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 > 梅江区旅游

梅江区景点介绍

  梅州传统民居典范—季立居坐落于梅江区三角镇泮坑村宫岃上,1913年旅马来西亚华侨熊氏应贤公由马六甲返乡购地建成。该楼坐西北向东南,为二堂二横一附杠走马楼围龙屋。楼高二层,共有30间房,占地面积1790平方米。季立居祖祠合一,古朴典雅,建筑设计合理,对于研究梅州城区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详细]
  过了东山大桥,在梅江河南岸你可以看到一个带状公园,这个公园名叫归读公园。归是回归的归,读是读书的读,其名“归读”出自叶剑英元帅著名诗句“会当再奋十年斗,归读阴那梅水滨”,寄予梅州莘莘学子建功立业、归读故里的美好愿望。归读公园所在地原来是商业用地,梅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彻底改善江南东片的人居环境,提升整个城市品位,投入资金两亿多元,建成现在我们看到的集生态、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归读公园于2008年12月开工,2009年9月底建成对外……[详细]
  梅州市洞天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梅州市的西北部,毗邻天汕、梅揭、河梅高速公路,离汕头、深圳、广州仅二至四个小时车程;距离梅州城区25公里,座落在环境风景秀丽、自然风光迷人的梅西水库内。该水库于1967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水库总库容为5100万立方米,水面面积5平方公里,是一宗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农业养殖、生态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梅州市市直唯一中型水库。洞天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是一个以水利工程自然风光为依托,以现代与传统的水文化为内涵的发展……[详细]
  “人境庐和荣禄第”,是黄遵宪纪念馆的部分建筑,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人境庐建于1884年,荣禄第建于1881年,均由我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卓越外交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黄遵宪建造。人境庐,是黄遵宪的书斋,坐东北向西南,建筑面积为900多平方米,屋名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名句,门楣上“人境庐”三字,为日本书法家大域成濑温所书,是一座砖木结构园林式的建筑。内有厅堂、息亭、七字廊、五步楼、十步阁、卧虹榭……[详细]
  梅州樱花谷《爱丽丝庄园》位于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扎上村,占地面积300多亩,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养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是一个综合型的休闲农业旅游景区。全园以欧式度假木屋,森林特色商店,婚摄建筑数十栋点缀山林,欧式小教堂、香氛馆、咖啡屋、仿旧火车站也无处不体现着浪漫的气氛,令人流连忘返。爱丽丝庄园被称为梅州市“十佳赏花景区”之一,四季群芳争艳。三大珍奇花园,让游客不许远行也可以享受外国的花香鸟语。春季百花齐放,……[详细]
  •位于江南新城核心地带的剑英公园,假山水榭,亭台楼阁,是一家人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景点介绍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三角镇新塘一带,占地面积439995.6平方米的剑英公园,是梅州市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座公园。从1986年开始建设,现已基本完善。公园正门的门楼,由香港嘉应商会副会长刘宇新先生捐资15万元兴建,门楼上的“剑英公园”四字是由本镇人士,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刘复之题写。在剑英公园的小山坡上,有一座……[详细]
  •世界级的客家博物馆,浓缩了客家传统民俗文化,向世人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客家生化。景点介绍梅州市博物馆的主馆分“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大部分,陈列大量客家民居及民俗场景模型、客家服饰、民间实物、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古典家具、图片资料等,再现了客家传统民俗文化。地址: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26号类型:博物馆游玩时间: 建议2小时电话: 0753-2235504官方网站:http://mxqbwg.g……[详细]
  梅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治理洪涝灾害,从1993年开始整治一江两岸,投巨资按“百年一遇”的洪水高标准规划建设堤岸。沿江两岸分别建有传统风格的长廊、文化长廊、罗马式长廊、文化广场、环江道路等,呈现出绿中城、城中水、碧水蓝天、环境优美的崭新风貌。凌空而架的梅江桥、嘉应大桥、东山大桥、梅州大桥、剑英纪念大桥、秀兰大桥等6座大桥连同程江在梅江入口处的德龙大桥,像一道道彩虹与碧波荡漾的梅江水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绿中城、城中水”的碧水连天、环境优美……[详细]
  文耀莊,是高台基、主体建筑走马楼、左右各辟一杂横。主轴线上设外门坪、门楼、下堂、天井、上堂、石砌护坡,坐东北向西南,凹式门楼、悬山式山墙、、夯筑、灰瓦面、土木石结构。占地面积1624平方米,建筑面积1144平方米,保存完好。有40多个房间,大门两侧有两株铁树,由印尼运回,该楼已有近百年历史。文耀莊为蟹形屋,两边各两只蟹眼(以水井代替,比牛角屋的牛眼井大),现在,左边两只还在,右边两只被国家建引水暗洞时毁掉。文耀莊是昌盛公后代,从牛角屋里……[详细]
  崇裕楼,属于三合杠走马楼、筑高台基、依山就势、二层连接枕屋、悬山式、凹式门楼、夯筑、灰瓦面、土木石结构。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25平方米,共有37个房间,现保存完好。由18世仁郭公、丁郎公两兄弟所建,资金来自印尼发财后汇回。建筑时间比牛角屋稍近,也有120年历史了。崇裕楼现在仍在家居住的有8人,外出有300多人,是一个典型的“芋子大过芋头”的大家庭。外出人口分布在香港、澳洲、美国、印尼、台湾等地。崇裕楼走出的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