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旅游

成都市景点介绍

  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10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10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2092.51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周围的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分为瓷器和窑具两类,瓷器的器型可见碗、双耳小罐、注壶等,以碗最多。釉色有绿、白、酱、浅绿和浅蓝色乳浊釉等,以绿釉最多见,釉面多有细小的开片。窑具有……[详细]
  玉垒关又名“其盘关”,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内,城区西玉垒山虎头崖上,唐贞观初年为防止吐蕃入侵而建。唐大中十年(856),镇静军守将白敏中帅蜀时主持重建。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关楼为近代重建),面积为660平方米。上层建筑为抬梁式木架结构,歇山顶,翘檐,青瓦屋面,为条石和泥浆砌成;下层建筑全为条石筑成。关门联书 “玉垒峙雄关,山色平分江左右;金川流远派,水光清绕岸东西”。这里危崖壁立,下临岷江,地势十分险要,……[详细]
  青城山摩崖石刻年代:清光绪、民国十四年类别:石窟寺及石刻地址:青城山镇青城村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城山摩崖石刻有4处,最早的有唐初的“大字岩”摩崖石刻,也有清朝和民国时期名人留书,分别为“云巢”、“云根”、观日亭石刻,各石刻分别位于青城山山脚、山腰和山峰处。“大字岩”摩崖石刻因年代久远现无存。其余石刻虽已历经数年,但仍然字迹清晰,保存完整。青城山摩崖石刻数量虽不多,但同青城山古建筑群相互辉映,对于提升青城山整体文化品位,有着点睛之……[详细]
  “宝瓶寺”位于内江边,距“南寺”约200米,创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是为接待循“金川古道”——自金川向东南经瓦寺土司领地,越鹞子山,经水磨、老人村、漩口、麻溪,过二王庙前安澜索桥,再循“灌松茶马古道”进灌县西门而来的回族商旅而建造的。据罗树凡先生总纂的《灌县志》(1991年版)记载:“宝瓶巷清真寺(也称懋功寺或宝瓶寺),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为懋功(小金)籍教徒所建。该寺连同西北马坊,共房屋两院……”据考,同治初年(1862)……[详细]
  蒲阳兴隆桥位于都江堰市蒲阳镇的兴隆桥横跨花子河,修建于民国,南-北走向,全木结构,一墩两孔,桥墩石质。桥南北两端分别有七级石阶,桥梁架为穿斗式木质结构,重檐悬山顶小青瓦桥面。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详细]
  三佛洞摩崖造像(都江堰市)保护范围:造像分布范围外六面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六面延20米。……[详细]
  都江堰(原灌县)文庙,又称孔庙,原本是川西地区规模最大的县级文庙。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灌口镇文庙街52号,地处城西北盘龙山麓,左邻文笔山(又称金龟山),右靠玉垒山,占地47亩,是儒家思想传播的圣殿。1952年,都江堰文庙改为县中学,汶川地震前,文庙近乎面目全非,汶川地震中,文庙也受到重创。2009年,文庙重建工作正式启动。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已将文庙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工作历时两年多,于2012年底完成工程建设进入装饰布展……[详细]
  宣威门古城墙(都江堰市)灌县城墙,为原灌县县城城墙,位于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现存宣威门及部分墙段。2012年7月16日,宣威门古城墙列入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明弘治年间,知县胡光将原夯土城墙改为石墙,奠定了灌县县城基本格局。城墙简史唐宋据《灌县志》记载:“唐、宋时城以巨木为栅。”就是用粗大的木材作栅栏,代替环城的城墙。木材容易腐朽,需要经常更换,于是到了宋朝元祐年间,一位叫刘随的官员被朝廷派到了灌县。冥思苦想后,刘随下令:“环植杨柳……[详细]
  温江文庙在温江城区文庙街,又称柳城文庙或鱼凫文庙。建于宋咸平初,明末毁于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重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迭经扩建。民国时期曾一度作为县中学校址,曾为温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地。1984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五日),文庙大成殿因火灾被焚毁,左右两庑,东西两亭、二殿、泮池等尚保存原建筑风貌。大成殿现按原貌重建.2005年10月重新对外开放。温江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领地。因鱼凫王建都,下令广植柳树作为国界……[详细]
  在艾芜的故乡的新都区桂湖公园中的饮马河畔,距学士堰遗迹不远的翠竹丛中,人们修建了艾芜墓。艾芜墓由红砂巨石垒成,上端矗立着他的半身青铜塑像。身后的碑文记载着他的生平;胸前的碑面上“艾芜之墓”四个字,由巴金手书。墓前端有一块正方形大理石,上部刻着艾芜的一段座右铭:“人应像一条河一样,流着,流着,不住地向前流着;像河一样,歌着,唱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下部嵌着一束铜质山茶花。座右铭、大理石、山茶花,寄寓着这位南……[详细]
  杨慎家族墓(新都区)在四川新都城西北,为杨春、杨廷和、杨慎等三人的家族坟墓。保护范围:现占地范围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详细]
  新繁东湖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著名宰相李德裕为新繁县令时开凿,是我国有遗迹可考的两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之一。占地1.8万平方米,水面约三分之一。玲珑别致,布局谨严,韵味高雅。具备了我国古典园林中几乎所有的建筑形式和表现手法。园内有楼台亭阁等清代建筑20余处,掩映于古木名花之间,山水佳绝,风光秀丽,自古有“古蜀名园”之称。新繁东湖主体建筑怀李堂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同治年间,平房青瓦,回廊拥挟,外朴内秀,……[详细]
  明教寺觉皇殿是一座明代古建筑,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原金堂县县城),是原明教寺建筑群仅存的建筑。觉皇殿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代表了四川地区明代中期木构建筑深受官式建筑风格影响的特点,其殿内至今还保存了大量的明代建筑彩画、壁画,以及两尊明代彩塑(一尊佛像、一尊童子像)。明教寺创建无考,唐咸通九年(868年)重建,中和二年(882年)赐名净土寺。北宋景德三年至大中祥符五年(1006年~1012年),胡嗣等人捐资抄写经藏,……[详细]
  陈氏宗祠原叫做“旭高祠”,始建于清乾隆时期(1741年),距今已270多年。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呈长方形平面布局,面阔45米,深60米。解放后的“旭高祠”,长期作为国家中药材仓库用途。2005年,经重修后基本恢复了旧式模样,并更名为“陈氏宗祠”,于2006年11月正式挂匾。2007年6月1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陈氏宗祠不但成为成都地区陈氏祭祀先祖、宗亲联谊聚会的场所,同时也将成为研究“湖广填四川”历史事件……[详细]
  成都地区的古乡村书院,在全国素有盛名,其中名气最大的,是位于成都青白江区城厢镇的绣川书院。今天的绣川书院旧址,也是四川省唯一保留完好的县级书院遗址。绣川书院所在的成都城厢镇,历史上地属金堂县,也是旧金堂县衙门(政府)所在地。作为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今天的城厢镇,还保存着汉代以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威严的县衙署、古朴的文庙和武庙、恢弘明教寺觉皇殿、静谧的绣川书院……绣川书院坐落在城厢镇的大东街,它始建于北宋,原在该镇西街,清康熙59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