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增城区旅游

增城区景点介绍

  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位于增城正果镇白面石村,一个建于半山腰的小院建筑,院内有东西两排,每排4间瓦房,院子四周有围墙.曾于1940年4月~1942年5月,作为增城,龙门,博罗三县中共县委所在地,主要领导增城,龙门,博罗等地党组织开展工作,为广东东江地区抗日斗争取得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005年,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被定为增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宏扬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正果镇政府于2006年开始对该址进行修复,投入资金近50万元.……[详细]
  华南抗日第一-战场遗址据考证,华南抗日第一-是在正果白面石村打响的.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分三路进攻增城.19日,中国守军在增城,博罗交界的白面石村布防阻击,翌日即在该村的老虎石顶(山名)与日军鏖战一昼夜,国军阵亡130多人.目前,在往昔的华南抗日第一-战场遗址上,当地政府修建了一座宏伟的抗日烈士纪念碑,四周修建浮雕,刻图并说明,重现当年的战争纪实,纪念碑四周建有小广场,用木棉树包围四周,刻一牌匾,简介英雄事迹.对……[详细]
  白面石红色旅游区位于正果镇东部的白面石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现村内乱石坑,老虎石山一带存有中共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东纵北江机关遗址,华南抗日第一-战场遗址,抗日将士纪念亭和烈士墓等,是难得的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旅游景区.白面石村,虽然只是一个只有200多居民的小村落,但据考证所知,华南抗日的第一-就是在这里打响的,众多中华儿女在这里承担起民族存亡的重任,充当保家卫国的先锋.而这里的抗日指挥中心,就是增龙博中心县……[详细]
  牛牯嶂位于增城北部派潭镇境与龙门县交界处,北眺南昆山,由四座超过1000米的山峰组成(1座峰顶伏幼鼠两只,1座峰顶似直立有眼牛头,1座峰顶为斗笠,1座峰顶如水牛卧伏——牛牯嶂以此而得名,最佳观察点须绕过峰顶似有眼牛头之牛眼的另一侧,向前略俯视即可),山坡较陡,河谷切割较深,有不少跌水瀑布和峡谷,山与山之间有大小不一的盆地和河谷阶地整个山体盘亘数十里,附近少有村庄,人烟稀少,植被茂密、原始,是探险猎奇的好地方。南为灵山洞,是一片小盆地,古……[详细]
  广州增城省级地质公园位于增城白水寨景区,内有距今1.5亿年古老火山;有四代同堂地层;最为齐全燕山幕次;完备的岩石类型;地壳演化阶段非常完美。而这些知识统统可以在博物馆一网打尽,是街坊了解广州这块风水宝地的地质与生物进化史的好去处。2013年,广州首个地质公园——广州增城省级地质公园成立,填补了广州作为世界城市没有地质公园的空白。按照规划,坐落于增城区派潭镇的广州增城地质公园面积116平方公里,由三个景区构成,包括白水寨景区、大丰门景区、……[详细]
  报德祠位于增城区小楼镇腊布村,在招贤山、卧虎山及澄溪水的名山胜水之间。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腊布村村民奉朱元璋圣旨建造的奉祀该村武将赖麒卿为国立功的祠堂。该祠堂和先前已在此修建的仓沮圣庙(元代修建)以及景星楼(洪武甲子年增建)整体呈横向排列且互为一体,形成了一座独特的以庙、塔、祠,佛、儒、道三教合一,和谐相处的小型古建筑群。建筑整座古祠没用上一根铁钉“报德祠的门槛比别的地方高,祠堂大门之后开了一道中门。一般的祠堂在大门之后只有一道……[详细]
  霍韬墓位于增城市永和镇九如乡后龙山(又称南香山),土名“猪胆挂肝”。墓南向。坟面用山石外包灰沙三合土板筑。依山而建,由上而下共分五级,逐级降低,分级扩展。最上为坟头,由3米的板筑墙绕成圆筒形,深7.4米、宽6.4米。正中靠后有一座3米高的碑塔,用红色砂岩石砌成,八角五层,底层1.2米、边长1.1米,以上逐层收分,到第五层为一整石凿成的宝珠,直径0.24米。碑塔正面嵌“奉天诰命”大碑(1.5米×0.7米),是嘉靖皇帝御撰嘉奖霍韬及其夫人的……[详细]
  崔与之墓位于增城市朱村镇凤岗乡官庄村华山。原墓为圈椅形三合土板筑的大墓,面积500平方米。文革期间被毁,墓碑、石狮、石兽、华表等被砸或移走。现在的坟面是1991年重建的。坟面为长方形,分三级,逐级递升0.4米,每级宽16.2米,深度不同,总长22.3米。最上一级为后座,当中立八棱形水泥碑柱,高约3米,中嵌白云石大碑,是墓园重建时新刻。碑文正中为“宋丞相崔与之谥赠清献号菊坡公之墓”;上款署生卒年月日,末为“公裔重修”4字。1984年文物普……[详细]
  石滩围岭墓群位于增城市石滩镇围岭。2000年清理砖室墓10座,年代为东汉早期。出土随葬品有铜器镜、铃、五铢钱;陶器罐、壶、鼎、釜、簋、碗、盂、魁、案、屋、仓、灶、井、牛、羊以及水晶、玛瑙等。其中十号墓出土一块“永平十年正月......”纪年砖,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是广州地区东汉墓中最早的一座。……[详细]
  西瓜岭遗址位于广州增城市太平农场西瓜岭村鬼仔坪。年代为战国时期。1958年发现。1962年发掘110平方米。文化层最厚1.66米。发现两座残破的窑穴,均为龙窑,其中一号窑残长7.6米,宽2米,残高1.54米,前有火膛,窑壁夯打经火烧结;因一号窑打破了二号窑,故二号窑仅残存火膛,长1.72米,宽1.52米,深0.26米。但两座窑出土物相同,建造时间不会相距很远。出土陶器有瓮、罐、缶、釜、瓿、盆、盂、盒、盅、鼎、碗、杯、壶、纺轮、动物塑像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