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赞皇县旅游

赞皇县景点介绍

  德裕古镇坐落于赞皇县特色15万亩大枣观光园的核心区,状元楼和青云塔是德裕古镇地标性建筑。已建设前门广场、德裕书院等主体建筑,古镇商业街已入驻相府枣酒坊、赞皇特产店、汉服体验店等几十家店铺;农业配套现代化科技大棚区,种植新品种葡萄、改良桑葚、嫁接大枣、中华寿桃等水果。……[详细]
  赞皇县太行明珠位于石家庄市赞皇县石臼山北街与槐河东路交叉路口南侧。太行明珠,县标基座为形意龟,象征赞皇龟城。基座上方三根立柱横向相连,交汇于一点,象征工农兵携手同心,一、二、三产业齐足发展。横梁上下呈“山、门”形状,象征赞皇打开山门,对外开放。相邻两柱呈“H”字样,为皇字拼音的首位字母,表达县名。圆珠立于“山”字中央,代表赞皇。县标寓意:赞皇县是一颗太行明珠,人民奋发图强,事业蒸蒸日上,建设日新月异,前途充满希望。黑线县标建设的太行明珠……[详细]
  万坡顶遗址位于赞皇县城西侧高地上,当地人俗称“万坡顶”。该遗址平面近似长方形,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5米,面积约61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情况复杂,厚约3米,未经正式发掘。遗址地势高度由北偏东部向三面递减,东部破坏较为严重,有一条宽6米的道路穿过遗址,其他部分保存良好。近年来,遗址内曾出土石斧3件,穿孔石刀2件,石镞2件,石镰1件,残石刀片8件,出土陶器多为泥质灰陶,陶片纹饰有绳纹、篮纹、划纹、曲折纹、方格纹等。经专家认定,该遗址……[详细]
  赞皇李氏墓群又名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西高村南的岗坡地 。河北省赞皇县西高村南的岗坡地发现了一处有9座古墓组成古墓群,目前已发掘4座,另外5座还在发掘清理中。根据出土的墓志和文物,专家初步推断该墓群为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据考古专家介绍,该墓群规模大、排列有序,是目前已发现少有的北朝大型家族墓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出土随葬品丰富、组合清晰、纪年明确,是北朝墓葬研究的标尺。2013年3月赞皇李氏墓群被国务院……[详细]
  五马山风景区在赞皇县城东5公里。南隔济水与瓦龙山相望,北跨槐河和万花山对峙,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是赞皇县东部的天然屏障。主峰海拔340米。登上山巅,西望巍峨的太行群峰,东眺辽阔的华北平原。她是距赞皇县城最近的一处风景名胜区。五马山为赞皇历史名山。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和州防御使马扩拥戴宋徽宗子信王榛,在此筑寨抗金,两河响应。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大名总管彭义斌与史天泽率领的蒙古军大战于此,并以身殉节。山上因有五……[详细]
  许亭,在赞皇城西北三十华里,是全县四大集镇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史书记载,公元前204年,淮阴侯韩信用兵曾有许亭之捷。许亭村人杰地灵,自隋开皇年间建赞皇县以来,人才辈出,在唐朝时一共出过六位宰相,被称为“唐相故里”。清道光皇帝的老师杜南棠亦是许亭人,至今村中尚有“翰林宅”。许亭名字的来历,民间传说也有很多。其一,说这里曾经是一片湖泊,湖泊上有一个小亭,小亭的名字叫浒亭,所以这个村子也就叫浒亭。后来由于湖泊干涸了,所以大家把浒的……[详细]
  窦家寨又名杜家寨位于河北省赞皇县许亭乡陈家庄村,距离赞皇县城20公里,距离省会石家庄市64公里。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麓,窦家寨主峰海拔1224米,平均高度1000米--1224米,以“雄峰、碧潭、幽峡、奇石”著称,其“窦家寨、栲栳圈、倒马红、吉照宏、建德湖”等五大奇观令人叹为观止。山中植物达500余种,原生态灌木和乔木、高山果树分落于景区内;“十四峰巅”与“山顶灵泉”、“秀水湖”等水体景观交相辉映;石房、石路、石磨等石头 风情建筑构成了农家……[详细]
  白草坪水库又名翠屏湖、锁云湖,位于赞皇县西南部山区、槐河支流上游,始建于1958年,1973年竣工投入使用。距赞皇县城15公里,距石家庄70公里。西距山西大寨森林公园65公里,距棋盘山风景区10公里,南距临城崆山白云洞25公里,北距井陉苍岩山40公里,西南距嶂石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0公里。白草坪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1970年11月开工兴建,1972年7月主坝填筑到295米临时拦洪断面,1973年6月主体工程基本竣工。总库容4……[详细]
  石柱山位于赞皇县院头镇,处于千里太行山脉的中段。地处赞皇县城南十五公里,距省会石家庄六十公里。石柱山东邻华北平原沃野万顷,西倚赞皇群山层峦叠嶂,南对王屋,北系恒岳,交通便利。石柱山海拔599米,为县南境最高山峰,是赞皇和临城两县的分水岭,历来为官山。其因如刀削斧劈、高耸入云的擎天石柱而得名。石柱山属硅沙岩,数百亩柏林长在山腰,青苍葳茂,郁郁葱葱。其山顶豁然平坦,恰似天台,故又称天台山。一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4度左右,植被茂盛,风景……[详细]
  淮泉寺坐落在赞皇县嶂石岩纸糊套景区腹地,初称石佛寺。建于元至正年间(1342--1368年)明嘉靖六年(1527年)时任兵、吏二部尚书的乔宇历此,改名为淮泉寺。清代,寺庙被山洪所废。后券石顶亦塌。1988年再度建正殿三楹,内有雕像九尊。殿前有千佛碑2通,重修石佛寺碑记,游淮泉寺记碑各一通,有经幢一。1990年从县文化馆移来周穆王“吉日癸巳”碑至此。千佛碑系元代碑刻,两碑共有1014尊浮雕佛像,形态各异。两碑碑侧有阴刻佛教故事线画,线条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