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揭阳市旅游

揭阳市旅游景点

1、德安里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1
德安里
  德安里位于洪阳镇区,是清广东水师提督方耀的府第。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3年),分老寨、中寨和新寨(新德安里)三部分。老寨俗称“百鸟朝凰”,中寨为“四马拖车”,三寨相连,里面有祠堂、佛堂、官厅、书斋、卧室、莲池、餐厅、库房、后七座等房屋733间,还有寨前广场、后花园,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外修“护寨”河,是罕见的府第式巨形建筑群。整个建筑规模之大,构筑之精,造型之美,堪称建筑艺术一朵奇葩。德安里的建筑,集潮汕民居建筑的大全:大祠堂、三厅亘、五间过、四点金、下山虎、驷马拖车、五壁联、独脚狮等。在潮汕见不到或罕见的建筑形式,在这里都能看到。德安里整个建筑组群由三部分有机联系组成,每一部分又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富于特色的建筑组群,一组“百鸟朝凰”、两组“驷马拖车”,每组里面又有多座独立的造型结构,各具特色而又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建筑物。德安里老寨和中寨坐西朝东,新寨坐北朝南,老寨建筑格局为“百鸟朝凰”,中寨和新寨建筑格局为“驷马拖车”。建筑形式保持了晚清典型潮汕村寨特色,寨内又有洋式建筑,有继承……[详细]
推荐2
邹堂古村
  邹堂古村,一个古朴的乡村,位于广东省揭阳市空港经济区地都镇,背倚桑浦山,面朝榕江水,东部与汕头市金平区、北部与潮州市潮安区接壤206国道贯穿而过,这里又是潮汕三市的交界处,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邹堂郑氏祖祠俗称“始祖祠”,位于邹堂里面的乌美村,于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建成,是邹堂郑氏之11世祖郑旻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的。郑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贵州布政司、四川按察等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口皆碑。其祖祠几经焚毁再建再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邹堂山下,古风依旧。“科第世家”石牌坊坐落在祠外,为二层式石基的三门四柱全石结构,高约5米,宽约7米;此乃郑旻的五世孙郑其崇中举之后归故里修祠所立,这石牌坊见证了邹堂郑氏一族的荣耀与辉煌,自郑旻首中进士之后,五世之中就有四代科甲,确实不得不令人称赞。据说邹堂乡曾产生了1名进士、5名举人、40名贡生,乡间多处可见到“明经第”的古宅。郑氏祖祠和“科第世家”石牌坊浑然自成一体,独树一格,更是邹堂乡的文化象征,激励着邹堂人……[详细]
推荐3
泥沟古村
  普宁市燎原街道泥沟村:以侨乡和文化之乡著称。泥沟村文化积淀深厚,泥沟古民居群、泥沟灯谜、泥沟英歌舞享誉海内外。如今,泥沟村还建有书画室、归根阁、烈士纪念陵园等精神文化活动阵地。泥沟又称弥高,位于普宁市腹地燎原镇、距市区流沙约5.4公里,为燎原镇政府驻地。大约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张氏翠峰公从福建莆田迁来泥沟开基创业,是为泥沟张氏始祖,此外该村还有许、陈、郑、孙、周、李等姓氏。乡中有由北偏西、向南偏东走势的崎头山、虎地山、凤髻山、鹅地山,山连岭接,横卧于后岭溪与练江之滨,白坑湖之畔,乡中居民住屋,依山临水,各依地势朝向,有“倒地梅”(节节开花)之美称。泥沟乡风光秀美,青山环抱,后岭溪绕流古村,村中沟渠纵横、池塘罗布。因该村背倚虎山,乡民居屋大多建成“下山虎”格局,登高望去,成排、成片的灰瓦屋顶蔚为壮观。此外,还有十几座上百年历史的雕楼屹立在村庄周围,互为犄角,曾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守护着村子。泥沟是“广东省旅游特色村”、“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被誉为省内……[详细]
推荐4
长美古村
  长美古村位于揭阳市榕城区渔湖镇,古称阳潮里,是袁姓聚居地。该村一马平川,溪港交织,舟楫便利,“黄金水道”榕江南河绕村三面,蜿蜒东去,使其成为一座依水而生,枕水而居,靠水而栖的小半岛。长美村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该村开基祖袁琛原籍浙江龙游,是史料可考的第一位入潮袁姓人士,袁琛乃北宋庆历年间进士,曾任兵部尚书,因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被贬为潮州刺史,元丰六年,袁琛获赦,被召回京,袁琛推说年事已高,不复归朝。后袁琛之子袁熙(宋元祐三年进士)率子孙迁此立籍。长美村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历代共涌现出进士11人,举人23人,监生35人,贡生30人,廪生1人,庠生57人,正二品及以下职官59人,是岭南地区数一数二的文教名乡。……[详细]
推荐5
粗坑古村
  粗坑村始建于1804年,位于揭西县京溪园镇,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苏州园林式古民居。它的建筑风格既呈现巍峨庄重严肃的宫殿式格局,又融进潮汕“四点金”、“下山虎”的建筑特点,还继承了客家人围拢屋的传统,同时也巧妙地运用了苏州园林优雅的格调。最具特色的建筑物有“一串七门楼”、“三壁联珠”、“乐善处”。具有“四马拖车”、“九厅十八井”的建筑格局。当地村民以农业生产、种植茶叶、青梅、山姜、苗竹等作为经济收入。粗坑村有一条顺着山势蜿蜒盘旋的小溪,叫翁溪。相传,明代的兵部尚书翁万达,就出生在翁溪下游的翁溪村。粗坑村的无公害高山茶、蜂蜜、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下,近看或远眺,都似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山水风景画。村里依山而建的小巷,仿佛走进一轴泛着岁月光泽的历史黄卷。山清水秀,蓝天白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直是粗坑人引以自豪的地方,也成就了粗坑的生态品牌现象。……[详细]
推荐6
果陇古村
  普宁市燎原街道果陇村,由乌堆洋、鸡笼山、耘头、杭溪、军田等5个自然村组成。自南宋末年福建抗元英雄庄公从入住果陇开基至今已历700多年,是全国最大的庄姓村落,人文历史厚重。村内溪河萦绕,湖山相衬,铁岭兰香袭人,杭溪绿竹成荫,白坑湖上舟筏穿梭,古老的亭台楼阁随处可见。据统计,果陇村内保存有祠堂32座,古建筑群3处,古巷1处,古批馆1处,故居1处,庙宇7处,碑刻3块,古墓葬3处,古桥梁1座,旧址1处等。据介绍,果陇宋时称渔湖塘口,因村域为一片洼地,水涸(潮音“可”)见陇,故又俗称涸陇,后改今名。村里溪河与练江相连交汇于双溪咀,经鸡笼山水闸向东流出大海,果陇的各片建筑组群,就像是大小不一的船浮于水面,有“果陇是船地”之说。在建筑布局上,基本遵循平衡的原则,建筑群成对称格局,横直有序,整齐大方。水迂迴处皆有以祠堂、公室为核心的民居群落,形成了“果陇十八门头”。最具特色的是元代建筑群前厅内,为果陇创寨时所建的单门合围建筑群落,自古有“寨母”之称。元末明初改原向东寨门为居中向南寨门。相传为“虱母仙”(……[详细]
推荐7
竹林古村
  竹林村位于揭阳市榕城区紫峰山南麓,东连群英、群光二村,西与普宁市南溪镇交界,北面吉荣公路横亘。竹林村古称林厝寮,因明代弘治年间有林氏在此搭寮居住。后来林氏移居他处,现在全村居住着洪、杨、王三姓。王氏祖先于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到此定居,三姓同居一村,和睦相处。竹林村旧时四面翠竹环抱,景色优美,清康熙乙丑年(1685)翰林学士兵部郎中杨钟岳题有“竹林山”三字刻于中央寨门石匾,“竹林村”因此得名。竹林古村以五行、易经、风水择地,建筑具有潮汕传统古建筑特色,现有古民居14处,土木结构的祠堂、公厅、古楼、古四合院历尽时代沧桑。被村民称为“后楼”的古楼建于明朝末年,后楼为古堡式楼座结构,以木石为建筑材料。中间大门高耸,石斗座门框有防盗门闩孔7眼,高墙坚固,前后设置枪眼与瞭望孔监视楼外情况。古楼两侧有高墙护住,两墙开石门槛,也配设门闩洞孔。据载,明末清初社会治安混乱,常有匪徒侵扰乡村,百姓为防盗贼而建起这座古楼保护民众。杨氏第四代孙建于清康熙年间的贡士厅则显示出官宦人家的气派,是古村落的中心。……[详细]
推荐8
乌美古村
  乌美村地处揭阳、汕头、潮州的三市交界处,北靠桑浦山中段的邹堂山南麓,南濒榕江,东与汕头市的福岛、新寮、鮀西三村接壤,国道206从村前掠过,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在揭东县地都镇乌美村的白门内,有一座石牌坊历经4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保存完好。据郑氏族谱记载,该石牌坊是明穆宗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邹堂郑氏之十一世祖郑出任贵州左布政使,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该石牌坊于1994年8月30日被揭东县列为首批文物保护点。乌美村最出名的是祠堂群,村里有“梅峰公祠”“谦约公祠”“坦斋公祠”“南庄公宗祠”等等,它们多建于明清的,甚至民国的都有,多是采用贝灰砂木结构的潮汕风格建筑,更有典型的潮汕民居建筑群——“四点金”。虽然在今天看来,这些祠堂已经是残缺破旧,但是依然是可以见到往日的风采。乌美村的核心,就是闻名的“郑氏始祖祠”和“科第世家”古牌坊。郑氏始祖祠是郑氏十一世祖中举进士郑旻,于明朝嘉庆年间所建,祠堂坐落在山坡之上,面宽三间纵深二进,门前台阶下西侧就立着一座4柱3门的冲天式石牌坊,它就是“科……[详细]
推荐9
新寮古村
  新寮村可以说一个人杰地灵的古村落,在清末时期有“一门三中举”的黄国祥兄弟,更是由此诞生出了一道十分有特色的乡土美食——生炒朥饭,即以猪肉、鱿鱼、香菇、豆干、青蒜等各种配料同生米一同炒好加水焖熟,味道咸鲜香,米饭是粒粒分明,米饭口感软硬适中弹牙。据说炒朥饭也称举人饭,为当时新寮吴举人黄国祥习武练功后补充体力的正餐。倒也从侧面映证了潮汕俗话:穷文富武。新寮村自古至今,村文武贵并茂,主要建筑呈现为“三厅一井”、“三街六巷”、“下山虎”等潮式建筑风格。据载,明万历六年,饶平汤尾村黄心境携父遗骸寻龙迁此,翌年张氏也从饶平迁来,林氏于1956年修水库移民而入。黄张来此时,村已有多姓定居,后他姓将产业转与黄张二姓而另迁别处。黄张合力拆除旧寮,重建新居,故称新寮。2012年入选广东省古村落,现村中保存有诸多古寨、古祠、古厝等。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石砌木瓦结构民居,是著名侨乡,海外华侨四五千,侨眷四五千。国道206线、广梅汕铁路穿境而过,玉湖高速路口位于村前。……[详细]
推荐10
旧寨古村
  榕城区榕东街道旧寨村从北宋末期便开始创寨,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村内溪河环绕,古树参天,古村传统民居建筑至今仍保留原来的格局和建筑风貌,村内流传至今的传说故事引人入胜。旧寨全村都是陈氏族人聚居,他们的始祖泰初公是福建莆田人,北宋绍圣年间任潮州府通判,退休后看中旧寨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选择留在这里落籍。那么泰初公为什么会看中旧寨这块风水宝地呢?据陈氏族人介绍,从地形地貌上来说,旧寨形似一只卧牛,村民们把它称为“牛地”。到了南宋淳熙年间,为了纪念始祖泰初公,陈氏子孙合力营建陈氏家庙,取堂号“有庆”。据说家庙所在地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当地人称之为“印菜地”(空心菜),由于空心菜生长速度特别快,因此旧寨本村的人口虽然只有2000多人,但从旧寨分支出去的各个村,繁衍却十分迅猛,人口众多,据陈氏族人统计,由旧寨分支出去的乡村约有190多个,海内外总人口约150万左右。有关陈氏家庙的地理,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相传家庙前照壁上塑造的麒麟是一只活麒麟,它经常在夜间跑到附近人家的田地里去偷吃东西。为了……[详细]


全部揭阳市景点>>>

全部揭阳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