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象山区旅游

象山区旅游必去景点

桂林象鼻山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是桂林名山之一,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漓水流贯其间,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景致极佳,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国家首批4A级景区,位于桂林市滨江路,桃花江与漓江的交汇处,2、23、16、57、58、88路公交车可到达。占地11.88万平方米,属于喀斯特地貌自然风景区,因山形酷似一匹豪饮江水的巨象而得……[详细]
滨江景区
   伏波山伏波山景区位于市中心漓江岸,是一处集山、水、洞、石、庭院、文物为一体的城市山林美景。它半枕陆地,半插漓江,漓江流到这里,被山体阻挡而形成了巨大的回流,古人取其“麓遏澜洄”,意为制伏波涛,故称伏波山。民间传说伏波山的由来是因为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曾于此山射箭退敌,削石试剑的缘故。伏波山素以岩洞独特,景致清幽,江潭清澈而享有“伏波胜境”的美誉,自唐代起便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伏波山制伏波涛,被桂林人称为“平安之地”。主要景点有还珠洞、试剑石、米芾自画像、千佛岩、公主钟亭、千人锅等等。叠彩山叠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漓江西岸。山体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锋和仙鹤峰组成,自唐代起便“游人如织,车马为之堵塞。”……[详细]
日月双塔
   日月双塔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中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因为与桂海碑林中的宋代雕刻日月神菩萨隔河相对,又因为双塔高耸入云,直指日月,故名日塔、月塔。象山是桂林的城徽,而双塔则是新桂林的标识。日塔、月塔与象山上的普贤塔、塔山上的寿佛塔,相互呼应,相互映衬,有“四塔同美”之说。地处桂林市中心区,坐落在桂林城的中轴线上,与“象山水月”相邻。象山是桂林的城徽,而双塔则是新桂林的标识。日塔、月塔与象山上的普贤塔、塔山上的寿佛塔,相互呼应,相互映衬,有“四塔同美”之说。桂林日月双塔号称世界第一铜塔,是桂林旅游的一个绝美夜景观赏地。地处桂林市中心区,座落在桂林城的中轴线上,与“象山水月”相邻。象山是桂林的城徽,而双塔……[详细]
侗情水庄景区
   侗情水庄景区位于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北芳大村东面,地处桂林旅游黄金通道——桂阳公路西侧及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是集游、购、娱、饮食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景区。这是桂林唯一一家最具有侗族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最有代表性的侗族三宝—侗族大歌、风雨桥、鼓楼都会让您叹为观止!在参观的同时你会慢慢的发掘侗族人的勤劳与勇猛!她们的一举一动都传承着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双休日带小朋友来了解在课堂上了解不到的民族的特色文化,欢迎大家来侗情水庄游玩,来感受侗族人的热情吧…………[详细]
象鼻公园
   介 绍 象山公园,地处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园内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辉映。公园以象鼻山为主体,还有水月洞、普贤塔、象眼岩、舍利塔和北边临水的三个游乐岛组成的爱情岛,南麓的云峰寺等景观。 象鼻山 因整个山形酷似一头驻足漓江边临流饮水的大象而得名,简称象山。象山海拔220米,长108米,宽100米。高出水面55米,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象鼻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已故国家领导人-同志曾说:“在象鼻山前要照像,才算来过桂林,这是独一无二的风景。”水月洞 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此洞像个卷篷式的大洞门,江水荡漾其中,好像一轮明月浮在……[详细]
桂林海洋世界
   导 游: 桂-洋世界集观赏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身,在观赏神气的海洋生物的同时,领略到博大的海洋文化,是科普知识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结合的最佳场所。介 绍: 位于桂林南溪公园南面,由马来西亚水族专家蔡崇荣先生投资近亿元兴建。于 2003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桂林旅游的又一亮点。 桂-洋世界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共有100多个鱼缸,近千种鱼类,分为观赏区、表演区、热带雨林瀑布区、触摸区、海底隧道区、大洋区、大堡礁区等。 海洋馆内鱼类千奇百怪,可以观赏到:生长在深谷中,体长约1.3米百岁的大娃娃鱼;见证了亿万年沧海变迁的古生物鱼种-肺鱼;被称为活化石的鹦鹉螺(国家特级保护生物);五彩滨纷、色彩……[详细]
甑皮岩遗址
   甑皮岩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桂林市甑皮岩路26号,地处桂阳公路与万福路交汇处,距市中心约8千米,公交车可直达,是岭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文物景区。1986年1月28日,-同志曾专程考察。景区于1978年对外开放,占地50000平方米。甑皮岩遗址包括主洞、矮洞、水洞,洞穴面积约1000平方米,1965年发现,1973年、2001年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了成千上万件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牙器和陶器残片;发现了中国最原始的陶器和新石器洞穴遗址最早的石器加工场;发掘了32具古人类骨架,其中大部分为奇特的屈肢蹲葬;出土了古人类食后遗弃的113种水、陆生动物遗骸,其中哺乳……[详细]
桂林植物园
   看 点: 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茂密的森林景观,意境甚佳;3—4月桃花、杜鹃花盛开为全年最佳景。 介 绍: 桂林植物园位于桂林市雁山镇雁山山麓,占地一千多亩,植物园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十大植物园之一。桂林植物园也是我国建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植物园之一。植物园可以享受到优美的园林景观、植物界的情趣、人工森林的温馨、清泉的滋润,芬芳的空气。 植物园建园的宗旨是以收集和保存南亚热带植物物种为主,重点是广西特有植物、石灰岩特有植物、稀有濒危植物以及各类经济观赏植物。现引种收集植物近3000种,可供观赏的园区:奇珍植物精品园;标本园;杜鹃园;百竹园;金花茶园;濒危植物园;棕榈苏铁区……[详细]
榕杉湖景区
   榕湖、杉湖原名鉴湖、阳塘、阳桥塘,位于桂林市中心中山中路中段,阳桥两侧。榕杉湖景区,是一个水体相连的连心湖。以阳桥为界,东为杉湖,西名榕湖,因湖岸生长的榕树,杉树而得名。榕湖常与杉湖一起合称榕杉湖。自清代始,富绅名士纷纷于湖岸边结庐而居。如今大多故居已了无踪迹,仅余存李宗仁官邸和桂庐。北斗桥位于榕湖,东连湖心岛,西连古南门,桥形布局走向按北斗星分布,故名北斗桥。桥面栏杆全部用房山高级汉白玉打制,是广西目前最长的汉白玉桥。日月双塔座落在杉湖中,日塔为铜塔,位于湖中心。两塔之间以18米长的水下水族馆相连。铜塔所有构件如塔什、瓦面、翘角、门拱、雀替、门窗、柱梁、天面、地面等均由钢材铸锻而成,并以精美……[详细]
能仁禅寺
   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距今已1400多年。唐代兴盛佛教,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舍宅筑基,名福业院,后改称报国院。宋代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称承天院,政和七年(1117)改称能仁院。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毁于兵燹,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改称为能仁教寺,正统二年(1437)重修,清乾隆二年(1737)称能仁禅寺。能仁寺殿宇宏伟,气势雄浑,四周环水,占地70余亩。寺院座北朝南,略显长方形,主要建筑物分布于一条南北轴线及其东西两侧,山门直对天仙桥。山门往北为金则殿、大雄宝殿、华严阁。金刚殿前有参天银杏两株及砖塔一对。大殿东偏为纪念陆贽建有宣公祠,西偏为鲁班殿、功德林。大殿前为钟楼和鼓楼……[详细]
桂林石刻
   桂林石刻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近城的普陀山、月牙山、龙隐岩龙隐洞(桂林碑林)、虞山、象鼻山、文庙等30余处名山洞府。“桂海碑林”的龙隐岩和龙隐洞是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石刻群以摩崖为主,包括摩崖石刻及摩崖造像。桂林石刻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明清。现存唐至清代石刻近2000件,其中唐代石刻28件、造像149龛484尊,五代石刻1件、宋代石刻484件、造像26龛101尊、元代石刻30件、明代石刻352件、清代石刻478件,年代无考的石刻117件,是全国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也居全国宋代题刻之最。著名的石刻有:唐《张浚刘崇龟杜鹃花唱和诗》、宋《元佑党籍》、清刻《五代贯休画十六尊者像》等……[详细]
骝马山摩崖造像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骝马山北麓。共6龛,23尊。主要镌刻佛、弟子、菩萨和供养人。2~6号龛保存基本完好。其中3号龛较能代表唐代造像特色。该龛造像10尊,主像为佛,居中,坐高1米;身躯厚重,着广袖褒衣,斜尖领,衣褶简洁朴素; 面部略平,颐颊饱满; 左手按膝,右手上举作说法状; 静穆安详,结跏跌坐于平台金刚座上。台座两侧置0狮子,作卧伏状。佛左右为摩诃迦叶、阿难陀二弟子,均圆领袈裟,面向主付,合掌而立。迦叶高鼻梁,深眼窝,络腮,卷胡须,眉脊、颧骨突起,形态严谨持重;阿难秃头、胖脸,形态虔诚温顺。弟子左右为二菩萨。右首菩萨脸庞丰满圆润,体态丰腴健美; 右臂上曲偎胸,似持拂尘(腕已残),左……[详细]
桂林云峰寺
   云峰寺是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区象鼻山西南麓。相传唐代这里曾建有温灵庙。宋嘉定七年(1214)方信孺在此建一书斋,取名“云崖轩”。明代这里又建“范方祠”,祀范成大、方信孺。清代改为寺,名“云峰寺”,后又改寺为庵,名“福利庵”。清咸丰三年(1852)太平军围攻桂林,在此设攻城指挥部。原建筑于清嘉庆三年(1798)、咸丰十(1860)和光绪十六年(1891)都曾重建或修葺过,系砖木结构的三进建筑,抗日战争中遭破坏:但未全毁。1953年人民政府曾予修缮。1979年全面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仿古建筑,两层、三进、五开间,弧形式山墙,朱红色柱梁和窗灵,碧绿色琉璃瓦,已辟为云峰寺陈列馆,先后举办……[详细]
桂林开元寺遗址
   在市区民主路万寿巷。寺始建于隋代,初名缘化寺。唐初称善兴寺。唐显庆二年(657)建舍利塔于寺内。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宋代又改名永宁寺、宁寿寺。元顺帝赐书“圆觉”二字,故又名圆觉寺。明代复名宁寿寺。清代称万寿寺。民国后仍称开元寺。据《临桂县志》记载,远在唐代,开元寺曾因纱灯延火烧毁而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又毁于火,洪武十六年(1383)再修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线国安、李宜民也先后进行过修缮。开元寺是桂林历史上一座名刹,唐天宝七年(748),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扶桑(日本)受阻辗转来到桂林,曾与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数十人,滞留寺中一年有余。但到清末……[详细]
静江府城地图摩崖石刻
   刻于城北鹦鹉山南山腰的《静江府城池图》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城图,反映了当时桂林城池建设的科学和险固。遍布桂林名山崖洞密集而众多的摩崖石刻,为我国南方城市所仅见。南宋末年,蒙古统治者兴兵进攻广西,素有“用兵遣将之枢机”的桂林,从南宋宝佑六年(1258)至咸淳八年(1272),历时14年时间,筑城防守。城池竣工后,便刻下此图。图高3.21米,宽2.98米。图上绘制了主要街巷和山川名胜,但以军营衙署和桥梁渡津为主,并且标有南定寨、戍军寨、戍将衙、望火楼、都作营、小教场、桂林驿、马军寨、右军寨、守兵寨等名称,展现一幅大军屯戍的军事重镇的图景。图额有记,详细记载了修城经过、城池尺寸和用工费料。该……[详细]
全部象山区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