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易县旅游

易县景点介绍

  镇国寺是易县保存最早的佛寺之一,位于中易水河畔的凌云册乡解村。佛寺与石佛均始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因有石佛像立于殿内,所以镇国寺又被当地人称为立佛寺。清光绪七年(1881年),镇国寺寺院毁于一场暴风雨,后曾修复,存佛殿三间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镇国寺殿内东西北墙上有壁画。佛像为释迦牟尼佛立像,材质为汉白玉石,通高4.92米,立于仰莲座上,身披袈裟,施以彩绘,佛手足均残,1997年3月佛头被盗割。佛像为典型的隋代佛教造像……[详细]
  昌西陵是清西陵目前唯一对外开放的皇后陵,因位于昌陵西侧而得名,埋葬着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孝和睿皇后生前并未建陵,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二月和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孝和与道光相继去世,孝和的陵寝只好由她的孙皇帝咸丰建造。昌西陵的陵址本已经道光选定在昌妃园寝以南,但未及开工就发现自地皮以下即有砂石,深至9尺,渐有泉水。咸丰吸取宝华峪渗水的教训,毅然将此陵址废除,另选昌陵西侧1500米土脉高厚的望仙山为吉地,于咸丰元年(1851……[详细]
  易县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千年古县。易县博物馆是集中展示易县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易县博物馆位于易县城西,建筑为矩形三层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四千一百平方米,展陈面积三千多平方米。基本陈列为易县通史展览,以“易水长歌”为展陈主题,设置先民足迹、燕国风范、郡县之制、雄关福地、气壮山河、追寻梦想、易州流风、易州遗珍八个部分。展线总长五百多米,展出文物五百余件(套)。除基本陈列外,设有临时展厅和互动区域。易县博物馆,诉说易水之滨八千年人类文明历史……[详细]
  裕庄亲王广禄园寝,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裴山镇南福地村西。2018年2月14日,裕庄亲王广禄园寝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裕悼亲王保寿园寝,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裴山镇南福地村南。2018年2月14日,裕悼亲王保寿园寝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七里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战国古遗址,位于保定市易县七里庄村。 七里庄遗址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镇国寺石佛位于易县解村,为隋代石刻。石佛为释迦牟尼的汉白玉石雕像,高4.95米,立于仰莲座上,坐下有刻铭“大隋国……”等字样。石佛身披袈裟,并施以彩云,雕刻手法细腻,线条流畅,充分显示了典型的隋代佛教风格,对研究隋代文化习俗和石刻艺术有重大的参考价值。镇国寺现存清代大佛殿三间,为1899年重修。石佛置于大殿中间,现佛手足均残,佛头已于1997年3月6日被盗割。1993年7月15日,镇国寺石佛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易州清真寺,坐落在易州镇友谊路社区。易州清真寺始建于元代,原建于古燕下都遗址碑东村,元末至正年间,焚于战火;明景泰二年(1451年)迁易州城内。搬迁后的400年中,曾多次翻修和扩建,其中清乾隆年间规模最大,记载详尽。易州清真寺占地5.4亩,寺内大殿12间,水房10间,大小学堂、厨房、书房、卧室等31间,总建筑面积达3538平方米。各建筑物之间皆有走廊衔接。清真寺大殿坐落在寺中央,呈“主”字形,三岭六坡、四角双层挑檐式,走兽脊、铜义顶、龙……[详细]
  丛葬墓群位于易县解村一带,为战国古墓葬。 1982年7月23日,丛葬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燕下都遗址位于易县东南,为战国古遗址。1982年7月23日,燕下都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古河道区五个部分,文化遗存相当丰富,保存较好。西城为一防御性的附城,遗存较少。城址内除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石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