度1000米,东西最宽处850米,平面呈椭圆形,整个城址为土筑城垣,高出地面1~4米,西垣保存最好,城……[详细]
  应城市蒲阳绿荫公园是本届市委市政府,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目标,建设的十个大型实事民生工程之一。(城市二水厂建设工程、污水处理场二期扩建工程、汉江饮水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老县河改造工程、老城区排水管网工程、城区主干道人行道改造工程、蒲阳绿荫公园建设工程、开发区腾地村民集并工程、城南城中村改造工程)蒲阳绿荫公园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60-190米,占地总面积20万平方米,计划直接总……[详细]
  相传古时有五条龙-成正果,回天庭封位后,时时思念这里的青山绿水,淳朴的民俗民情,五谷丰登的繁荣盛世,毅然决定返回定居。自此,这里更名为五龙岭。五龙岭常年瑞气萦绕,一片淸寂的祥和胜境,后来成为佛家修行之地:五龙寺。当年建成的五龙寺五殿八堂,金碧辉煌,香火兴旺,僧众500余人。从此五龙岭这方圣土,晨钟暮鼓,佛光普照,诸佛菩萨护佑,风调雨顺。。。。。现在的五龙寺,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由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详细]
  玉女泉水温高达70摄氏度,内含硫黄等矿物质,以此沐浴,对风湿病、皮肤病等有较好的疗效。周围树木葱宠,花草繁茂,丘陵起伏,流水潺潺,景色秀丽。唐代诗人李白寄居安陆时曾专程来此游览,留下了“池底烁朱火,沙旁敲素烟。沸珠耀日月,皎镜明中天”的诗句。1937年0中央委派陶铸在玉女泉主办“农村合作人员训练班”,培训抗日干部,当年的办公室、教室,保存完好。建国后除建有浴池、疗养院外,并建了旅社、餐馆接待游人。玉女泉堪称一绝。热田面积大,水温高(63……[详细]
  凌云塔在应城市区南3.5公里大富水故道东岸。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兴建。初为3层,以“文峰象征”之意称文笔塔。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取“高耸入云”之意,易为今名。七层六面,高30余米,砖石砌筑,楼阁式,门窗、柱枋、斗拱、檐角等多仿木结构,铁铸塔刹,凌空卓立,风格古雅。内置旋梯,登顶环眺,远山含黛,近水漾蓝,田园流韵,扑面而来。 ……[详细]
  大洪山余脉延伸进入应城境内,形成何家脑、八百湖、牛脊岭、曾家湾、座庙、龙山六大山系。座庙山系一支折而南行,止于高楼山;一支蜿蜒向东,尽于伍家山。伍家山位于应城市东北三合、两河平原间,东临漳河,西距应城市区15公里,山体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方圆约4平方公里。跨东径113°40′—113°41′,北纬30°59′—31°01′。主峰名求水台,海拔高程77米。据《光绪应城志》记载:“伍家山,在县东三十里。隐士伍员(非伍子胥)居之”……[详细]
  从应城的东大门--东马坊集镇出发,北行约2公里,便是自西向东蜿蜒穿行于应城北部境域的府河。百石洲,如同一颗绿色宝石,镶嵌在府河的北岸。百石洲依府河北堤而卧,呈月牙形与东马坊朱前村隔水相望。面积约700余亩,按民俗计算其面积,约折合田亩120余石,故得名百石洲。百石洲原是一座荒秃的沙洲,因府河汛期急流的回冲,泥沙经年淤积垒结而成。洲子除灌木、野草杂生其间,历无人烟与生机。1982年,朱前村农民刘望山开荒种麦,植树造林,才使得沙洲逐渐绿意葱……[详细]
  应城公园,亦称人民公园,蒲阳胜地。现有园地面积虽只有140亩,(其中水面40亩),却也小巧玲珑,格调高雅,布局合理,韵味无穷,建筑错落有致,景色流光溢彩,是人们陶情冶性、晨晚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应城公园建成于1931年,在当时是鄂中地区唯一的一座县级公园。座落在应城县城的城区中心,曾招徕孝感、云梦、安陆、汉川、京山、天门诸多县市的人民群众慕名游览。如今,当你置身应城宾馆客房楼上,倚窗远眺,公园景色尽收眼底。民国九年(1920年),邑……[详细]
  应城的孔庙在应城公园内,是一处具有千年历史的建筑景点和儒学圣地。应城孔庙作为儒学圣地,源于黉学。唐·显庆元年(656年),韦思谦任应城县令,始建黉舍。至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令谢良佐于县署衙的东边,修建了学宫(即孔庙)。南宋·绍熙年间(1194年),刘炳宰应城,兴建儒学,后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贾严又重建。明·景泰七年(1456年),知县夏玑修殿、庑、门池;明·天顺五年(1461年),知县周锋又增饰一新,并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