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土楼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土楼篇

平和土楼
  土楼是一种高大雄伟、别具一格的民间古建筑。据查,全县建筑年代在民国元年以前的目前仍保存完好的土楼有476座。较著名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芦溪镇绳武楼、丰作厥宁楼、大溪庄上大楼(全国最大的方型生土楼)、霞寨榜眼府、五寨乡思永楼等。(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绳武楼位于芦溪镇蕉路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为生土楼,占地面积1506平方米,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五代皇帝始得竣工。绳武楼最富特色的在于楼内雕梁画栋、富丽精工的建筑工艺,石雕、木雕、泥雕样式各异,造型美观,品位不凡,堪称“清代中晚期闽南民间艺术宝库”。(二)庄上大土楼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建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详细]
漳州土楼
  简介 遍布在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  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 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宋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华安县沙建镇“齐云楼”,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有确切纪年的土楼,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直径…[详细]
汶洋土楼
  汶洋土楼,又称寨里厝。位于黄田镇汶洋村,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土楼坐北朝南,东边临溪,主建筑物位两层,方型结构,建筑面积1352平方米,2003年汶洋土楼被古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清嘉庆年间,汶洋村有一位廖氏财主,拥有土地上百亩,每年可收田租五百多担,生有7子2女,7子分别取名为长铭、长照、长祥、长云、长庆、长培、长发,一家人生活过得十分富足。然而,他们经常遭受外来土匪的侵扰。为抵抗土匪的侵犯,便修建了这座易守难攻的寨式土楼。土楼最大的特征是具有防御性,一是土楼墙体厚约2米,第一层无窗口;二是楼外一边临溪,溪边砌有6米高的护坡,其余三边离土楼10米处,建筑一…[详细]
大地土楼群(华安土楼)
  大地土楼群位于华安县东部的仙都镇大地村,距华安县城26千米。2005年住有“户,306人,均为蒋氏族人,以农耕和种茶为主业。大地村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为农田。两条小溪涧在村中穿流,于二宜楼前汇合注入河中。大地村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的土楼及其他土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列入申报的土楼有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均保存完好。大地土楼群的选址,是中国传统“风水”建筑规划理论的体现。土楼群背倚杯石山、娱蚣山;前瞻大龟山,远眺九龙岭,峰峦叠嶂,四季滴翠;左有狮仔山逶逸跳跃,以达摩岩作为山名;右边金面山、虎行山相携叩伏,玄天阁金碧辉煌。两条小溪涧汇流于二宜楼前,曲折迂回,形如玉带。其地理形势正如二宜楼祖堂柱联所云…[详细]
福裕楼
  福裕楼坐落在洪坑村北部,东临洪川溪。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坐西朝东,占地约4000平方米,三堂四落府第式(五凤楼)。中轴线自东而西依次为:门坪、内大门、门厅、前天井、中厅(祖堂)、后天井、后厅。面阔45米,进深37米,后向宽41.4米,后墙两个角分别收进1.8米,收进部分深9米。楼内共有166个房间、22个厅堂、28道楼梯、6个天井、2个侧门、2口水井、6个浴室。主体建筑即前、后楼和两侧横楼,均比普通的五凤楼高一层,更具防卫功能。后楼比中堂高一个台阶,中楼比前楼高2个台阶,前后楼为土木结构,外表以石灰抹墙,与两侧横楼连接。前楼高2层,后楼高5层半,两侧高5层。内通廊式,歇山顶,穿斗、抬…[详细]
东阳楼
  东阳楼位于南阳楼西侧,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系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太学士蒋宗祀创建。方形土楼,因位于二宜楼南侧的狮形山下,俗称“狮仔踩印”。坐西北朝东南,占地2200平方米。平面高2层、11米,面阔45.81米,进深26米,整个建筑呈前低后高,等级分明。内通廊式。主楼有住房36间,厅4个。现有住户13户,47人。门墙为细磨花岗岩砌成,前低后高等级分明。两条横向通廊将上厅下厅和厢房分隔,横廊两端开小门通向厨房、餐厅,本建筑已较好地解决了蒸炒和炊烟对住房的干扰。二楼后厅置列祖列宗牌位。一楼后厅为婚庆场所。东阳楼房间横向偏窄,厢房2.5米正间仅2.8米,深度也不一,有的5.9米,有的4…[详细]
北山土楼
  北山土楼观面积1平方公里是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场所,始建于公元106年,北魏明帝(公元227~233)时,有僧人在山崖间修凿洞窟,塑佛像,作佛龛藻井绘画,从此土楼观逐渐成为佛教明刹。道家、佛家共住此山,其后,山崖之间被开凿成“九窟十八洞”,供奉佛像,神仙塑像。1983年经西宁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土楼山改名为土楼山,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北山土楼观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庙堂建筑群错落有致,漫步其中,令人心旷神怡。北山土楼观具有1900年的悠久历史,以其悬空寺的险奇风采和西宁古八景之一“北山烟雨”、依山而凿的“闪佛”、山颠矗立的宁寿塔和“九窟十八洞”的古文化遗存而享誉国内外。北禅寺(土楼观),位于…[详细]
西坪土楼
  西坪土楼年代:清座落地点:安溪县西坪镇赤石村、平原村简介:包括聚斯楼和映宝楼。聚斯楼,生土夯筑,明末始建,建筑保持清中期风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048平方米,外墙为巨形溪卵石堆砌,内为回形三层建筑,由主体建筑、“虎牙”、池亭(丹池)、蜈蚣须护翼组成,通高10.2米,长31.4米,宽31.2米,墙基厚2.2米。映宝楼,生土夯筑,墙基厚2.3米。二层,计72间。院中有亭,正门石拱,上镌“映宝楼 雍正庚戌秋吉日立”;正大门前是半亩方塘,立夹杆石两对。保护范围:聚斯楼:东至土楼外茶园35米,至西35米,至南150米,北至后沟公路;映宝楼:墙基向东、西、北各延伸50米2009年,西坪土楼被福建省人民政…[详细]
七星土楼群
  在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的故乡平和县坂仔镇,老人们时常说起“北斗镇铜壶”、“七星伴月”等口口相传的俗语。当地在做土楼保护与开发规划时惊奇发现,镇区附近排列着的七座土楼:环溪楼、宾阳楼、庆阳楼、薰南楼、黄墘楼、后厝楼和五美楼,呈北斗七星之状排列,点缀在万亩柚林蕉海之中。坂仔的北斗七星土楼群是因其位置所定的,七座土楼分建在铜溪两岸,从五美楼到环溪楼的建设,时间跨度80年,到兴建最后一座环溪楼时,其楼联即包含“北斗祥光”、“南山佳气”等字眼,道出了北斗七星土楼群的形成。有心人近日发现,林语堂故居与七星土楼群在方向、位置上的联系同北极星与北斗七星在方向、位置上的联系都吻合。这七座土楼和林语堂故居串点成线,…[详细]
五云楼
  坐落在土楼群的最东侧,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长方形土楼,坐北朝南,占地约3600平方米,无石砌墙基。高4层,面阔25.8米,9开间,进深24.3米,11开间,底层外墙厚1.3米,每层40开间。全楼设一个大门,4道楼梯,门外以矮墙围合天井形成一个院落,外大门正对楼门。内通廊式,前后为歇山顶,两侧为悬山顶(见7.a-2照片40)。该楼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外大门、门坪、楼门、门厅、天井、中厅、天井、后厅。中厅为口字形,单层,中为天井,南、北面各开一门,东、西面各开一旁门,4个门各通一砖墙巷道,把楼内分隔成4个小院落。楼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该楼原高3层,公元17世纪(清代初)由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