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沭阳县旅游

沭阳县景点介绍

  万北遗址位于沭阳县城北15公里,东距老沭河约2公里,现属淮阴市沭阳县万匹乡万北村。1987年春南京博物院和淮阴市博物馆在沭阳考古普查中发现。遗址范围高出四周地表约2米,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1987年至1988年南京博物院、淮阴市博物馆曾对该遗址进行过试掘和两期正式发掘,揭露面积500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较厚,一般达3.5米左右,遗址包括有墓葬和灰坑。按时间阶段的变化,该遗址文化堆积自下而上为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详细]
  沭阳县崇孝苑创办于2008年,是由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群策群力创办的文化惠民工程。崇孝苑集教育、文化、体育、娱乐、审美等功能为一体,崇孝苑的主要设施和景点有:书法作品展示、古人孝行图长廊、孝子塑像、孝道文物和孝道书籍陈列、春晖广场、“孝”字之道、“崇孝门”、孝壁、“孝山”,以及可以举行较大活动的春晖广场。正在建设的还有“画说孝道绘画长卷”、《孝经》书法碑廊、崇孝楹联碑廊、崇孝诗苑碑刻以及书画真迹展和“道德讲堂”等。除此之外还有有关孝道方面……[详细]
  新沂河横穿沭阳县中部,由颜集入境,流经灌云、灌南两县,东注人海。为改变沂沭洪水漫流局面,于1949年l0月开始导沂整沭工程,至1950年4月竣工。之后沿河各地又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兴建闸群、筑路建桥工程。新沂河大桥是在新沂河上建桥最早,当时在我国最长的一座双曲拱公路桥。新沂河大桥建成之前,只有沂河床上的泥结砂礓简易路面接连淮阴与新沂交通,但历年汛期沂河涨水期间,国道淮沭新公路南北交通受到季节性断阻,车辆绕道行驶,整个新沂河段只能依靠船渡连通……[详细]
  吴苓生,字松仙,曾用名吴丽石。沭阳县颜集镇人。生于1899年。1920年在北京汇文大学读书,曾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2月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过哈尔滨特委书记、中共北满地委书记、中共东北三省特派员、中共满州党委组织部长、山东省委书记等职。1930年由于叛徒出卖,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5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济南。1962年,沭阳县委将烈士迁入县烈士陵园,并立碑以作纪念。吴苓生烈士墓为圆形,水泥……[详细]
  吴集烈士陵园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沭阳县吴集烈士陵园于今年3月22日被列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吴集烈士陵园1954年修建,2009年以来,该县按照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的标准,对陵园进行改造,新建了纪念碑、烈士墓群、著名烈士吴苓生雕塑等纪念设施,成为集烈士褒扬、革命传统教育、休闲游览于一体的多功能爱国主义教育阵地。……[详细]
  景区名称:七雄烈士亭级别:普通景点类型:建筑开放时间:8:00—18:00门票:10元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七雄乡绿色的柴米河畔,耸立着一座飞檐翘角的六角亭。亭右芳草萋萋,花开花落,散溢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亭左松柏森森,苍翠欲滴,掩映着七座烈士坟墓。这就是坐落在沭阳县七雄乡七雄村的七英雄纪念碑亭。亭中高竖一块长方形巨碑,正面上 书写七英雄纪念碑六个大字,字迹工整而遒劲,庄重而俊秀;背面为原沭阳县委书记于康撰写《七英雄纪念碑碑文》。吟诵碑……[详细]
  体育休闲产业园规划面积约8.7平方公里,主要发展体育运动、体育训练、休闲、会展及体育用品制造类项目。嶂山森林高尔夫俱乐部由台湾旗铭(集团)董事长陈右直先生投资兴建,由国际知名球场设计师设计,是苏北唯一一家开放式、实景式高尔夫练习场。俱乐部规划占地面积360亩,一期用地120亩,内设五十六个打击位,同时配套大型停车场、高尔夫教学中心、高尔夫球具店、VIP包房、薰衣草咖啡厅等设施,可满足游客健身、休闲、社交的消费需求。……[详细]
  沭阳烈士陵园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苏州东路的一座烈士陵园。古老的前沭河畔,沭阳城东南郊。为了褒扬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先烈的伟大革命精神,1958年,沭阳县人民政府行文在此修建烈士陵园。陵园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40亩。始建时,园中仅有烈士墓三座。后经1963年、1975年和1985年三次扩建,现在,陵园内有纪念塔、纪念碑、纪念亭、烈士史迹陈列馆等多组纪念性建筑。古老的前沭河畔,沭阳城东南郊,有一处松柏苍翠、花草……[详细]
  沭阳县青少年广场整个广场占地118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两千多万元。由东南大学规划设计,从1998年开工,历时1年建成。主体设计是以四分之一圆弧为组织母线,以标志性的塔楼为轴线向外逐渐展开,呈“青”字造型。由于设计含义高雅,建筑质量优秀,被列为省优工程。从沭阳南郊或东郊进入沭城,在几公里外,便望见沭城东南部一座高耸入云的船帆形的塔式建筑,那就是沭阳青少年广场的标志物--广场塔楼。这个塔楼的四周,聚合着风格各异的建筑群,以及与……[详细]
  沭阳县,由于历史上在商贸流通方面与国家西部数省联系密切,自古便有一部分回民落户定居。但在封建时代,回民不受重视,沭阳并无弘扬伊斯兰教教义和回民族风俗的公共场所。清末民初,沭城一位张姓绅士,感于回民恪守清真教义的德行,主动献出家中部分房屋,并加以修整,成为清真寺,供伊斯兰教徒和回民礼拜、斋戒之用。该寺位于沭阳县城马巷北首(现沭城马巷43号),占地120平方米。古树掩映,地处幽静。坐西面东,院门北向,砖木结构,灰瓦盖顶,明清式建筑。匾额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