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旅游

长沙市景点介绍

  红十六军临时军部旧址-黄五美祠位于小河乡皇碑村横岭组,系红十六军在浏阳开展革命武装斗争时军部临时驻址,也是黄氏家族祭祖的祠堂。旧址建造于中华民国六年(1917),是一座具有湖南湘东地区传统建筑特色的宗祠式建筑。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中轴线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为前后两进院落,两侧附有东、西厢房、通道、过亭、天井、横厅等,建筑面积741.52平方米,占地面积980平方米。2019年,红十六军临时军部旧址-黄五美祠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详细]
  在“月落两省,鸡鸣三县”的浏阳市东陲金刚镇,有一片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民居,名为“六栋堂”。六栋堂——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由六栋房子组成的建筑群。来到“六栋堂”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边挂有“龙门世第”、“鹿洞家声”,门额书有“六栋堂”的大门。这就是门第标示吧。“龙门世第”,是说这家为皇家后裔。中国汉族有名的皇帝无非是刘、李、赵、朱等而已。这家果然姓李,是唐忠武西平王李晟之后。“鹿洞家声”,则让人有点费猜。南宋朱熹曾讲学于江西白鹿洞书院,以后……[详细]
  吉王陵位于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年代为明。2019年3月,吉王陵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外兴窑是铜官古镇唯一一座尚在使用的古龙窑,它依山傍水、靠山坡顺势建造。该窑长56米,西侧设两张窑门,东侧设六张窑门,共有窑眼56对,穿着完整的“龙袍”,十分壮观。外兴窑用土砖筑成隧道,分窑炉头、窑床、窑尾3部分。龙窑窑背两侧相隔50厘米左右开一对火洞(俗称鳞眼洞),作为投放燃料和观察火候的窗口。龙窑从装坯、烧毕到开窑取货一般为一星期左右。外兴窑的琉璃制品质量上乘、广受欢迎,还留下了一个传说:原来陶器釉料的配制,由于着色剂的快速沉淀,很难……[详细]
  王趯墓南宋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车站南路杨家山。1960年发掘。为一座南宋夫妇合葬的砖墓,仅有砖圹,无券顶。北室葬男性,南室葬女性。出土有木印一方,圆形扁纽,纽上刻一“上”字。印下阳刻“趯”宁。墓室西端有石墓志一块,楷书,残存320余字。墓志背面下部刻有人像,部分凿毁。从墓志得知,墓的年代为南宋乾道六年(1170),南室女主人吴氏,卒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墓男主人名趯,字彦恭,累官至右朝议大大,直秘阁,祥符县开国男知广州兼广南东……[详细]
  胥元矩墓北宋墓葬。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洪山庙163医院内。1982年发掘。该墓葬于风化岩层中,长方形竖穴,棺椁已朽。墓坑头部竖青石墓志铭一方,一面阴刻篆文“宋故朝散郎胥公墓志铭”,一面阴刻楷书“宋故朝散郎致仕上骑都赐绯鱼袋胥公墓志铭”,存500余字。据此可知墓主人胥元矩为长沙人,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卒于元祐五年(1090)。铭文记载了其家族历史和本人生平,文字与书法水平较高。随葬器物有铜执壶、铜箸、白瓷碗、铜镜、“祥符通宝”铜……[详细]
  桃花岭晚唐墓晚唐墓葬。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中南大学院内,地名桃花岭。1987年配合学校基建发掘。该墓为土坑墓,长达11.5米,宽7.9米,由甬道及前、中、后室四部分组成。坑底铺以浮雕几何纹图案方砖。中室铺地方砖下并列置放两副石椁,应为夫妻合葬墓。墓室四周设水沟,有16个排列有序的石柱础。发掘时在墓葬填土中发现夹有大量金粉痕迹,据此推测,当时有木构建筑。甬道与各室之间有门相通,木构件上髹金粉,可证整个墓葬为金碧辉煌的地下陵寝。陵墓曾被……[详细]
  王清墓唐代墓葬。位于长沙市天心区黄泥坑。1952年发掘,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0-土有方形墓志,篆书阴刻“唐故太原王府君墓志”,其下为阴刻墓志铭。文中记墓主王清卒于唐大和六年(832),是年九月葬于长沙乡万福里。该墓出土有铜镜、铜洗、开元铜钱和碗、碟、罐等瓷器。所出瓷器大部为典型长沙窑产品。特别是双系罐,或有褐釉装饰,或呈瓜菱形器腹,是长沙窑习见的特点。因该墓有绝对年代可考,其对所出土的长沙窑制品的断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详细]
  阿弥岭西汉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车站路侧,为20世纪70年代修建长沙火车站取土时发现。为一座呈凸字形,规模较大的带墓道的土坑竖穴墓。墓室除墓道外,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略高于后部。前部左右突出,形成两个耳室,出土有铜器、陶器、滑石器等一批。铜器上均刻有铭文。滑石模型器有灶、井、仓、鼎、釜、甑、磨、镜等。灶由盖和屋组成,盖顶呈四阿式,两脊突起,每面均有直棱,似仿瓦棱。屋正面敞开,对面灶壁外有两个兽头形烟囱,内壁下置一灶台,台上置一甑……[详细]
  张端君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袁家岭与五里牌之间。1963年发掘。长方形圭坑竖穴墓,墓中心棺床下有一条用小鹅卵石铺垫的排水沟。随葬器物丰富,101件出土铜器中有鼎、盉、壶、甑、罐、钫、铣、盘、酒奁、箕、奁、博山炉、镫、镜等。部分铜器上鎏会,并刻有细线相连的云气纹和三角纹等,极为精细。有的铜器上有标记墓主的铭文,如“端君五斗壶一”、“端君二斗壶一”、“张端君熏洗一”、“张端君沐盘一”、“张端君酒鏂”、“张端君官□□”、“张端君熨斗一”……[详细]
  刘骄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车站南路杨家山。1951年年底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工作队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发掘。发掘前,地面尚存高5.4米,底径20米的圆形封土堆。下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墓室全长20.34米,分前后两部分。前部长8米、宽13.7米;后部长12.34米、宽11.1米。前部较后部为宽,左右突出,形成两个耳窜,墓深8.8米。墓道在墓室北面,道底平坦,不作斜坡或阶梯状,且墓道底与墓底相平,长达45米。墓室后部有木炭铺底以防潮湿。……[详细]
  曹女巽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路南王陵公园内。1974—1975年初发掘。该墓出土有“曹女巽”、“妾女巽”印章,故定为曹女巽墓。墓建筑在陡壁山顶,掘凿在风化岩中,原封土堆无存,形制为一座带斜坡墓道岩坑大型木椁墓。唐时曾被盗掘。坑内葬具外填塞大最白膏泥和木炭。距坑口处墓道两侧,相对置一偶人。椁室由外椁和内棺组成。木质葬具已陷塌,但结构仍清楚。外椁四周之外,置有黄肠题凑,由179根黄心柏木枋垒砌而成,东边垒三层,南北两壁各垒二层,……[详细]
  左家塘秦墓秦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左家塘皮件厂内,1957年发掘。为带墓道的略近正方形土坑竖穴墓,保存有棺椁。出土有陶鼎、盒、勺各4件,陶壶6件,素面铜镜、铜矛、戈、玉璧、玉剑珥、玉剑首、骨簪、木俑各1件。墓0-土的6件陶璧系以往所未见。所山玉璧璧侧刻“四百十一”数字。铜戈内部有“四年相邦吕(不韦)”等铭文。由此结合墓葬形制分析,此墓为战国末期的秦人墓或秦代墓,是湖南省境能确认为秦人墓或秦代墓的极少几座墓葬中的一座。……[详细]
  五里牌406号墓战国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五里牌。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工作队发掘,在当时是科学发掘的第一座较大的战国楚墓。墓室长4.80米,宽3.75米,深7.50米,为长方形带墓道的土坑竖穴。棺椁共五层,保存完好,有一个由内外壁和头、足、左、右四个边箱和中间棺室组成的椁室,内外两层棺。椁盖板上铺竹席,内外棺均为素面,髹黑漆。内棺的外部以葛布横缄三周,纵缄二周。葛布外面髹漆,应为棺束。棺内残存骨架,盖一床丝绵被,头发上及额……[详细]
  五里牌3号墓战国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长沙火车站,1980年在五里牌邮电大楼工地上发掘。为一座保存较好的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葬具为一棺一椁。木椁周围填满青灰色膏泥,出土器物有玉、铜、陶和漆木器40余件。铜戈内上铸铭文,为中原地区产品。戈樽上满饰金银错云纹与三角纹图案,漆木器中有十弦琴1件,由底和面两部分组成,共鸣箱底面用黄、褐色漆绘龙、凤、怪兽和云纹,十分形象生动,琴的形制与马王堆3号西汉墓所出基本相同,是研究南楚地区乐器的重要资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