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旅游

杭州市景点介绍

  建于北宋的东岳庙历史上几经沧桑,但它始终是杭州人节俗文化的汇集点。现存东岳庙占地面积2470平方米,分“山门”、“中庭”、“主殿”、“后殿”与“厢房”5个片区。对外开放后,游客在山门口将首先看到一块宽约5米的屏匾,匾上“善恶昭彰”4个大字为清代布政司方某所书。山门内左右两壁前,重铸了4尊太尉铁像。这4尊铁像分别称“灵应”、“福佑”、“忠正”、“顺佑”侯,杭州人俗称“铁哥”,铁像始铸北宋末年,元末重铸。正殿为东岳庙主大殿,殿正上方“东岳之……[详细]
  欢喜永宁桥年代为清代,位于石桥镇石桥村。原名李王桥,横跨上塘河,系单孔拱形石桥。长47米,宽6.5米,高7.5米,桥栋上安有石狮8只,原名为里王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据《杭州府志》载:“永宁桥在堰东北七里,旧为渡曰李王渡,乾隆三十五年创建石梁跨在河南北。”……[详细]
  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五代天福元年(936年),吴越王钱元瓘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凿涌金池,筑此门,门濒湖,东侧有水门(亦称涌金闸)。传说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增筑城垣,改称丰豫门。明初,仍复旧名。涌金门历来是从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城门楼上有楹联曰:“长堞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楼临闹市绕烟火万家。”西湖游船多在此处聚散,故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详细]
  灵顺寺,创建于公元326年(东晋咸和年间),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印度高僧慧理和尚在杭州所建五灵之一,北宋年间,因寺庙内供奉北宋初年因寺内供奉了“五显财神”始称“财神庙”。明代因设殿别名“华光”故又称“华光庙”。因灵顺寺地处杭州最高峰,古刹壮观,历史悠久,故历代帝王及文人墨客多登临观瞻。公元1107至1110年(宋微宗大观年间)赐寺额“灵顺”,康熙帝留“华光庙”墨宝,乾隆帝赐“财神真君”并赋寺一首,唐代诗人方干,宋代文豪苏东坡,名代才子邓林……[详细]
  江洋畈生态公园的前身,是西湖淤泥疏浚的堆积场。堆晒了6年,在西湖淤泥里沉睡了数百年的水生、陆生植物种子纷纷发芽,江洋畈变成了以垂柳、湿生植物为主的次生湿地。2008年,杭州决定把昔日的淤泥库打造成21世纪杭州西湖生态公园新典范。整治过程中,园文部门几乎没有拔掉一株原生态植物,完整地保留了原生态植被。在补种的植物选择上,全部选用原生品种:醉霞般的金鸡菊、飘逸的狼尾草、波浪般的红蓼、红果点点的接骨木、野趣自然的波斯菊等,与西湖淤泥自然生长出……[详细]
  浙江省中山纪念林碑修建于1928年,是浙江省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其倡导的植树绿化运动而建。孙中山先生一生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893年,他在《上李鸿章书》中就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24年,他在广州演讲“--”时反复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详细]
  舞鹤赋刻石年代为清代,位于孤山北麓舞鹤赋刻石立于放鹤亭中,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碑上刻有康熙皇帝临摹的董其昌《舞鹤赋》书法作品。《舞鹤赋》文的作者为南朝宋著名文人鲍照,该文以吟咏仙鹤优雅出众的形貌和体态特征、高下回翔的美妙舞动姿态,比喻君子超凡脱俗的风节和情怀。推崇林逋隐士风范的“舞鹤赋刻石”,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夫追求“隐逸文化”的见证。……[详细]
  感花岩刻诗年代为明代,位于紫阳山宝成寺后。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吴山东麓宝成寺后,1986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北宋苏轼在宝成寺赏花有感,题七律一首刻于摩崖。明朱术洵题“感花岩”于其上。成化年间吴乐升在两旁题“岁寒、松竹”四字。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扩约3米范围,总面积为142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鉴于文物整体位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临安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且临安城遗址的建设控制地带覆盖文物周边区域,故本次不再划定建设……[详细]
  岳官巷吴宅位于岳官巷4号,明代。杭州岳官巷东起新华路,西至六克巷。明万历年间,学官殳云桥、殳龙山居于此,故名学官巷,后讹称为岳官巷。清咸丰年间,云贵总督吴振域将殳云桥、殳龙山之宅归为已有,加以扩建,称吴宅。清康熙年间,学官翁嵩年也曾在吴宅居住,其先后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和粤东提学等职,提携后进。尤为人称道的是,他在广东督学时,一次考试因考场设于雷州,琼州(即海南岛)考生须渡海赶考。翁嵩年闻之说道:“我岂能以一己性命换取千万人性命?”遂将……[详细]
  陈文龙墓,南宋,葛岭南坡智果寺两侧.陈文龙(公元1232-1277年)原名子龙,字君贲、德刚,福州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宋咸淳五年(1269)戊辰科状元,宋度宗赐名文龙。1277年,元军占领广州后,泉州、福州守将纷纷投降。招降使者两次至兴化劝降文龙,均被其严辞拒绝、焚书斩杀,并倾尽家财募兵,打出“生为宋臣,死为宋鬼”旗帜,坚守兴化城。但终因寡不敌众,叛将开城投降,城破自刎不遂和家人被俘。被俘后即押往杭州,在离开莆田时他开始--,途中,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