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普照寺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普照寺篇

泰山普照寺
  位于泰山南麓的凌汉峰下,传为六朝古刹,又据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普照寺为唐宋时古刹。金大定五年(1165)奉敕重修,题为“普照禅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后屡遭兵燹,基址独存。明宣德三年(1428)高丽僧满空禅师登泰山、访古刹,在泰山20余年,重建竹林寺,复兴普照寺,四方受法者千余人。现存明正德十六年《重开山记碑》记此事。清康熙初年名僧元玉建石堂,并于佛诞之日依古制建坛传戒。道光年间(1821-1850)建佛阁(今摩松楼)。光绪六年(1880)重修正殿和东西配殿。建国后多次修缮。1984年将后院辟为“冯玉祥在泰山”陈列室。普照寺属禅宗临济派,是华北著名丛林。寺为四进院落,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详细]
文胜普照寺
  文胜普照寺位于文胜乡长坪村。据记载修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后经明朝正德八年、大清同治四年、十四年的维修再建,成为一座远近闻名的寺院。1992年被公布为江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6月被四川省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胜普照寺坐东朝西,现存一座四合院,建筑面积约为240平方米。除大雄殿为明代遗构外,其余建筑均为清乃至现代所建。大雄殿梁架保存完好,大雄殿为面阔进深各三间,当心间宽7米、次间3.2米、总开间13.4米、总进深17.5米。单檐悬山造,布瓦顶,举折较为陡峻,现存部分鸱尾等黑色脊饰,梁架为抬梁式柱梁,用材较为硕大。柱径达0.57米,有明代后期风格,系明正德八年修建,是我市早期木构建筑之一…[详细]
代县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东。据寺内元代石灯塔及正殿题记载,建于元至顺四年(1333)、至正四年(1344)重修,明弘治十年(1497)重建,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又予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厢房和东西配殿,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2.1米、深10.3米、高0.1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寺内现存元石灯塔1座,明重修碑4通,清重修及功德碑4通。1965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河西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江油市太平镇。坐西向东,面积300平方米。大雄殿面阔进深俱为三间,当心间宽7.3米,次间宽2.7米,总开间13.5米,总进深22米,单檐歇山顶,其梁架为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的厅堂结构,外檐下为单拱双抄五铺作里外偷心造,材宽11.5、材广17.5、只字7.7至8.5厘米。光绪版《龙安府志》:普照寺在县(原彰明县,今彰明镇所在地)西十里,元至正(1341-1367年)年间建,明天顺元年重建,顺治元年僧照恺补修。前廊的木椽上有“大明正德八年翻修”字迹。2007年6月河西普照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汶川地震对河西普照寺造成了巨大破坏,江油市文管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保护…[详细]
渭南普照寺
  慧照寺又名普照寺,也称铜佛寺。位于渭南市以北约25公里的下吉镇。于1997年农历四月初八日经区政府(51)号文件批复,成为临渭区唯一对外开放的一个佛教活动场所。慧照寺始建于晋,隋、唐、宋、元历代多有增修。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关中大地震时,建筑惨遭毁坏,常住僧人誓愿宏大,历经四载,于1559年重建殿堂寮房,并新铸铜佛像五尊。历经风雨、战乱等劫难,至清代殿宇再毁。民国初年,塔前重建一座五开间硬山式铜佛殿(即今之大雄宝殿),建筑面积约190平方米。殿内供奉着五尊明代铜佛,高约2米,中为释迦牟尼佛,东为消灾延寿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最东侧是弥勒菩萨,最西侧是观世音菩萨。造型庄严,神态慈悲,…[详细]
绥宁普照寺
  普照寺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系青坡里(今析为联民、麻塘、枫木团、河口、竹舟江5个乡)黄皈依师募化创建。嘉庆二十二年(1817),青坡里劝首杨通鉴、李元芳约请绥宁人蓝绍裘、莫中立、杨通义总理其事,在周围诸县募捐,得银3000两,进行大规模改建,六年后方才工竣。后来又经多次修葺。普照寺共有5进,依山势梯级上升,依次为山门、灶王殿、关圣殿、正殿、南岳殿。寺之全部构件包括基础、柱子、横梁、檩子、窗户、门框、瓦片、匾额、对联等等都用青石打制。寺内碑刻和对联很多且保存完好。…[详细]
寺坪普照寺大殿
  寺坪普照寺大殿时代:元地址:左权县拐儿镇寺坪村敬老院据殿前石碑记载,普照寺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3),明崇祯三年(1630),清顺治十八年(1661)重修,现仅存大殿,为元代遗构。大殿占地面积375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七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布顶,正脊覆绿色琉璃,饰黄色忍冬纹。梁架明间为六椽栿通达前后檐,次间、稍间为五椽栿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檐下斗拱五铺作双下昂,前后檐装修已被后人改制。殿前后各存重修碑2通,殿前60米处存石狮2只。2013年5月,寺坪普照寺大殿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普照寺上觉和尚塔墓
  普照寺上觉和尚塔墓位于彭庙镇新屋村3组,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占地面积约3平方米。该塔属墓塔类型,石质建造,二级楼阁式结构。塔身呈正方形,四角立方柱,边长1.6米、通高3.2米。歇山式塔盖,塔盖上座为莲花宝珠顶。塔身通体板石封闭,上层正面刻记“上觉下道老和尚宝塔”,边刻记“光绪十三年丁亥”。塔身隔层边框石刻仰莲辨纹。此塔建造规整,造型墩原庄重,纹饰风格古朴,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庆城普照寺大殿
  普照寺大殿位于庆城县城北街。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976--984)年间,原有五佛殿、三佛殿、眼光殿、岳王庙、钟楼、砖塔等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从宋阜昌八年起,历代都曾集资修缮,民国九年地震后仅存大殿。坐北向南,面阔五间,东西长23.7、南北宽9.5米。正面有斗拱11组,为双抄双下昂,歇山顶。屋脊两端有鸱吻饰。明柱饰彩绘。保存较好,对研究明清建筑制度、建筑特征及建筑技术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庆城普照寺
  普照寺普照寺位于原县政府后院,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距今900多年,是庆城八景中的“普照昏钟”景观,现保留5间正殿,不仅是一处重点文物保护景点,而且是早已闻名的我省现存较古老的大型木结构建筑之一。普照寺砖塔拆除时,塔内顶层发现了明代11面铜观音、鎏金四臂铜菩萨、诸佛菩萨神僧名经木刻本等珍贵文物多件,对于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