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炮台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炮台篇

崎碌炮台
  崎碌炮台崎碌炮台俗称为石炮台。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崎碌街道。崎碌是汕头市的古地名,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独立体面积最大的炮台,1989年,被定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建,当时,潮州总兵方耀以“邻氛不净、潮海严防”为本,上奏清政府,准于自筹资金,在汕头崎碌(汕头港要冲)建筑三合土炮台一座。清光绪五年(1879年)竣工。炮-具建筑特色,环圆状带形墙体的城堡,墙体及台面跑道用贝灰和糯米浆混合夯筑,炮台底层坑道与十字交叉拱窟窿全部用非风化花岗岩规格石砌筑,台面跑道固若平地,垛口炮位均铺上花岗岩石条,石缝严密,砌筑坚固,俗称为石炮台。炮台外面环绕23米宽的护城河,水深…[详细]
中坡炮台
  中坡炮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限山上,昭忠祠后山上。原来有三座为护卫船厂而设立的古炮台,即前坡(上坡)、中坡、后坡(下坡)三炮台;今前坡、后坡炮台已毁,仅余中坡炮台。沿昭忠祠旁的追思亭边的小石径登山,走228级便到山上中坡炮台边。中坡炮台,始建于1868年,在中法马江海战中曾起到阻击法军登陆的作用,后遭毁。战后,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重建,用糯米汁拌三合土夯筑炮台地面,1888年建成,占地3800平方米,安放210毫米克虏伯后膛炮1尊和120毫米克虏伯大炮2尊。克虏伯大炮是当时德国产的最先进大炮。由于10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前坡、后坡遴炮台均已毁弃。中坡炮曾经变成一片废墟,后在1991…[详细]
大莱芜炮台
  清 澄海 大莱芜炮台位于澄海市坝头镇之莱芜岛上。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是清初潮州府的海防营汛。东至南澳岛的五屿水汛30海里,西至放鸡山水汛60海里,南至达濠水汛40海里,北至镇标右营水汛30海里。炮台面积1348平方米,原设火炮8门(已失)、营房27间(存残垣)、配水兵42名,属清兵防南澳镇澄海协左营。现炮台仍在,呈长方形,长52米、宽25.9米、高5米,外堞厚0.7米、内堞1.8米、垛高1米,炮台内西南角一平面方形炮位,边长13米、堞厚2.1米、面积169平方米,炮台东南面开一门,高2.7米、宽1.55米。历史上莱芜岛是潮州海防军事重地,据《澄海县志》载:明隆庆三年(1569年…[详细]
蟹山炮台
  蟹山炮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鱼珠街港前路蟹山公园内。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夏,是中法战争结束之际两广总督张树声等奉旨为加强长洲要塞的防御力量而督造完成的。炮台尚存有巷门、巷道、藏兵洞、炮池等。巷门顶部已毁,仅存石门额以下部分,石门额阴刻“蟹山台”三字,上款阴刻“光绪十一年孟夏吉旦”一行小字,下款阴刻“钦命两广总督部堂张 钦命广东巡抚部院倪 记名总兵署广州协锐勇巴图鲁邓安邦督造 绘图监造同知衔陈棨熙”。巷道长15米,高2.32米,巷道上端留有3个透气孔。2个藏兵洞形制略同,长约6.1米,宽3.08米。炮池呈椭圆形,较宽的东西向有16.3米。炮池深度自炮口位置处向底座增加,由0.8米至1.…[详细]
白米瓮炮台
  白米瓮炮台周围当地人旧称“荷兰城”,由于荷兰据台时期就筑有堡垒之类的建筑,故白米瓮炮台也称“荷兰城炮台”;白米瓮炮台位于基隆港西边,坐落在海拔近70公尺的高地上,高地的两旁有小山,形成天然的屏障,为港口西岸的第一道防御防线。白米瓮炮台为一字排开的配置,由左而右为指挥所、四个炮座、观测台一字并列面对海上,乃台湾现存炮台中唯一的形制,究其原因乃因地形上依恃在两座小山丘间,可阻挡来自侧边的攻击,而两旁的高地则提供了绝佳的视野,成为指挥所与观测台的最佳选择;还有,由于白米瓮炮台的主要任务是直接以火力摧毁敌船于港外,因此一字排开的方式便可发挥最大的攻击炮火,进而达成“制海炮台”的目的。白米瓮炮台呈长形平…[详细]
香港东涌炮台
  东涌炮台是香港以前的一个炮台阵地,位于新界大屿山东涌下岭皮村,现时已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迹。东涌炮台在清代称为东涌所城,为大鹏右营的水师总部。炮台入口之花岗石额刻有道光十二年(1832年)字样,当为建造年代。自新界在1898年租借给英国,清兵自炮台撤退后,炮台先用作警署,后用作华英中学校舍、东涌乡事委员会及东涌公立学校。东涌炮台现址面积为70乘80米,现时仍现存6门大炮,置于花岗石及水泥的基座上,有铸于1805年、1809年和1843年的。炮身刻有汉字,写有铸造年份。历史清朝道光年间,为了阻止鸦片贸易和海盗侵略,当时的清朝水师于东涌兴建一个所城,落成于1832年(一说是1817年),设有6门大炮,…[详细]
蛇山武昌起义军炮台
  蛇山,头枕长江边,尾过小东门,横贯武昌城。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蛇山炮台遗址位于武昌首义公园内,1993年在蛇山山脊中部修复。它分上下两层,均呈圆形,直径约25米。第一层是作战人员出入的安全通道隐蔽层,直径约5米。第二层是炮台。站在炮台最高处,武昌城一览无余。炮台墙体上镌刻着“首义炮台”4字,四周用仿古红方砖砌成,有垛口,中间地面平铺青石板。炮台边沿上依次排列着5门山炮(复制品)。蛇山炮台醒目处镌刻着1993年5月由辛亥革命志士后裔熊辉撰,张乃光书的纪念铭文,简要说明了蛇山炮台在辛亥首义中的重要作用,文曰:“为推翻封建帝制,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傍晚,工程营首枪发难,驻武昌城内外新军纷起响应。…[详细]
东涌炮台
  东涌炮台又称为东涌所城或东涌寨城,是香港以前的一个炮台阵地,位于新界大屿山东涌下岭皮村,现在已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迹。清朝道光年间,为了阻止鸦片贸易和海盗侵略,当时的清朝水师把附近的大鹏营升为大鹏协,下设左右二营,总部及左营设于深圳的大鹏所城,而右营则是驻在新建的东涌所城,落成于1832年,设有6门大炮,以控制海面交通。后来在香港日治时期,炮台曾被日军重建。几经历史变迁,炮台所在地于1979年8月24日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并曾于1988年全面维修。东涌炮台现址面积为70乘80米,城墙以花岗石砌成,设有三度拱形城门,分别为北面正门的“拱辰门”、东面的“接秀门”及西面的“联庚门”。向北面的城墙上现时仍…[详细]
北塔山古炮台
  北塔山古炮台位于青河县阿热勒托别乡境内,东距中蒙边界68号界桩13千米,东南为北塔山。西面6千米为大红山,西北部8千米,即可见阿曼铁山。地理坐标北纬45°44′35″、东经90°18′23″,海拔1290米。有旧216沙石路国道相通,交通较为便利。古炮台周围常有鹅喉羚、雪豹、狼、狐狸等出没。炮台东面有一处泉水,水草丰茂。炮台所在地叫达布逊,在4个山包上均有房屋的遗迹。南部的遗迹最高、最大,为4个建筑遗迹之首。遗迹内清晰可见成排的房屋建筑及取火用的火道。墙壁为土坯垒砌,土坯尺寸为7×18×15厘米,每个房屋的面积相当,为16平方米左右。房屋均筑在山包的外围空地上,还有一些类似的碉堡遗迹。遗迹内曾…[详细]
大炮台
  介 绍  座落在大三巴牌坊侧的大炮台又名圣保罗炮台、中央炮台、大三巴炮。建于1617 至 1626 年间,属圣保禄学院和圣保禄教堂的一部分。大炮台上的古炮在 1622 年抵御荷兰人的入侵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炮台曾是总督官邸。1835 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大炮台上的所有建筑和圣保禄学院,圣保禄教堂被烧得只剩下前壁,即今日的大三巴牌坊。  大炮台上有大片空地已建成花园,绿草如茵,古木参天,古炮雄距于旁。本地市民和游客经常前往,从这儿可眺望澳门的全景,还可以看见圣保禄教堂的遗迹。  大炮台上原有一座南欧式的建筑,初为兵营,后为气象台的所在地。1998年,澳门博物馆在这里落成。博物馆共有三层,通过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