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冶铁遗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冶铁遗址篇

古荥冶铁遗址
  古荥冶铁遗址位于郑州西北27公里的汉代荥阳城西墙外,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为河南郡铁官的一号作坊,简称“河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冶铁遗址。在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的两次发掘中(1965年、1975年),发掘出两座规模较大的汉代冶铁高炉残迹和水井、水池、船形坑、四角柱坑、陶窖等,还出土有陶制鼓风管、耐火砖和铸造铁范用的陶模,以及318件铁器、380多件陶器、8件石器,还发现10余件大铁块,最重者达23吨。两座规模较大的炼铁高炉残迹东西并列,相隔14.5米。炉基深3米,炉缸为椭圆形,面积8.5平方米,炉壁厚1米。其中一号椭圆形竖炉容积可达50立…[详细]
瓦房庄冶铁遗址
  瓦房庄冶铁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北关瓦房庄一带,是汉代南阳郡“阳一”铁工场所在地。遗址东南与冶铜遗址为邻,东北是较大的制陶作坊,面积12万平方米。1954年开始调查,1959~1960年进行发掘,遗址共分四层,耕土层、扰土层、第一层(汉代层)、第二层(西周层),汉代又分西汉层和东汉层。西汉时期的遗迹有:熔炉基4座,勺形鼓风机械基址1个,水井9眼,水池3个。遗物有:从炉口到炉腹炉基座各部位熔炉残块,鼓风管残块,模范有地面范9个,镂铧带钩等残范块,铁器有铧、锸、铲、锛、斧、凿、钩、权、锥、刀、锤、鼎、熨斗、剑、铁条等,铜器有五铢、大泉五十、镞等,陶器中有陶罐、筒瓦、板瓦、瓦当、瓦钉、陶钱等。东汉时期…[详细]
望城岗冶铁遗址
  望城岗冶铁遗址位于河南省鲁山县城西南望城岗村后土岗上,东起严家岗,西至贺楼村南,南至望城岗村。遗址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宽40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有三个炉渣岗相连。遗址灰层最厚处达6米以上,地表散存着大量的矿石粉、青石、木炭、砂子、炉渣等,器物残范、炉底等冶铁、铸铁遗物随处可见。遗址中部及偏西部处,发现有成排和单一约一间房基大小的烧结炉底,其红烧土层层层重叠。农民在耕作中不断发现冶铁遗迹,路沟边崖曾露出半个小高炉结构,直径2.3米,炉壁由带砂质的耐火砖砌成。还发现大量的铲范、镢范、犁铧范等铸造遗物,另有泥范、铁范等,其中有带“阳一”铭文的铧范。2000年11月至2001年元月,河南省文…[详细]
舞钢冶铁遗址群
  舞钢市冶铁遗址群,包括许沟、沟头赵、翟庄、圪铛赵、石门郭冶铁遗址和尖山古采矿遗址六处。许沟位于舞钢市尹集镇梁岗村许沟自然村南,面积1万平方米。是从战国到西汉年间的综合治铁铸造场地。沟头赵位于舞钢市武功乡田岗村沟头赵自然村内。翟庄位于舞钢市杨庄乡陡沟村翟庄自然村南,面积8000平方米,龙泉河经遗址南部,是利用龙泉水淬火的冶铁遗址。圪铛赵位于岗店镇马庄村圪铛自然村西50米,面积6000平方米。在石门郭遗址位于市垭口街办事处,石门赵北,面积2500平方米。尖山古采矿遗址位于杨庄乡柏庄村西范庄自然村尖山脚下,现有坑矿一处,呈圆形,直径15米,深4米,矿坑周围矿石散布,并有战国、汉的陶片。舞钢冶铁遗址群…[详细]
铁生沟冶铁遗址
  时代:汉中国汉代冶铁和制造铁器工场的遗址。位于河南巩义市铁生沟村。是已知的汉代冶铁遗址土物最丰富的一处。年代约当西汉中晚期至东汉。遗址中发现炼炉(高炉)、锻炉、炒钢炉、退火脱碳炉,以及烘范窑、配料池、房基、铁器、铁范、铁料、耐火材料和建筑材料等。附近有多处古铁矿坑道。研究表明,这里是一处冶炼生铁、铸铁、脱碳退火(柔化处理)、制造铁器的综合性工场,生产的基本环节是:炼铁、铸造、脱碳退火;或炼铁、铸锭、炒钢、锻造。出土的部分铁器上有“河三”铭文,推测这里应是汉代河南郡所辖的第三号制铁作坊。位于巩义市老城西南29公里处。铁生沟村群山环抱,矿藏丰富,南侧为一处规模较大的西汉冶铁遗址,东西长约180米,…[详细]
下村冶铁遗址
  下村冶铁遗址位于太山庙乡下村自然村南部。遗址上现残存冶铁炉7座,除5号炉为地上建筑外,其余为半地穴式结构。炉壁用岩石,炉室有圆形和方形两种。7座炼炉的共同特点是内径大,炉室高。从凝结的炉渣中可见到极为清晰的木炭痕迹。其中6号炉为“炉身”结构。炉西边墓葬里曾出土过绳纹砖,炉北、东、西地面上散存不少瓷片、陶片及砖瓦,瓷片中以白瓷为主,青瓷次之;器物有碗、盘、碟、罐等。断崖上出土有宋代陶器和砖瓦。此外,遗址西南龙脖子山以西朱砂铺沟和以南的蜘蛛头山,都出产铁矿石,古坑道遗迹至今犹存。从炉室的建筑结构和材料组成看,与河北省磁县北宋炼炉、林县铁牛沟宋代炼炉相同;与徐州利驿、郑州古荣镇、巩县铁生沟、鲁山望城…[详细]
杨林冶铁遗址
  杨林冶铁遗址位于登封市徐庄镇杨林村至孙桥村一带马峪河北岸的台地上,该遗址中心位于孙桥三组村民宅院的东部和北部,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宽约100米,面积约三十万平方米,区域内散布着大量的当时冶铁遗留下来的铁渣、碳渣,1984年文物普查时在李楼村西约500米处的一块台地上的地堰上,发现了一个灰坑,坑深约3米,宽约2米,坑内有灰土、铁渣,当时溶铁水用的筒壁上有当时铁水结成的板块遗存。2008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遗址内发现了当时炼铁的炉壁残块,炉壁用黄土夯制而成,夯窝直径约5厘米,深约2.5厘米,据当地群众反应,传说当地古时为制作犁铧的地方,犁铧畅销百里以外。整个遗址有的露出地表,有的距地表约二米…[详细]
下河湾冶铁遗址
  下河湾冶铁遗址,位于泌阳县马谷田镇东南10公里下河湾村东,北部为小水沟,东部、南部有小河环绕。东南距坡头山2.5公里,西南距条山2公里,南部紧邻蝎子山。遗址总面积23万平方米,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城两级台地。从地表看,遗址基本上没有遭受大的破坏,遗址区内随处可见大量残块(包括炉口、炉腹和底层)、炼渣、铁矿石、陶豆、陶斧、陶盘、盆、罐、板瓦、简瓦等遗物残片和大量的烧土块,还发现有石范、陶范及鼓风管残片。上世纪90年代,村民曾在遗址南边田埂上捡得十几吨铁矿石。从遗址断壁上暴露的断面和勘探的情况看,遗址厚度在1.5米~3米,最深处可达4米。初步推断为战国至汉代冶铁遗址。下河湾冶铁遗址是迄今为止在河…[详细]
申村冶铁遗址
  申村冶铁遗址,位于林州市河顺镇申村村东,年代为唐、宋、元时期。申村冶铁遗址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0.5公里。遗址的东半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季节河,河两岸的土崖高10余米,在西南崖的上部发现一个大型烧焦炭残炉,直径7米至8米,高2米至3米。炉南地面上铺着一层矿粉,焦炉的两边是炼铁的中心区,发现排列着横8行、纵9行的炉底多层,每个直径2米左右,厚0.4米至0.5米,3个一组,间距3米至4米。遗址内还发现唐代、宋代、元代陶瓷片及北宋铁钱,对研究宋代货币史、钱监、冶铸技术等提供了实物资料。申村冶铁遗址,是汉代在林县“置铁官”、“设钱监”与采铁、冶铁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及科学价值。1986年11月,申村冶铁…[详细]
鹿楼冶铁遗址
  鹤壁铸造铁农具的冶铁遗址,位于故县村的西北约0.5公里的小河南岸,由煤矿到电厂的铁路从中穿过。1 960年7月间在此进行了首次调查,并命名为鹿楼汉代冶铁遗址。该遗址距鹿楼村1公里,但距故县村不足200米。据调查故县村是处分布大量战国到汉代以后陶片、瓦片和砖块的居落遗址,此地曾是古代的城址。据《汤阴县志》记载,故县村在隋、唐时曾设过县卿。更为重要的是,在冶铁遗址出土几件陶量残块,上有“行谷城”三字印文,可知故县村早在战国时是魏国的县邑之一,所以该冶铁遗址是“行谷城”的组成部分。该遗址是战国到汉代的以冶铸铁农具和工具为主的冶铁作坊。遗址总面积2268。平方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