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浚县旅游

浚县旅游必去景点

浚县古城
   浚县古称黎阳,西汉置县,是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以文治阁为中心,有东西南北4条主街、8条小街、36条小巷,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景区古意犹存,现存浚县古城墙、文治阁等古建筑。浚县是河南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名胜古迹300多处,大部分位于古城内,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10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11项、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5处,优秀历史建筑单体及院落44项,重要城市历史环境要素及遗迹、遗存13项。该项目的策划、规划、开发坚持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对河南省乃至……[详细]
大伾山
   大伾山风景区包括大伾山、浮丘山这两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丽青石山峰。虽然海拔只有135米,但因当年大禹治水登临此山,被载入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篇中,历代称为“禹贡名山”。现有大石佛等国保级文物1处10项,省保级文物8处,历代摩崖题刻460余处,汉唐古柏400余株。景区内现有佛道建筑9处,亭台楼阁、寺庙宫观遍布两山。北魏的天宁寺,因保存有八丈石佛七丈楼而闻名遐迩。大石佛高22.29米,已1600余年,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是河南旅游精品。它所包含的宗教文化、石刻艺术、历史政治等早已引起专家学者的惊叹。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保文物,唐代的石刻瑰宝千佛洞是中原石刻艺术的精典之作。道教的……[详细]
浮丘山
   浮丘山与大丕山相望,绰约多姿,妙景无穷,因山傍卫水势如行舟,故有“浮丘”之美称。山上,目前有国保级文物唐代开凿的千佛洞,内有浮雕造像千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为石雕艺术珍品,明代建起的碧霞宫,大气恢弘,为明代建筑艺术佳作。系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宫中供奉泰山神碧霞元君而扬名四方。自明嘉靖年间以来,以朝拜碧霞元君而形成的每年的正月古庙会声势浩如汪洋,一日可达数十万人有余。位居我国华北四大古庙会之冠。小姑山与浚县古城偎依相连,山上有城,城中有山,“十里城池半入山”,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依然显示着古城的风貌。卫水河到了这里被一分为二,如同两条玉带,蜿蜓而来,飘逸而去,为风景……[详细]
浚县兴国寺
   太平兴国寺(简称兴国寺)坐落于浚县大伾山,其寺名是北宋皇帝赵光义以自己的年号“太平兴国”赐封的,如今它至少有1030岁了。和其他的皇家寺院相比,太平兴国寺犹如隐居的高士,深沉清寂。庙宇犹如山林的眼睛,-出山的意韵、山的文化精神。一座山,因为有了庙宇,更显山林的静谧与辽远。林立的庙宇道观给大伾山增添了几多神秘。我走在清晨雾霭的山间,感受着独自行走的乐趣。和大伾山古庙会的喧嚷相比,今日归于沉寂的山林是沉静的。我正与那些零星的游客一同走进这早春的大伾山画卷……拜访太平兴国寺沿着大伾山东侧半山腰的砖铺山路,你可看到背倚山崖、坐西面东的太平兴国寺。高高台阶上的兴国寺山门,面阔三间,红漆木门,为清代建筑,……[详细]
浚县碧霞宫
   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浮丘山南端峰巅,座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后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渐具现今规模,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碧霞宫座北向南,87间殿宇、楼阁以南北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组成三个院落,中轴线上有戏楼、万物资始坊、硬山顶山门、四阿顶二门、卷棚歇山与悬山顶组合的正殿以及三重檐歇山顶的寝楼。碧霞宫正殿是碧霞宫主体建筑,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大殿建在2米高的月台上,两边各有垂带式十蹬踏步,供上……[详细]
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
   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浚县城西的卫河岸边,有一段建于明代的古城墙,它历经600多年风雨依然保存下来,见证了浚县这些年的沧桑巨变。如今卫河沿岸的古城墙两边,随处可见的是砖石瓦砾,这是浚县启动古城墙保护开发工作后,对城墙两边的违章建筑和与古城墙整体环境不协调的建筑进行了拆除。“浚县古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明清两代,古城墙多次重修扩建,日趋完整。”陪同记者采访的浚县文物旅游局局长裴顺昌向记者讲述了古城墙的历史。裴顺昌说,古城墙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原城门、城楼及大部分城池也于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拆除,现仅存沿卫河的一段古城墙、姑山南侧古城墙遗迹和浚县县城中心的文治阁。沿卫河的……[详细]
浚县大石佛
   大佛楼是天宁寺东西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因楼内依崖雕凿跏趺式弥勒大像一躯,两脚地面以下丈余,故有“八丈石佛七丈楼”之说,为浚县一大奇观。  大石佛高22.29米,依崖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00余年,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据明代《浚县志》记载,后赵皇帝石勒“以佛图澄之言馋崖石为佛像,高寻丈,以镇黄河”。大石佛又俗称“镇河将军”。  天宁寺:座落于大丕山东麓,东瞰黄河故道,西倚大丕悬崖,背山面水,形势壮观。由前、中、后、北四个院落组成。前院东为正门,内塑“哼哈”二将。南为地藏殿,北方天王殿。院内原存后周《准敕不停废记》碑和金大定1180年铸造之铁铎等贵重物品。中院正中为藏……[详细]
小艾庄遗址
   小艾庄遗址遗址在县西22公里小艾庄村西1公里处。系一台地,南为小沟,东为古河道,南北长100米,东西宽70米,面积7000平方米。经考察,为一处龙山至商代文化遗址。1973年4月23日至5月1日,安阳地区文物训练班在省博物馆专家指导下,对遗址进行试验发掘。发掘结果表明,文化遗存分6层,1、2层为商代文化,3、4层为先商文化,5、6层为龙山文化。龙山层厚0.65米,内有白灰面房基3座,上下叠压9层,上4层为白灰面涂抹,下5层为火烧硬面,从下至上逐层南移。白灰面房基呈圆形,直径约3至4米,灰面较薄,厚约0.5至0.7厘米,光滑平整。房基正中,有一圆形灶面,直径06至0.7米,灶面呈红黑色,……[详细]
浚县忠烈祠
   忠烈祠忠烈祠在小姑山北端“忠孝祠”(元末浚州知州王士元及其子祠)之左。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建。次年勒石记其事。明末,李自成举义,势若燎原烈火。农民军委马世聪为浚县知县,治理浚地。李化桂“惊闻煤山之音,缟素痛哭,誓诛凶逆”,与刘尚信、刘伟施、王化远、王元祯谋刺马世聪,与义军对抗。事泄,李化桂等被处死。国之蒲等为昭其“大义”,乃建祠、勒石,“欲令忠臣之节与天地同垂不朽”。附:忠烈祠碑记天地之悠悠无疆,乾坤之正气,运行于不已;人纪之光照不磨,忠孝之大节,主持于无息。惟正气之恒伸,则专直翕辟;生物之广□,则仁敬孝慈;立身之端方,则无容回曲。是故逢、干、夷、齐舍生取义于前,张、许、文、陆及方……[详细]
浚县天宁寺
   天宁寺座落于大伾山东山腰,始建于北魏(386—534年),以后历代曾数次重修。天宁寺历史悠久。元代以前,天宁寺名大伾山寺,座西向东。明代始称天宁寺,改为座北向南。清道光年间又改为原座向。现有殿宇30余间,占地面积2600余平方米。道光间建山门5间,门额横书“天宁寺”三字。门前是平台,台下有“七十二磴”,系登山石阶。石阶两旁的地下曾出土东晋时期的石雕狸羊一对(现存河南省博物馆)。天宁寺现今的布局为东西南北相交的“十字”形。东为正门,内塑“哼哈”二将。南为地藏殿,北为天藏殿,殿内原塑四天王像。中院南北为厅,系禅林僧舍,西为藏经阁。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2丈,分两……[详细]
大伾山古建筑群
   大伾山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而且文物古迹荟萃。唐宋以来,历代寺庙亭阁星罗棋布。现存古建筑群9处,王阳明、王铎历代名人摩崖题刻460余处,古柏426株,新建景点4处。山门在伾浮路东端大伾山西麓,为仿汉阙式,面阔16米,高9米,山门座东向西对称分布,两端为仿汉石阙,两层单檐平顶,中以敞廊顶相连。坊额悬挂书法家罗工柳书“伾山仙境”横匾。山门前为三级月台,月台南北均有马道。大伾山山门建筑气势宏伟,游人对其叹为观止。百猴路百猴路是大伾山景区内从山门通往山上的必经之路,因路两旁青石栏板和望柱头均雕有形态各异的猴子,故名。浚县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民间艺术之乡,为弘扬民间艺术,于1986年创建了百猴路。自山门至大伾……[详细]
太极宫(八卦楼)
   太极宫是大伾山的标志,为八角攒尖建筑,楼高33米,三层,八面,每面宽2.5米,八面墙上按方位饰以八卦符号。故又称八卦楼。宫门为卷形,门额上刻众妙之门。楼内有梯可供攀登,底层塑吕洞宾像,中层为文昌帝君,上层为三清列真。  万 仙 阁  万仙阁为硬山灰板瓦建筑。阁分二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墙壁及梁、檩、椽、柱上嵌挂大小塑像万余,疏疏密密,错落有致。这些塑像,高的1米有余,小的只有几寸,但个个形神兼备,呼之欲出。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玉皇大帝、东王公、西王母、南极仙翁率领着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二十八星宿以及万仙阵群仙争斗。原始天尊渡五方天帝,八仙过海赴瑶池盛宴,囚文王、进妲己、访姜尚、……[详细]
浚县烈士陵园
   浚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63年,占地面积14亩。位于风景秀丽的4A级浮丘山风景区东侧,陵园整体建筑座南向北,居高临下,结构严谨,庄严肃穆,烈士陵园现有革命烈士事迹展览馆、革命烈士纪念亭、革命烈士骨灰堂、革命烈士公墓、抗日英烈纪念碑群等建筑,安葬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越自卫还击战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捐躯的烈士63位。安葬、记载着携手并肩抗日的爱国将领姚江泠将军和姚步霄同志;早期追随孙中山寻求民主正义的省议员张宗周;中华著名英烈常仙普、王舒苗;抗日英雄朱自谨、魏焕然、李明德,浚县著名英烈耿连峰、刘志成等烈士的遗骨和英勇事迹。每年自发来陵园瞻仰、参观、学习的群众和青少年学生超过1万人。烈……[详细]
西街村传统民居
   西街村传统民居位于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年代为清。西街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在元代已现雏形,形成于明洪武年间。西依交通要道大运河(卫河),南有供人祭祀的浮丘山,村内“古时官道”纵横,600年来,该村一直是浚县的行政、经济、商业、文化中心,为浚县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村内传统建筑数量庞大。文庙、王爷庙、浮山寺、白衣阁等祭祀点繁多;明城墙古遗址、古井、运河码头等景点星罗棋布;“岁寒双秀”、“云溪燕语”等奇景被列入浚县八大景,百年以上古树名木有10多棵;另外,村内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日前,该村被评选为全国传统古村落。11月1日,记者深入该村……[详细]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位于浚县屯子镇原厚村。年代为1940年。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卫西指河南省卫河以西、平汉线以东。现河南浚县、汤阴、淇县、淇县、汲县、延津五县。约4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抗日战争时人口120余万。卫西是是连接南北交通以及冀鲁豫、太行两大抗日根据地的咽喉地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国民党政府兵败如山放弃华北,华北地区一度出现政权真空状态,随后形成日、伪、顽、匪、会20多股势力割据。1940年,日军“五五”大扫荡后,日军除控制平汉线沿线地区外,又扩展对抗日根据地区域进行网状分割。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1940年10月,中共冀鲁豫区二地委决定在战略上采取“……[详细]
全部浚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