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民居篇

高椅民居群
  高椅民居群 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会同县东北48公里了处的雪峰山脉南麓,巫水河西岸的台地上,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庄犹如坐落在高背围椅之中,并因此而得名。 村落里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明洪武十三年(1380)到光绪七年(1881)间修建的尚有铭文的各时期的建筑104栋,建筑面积达19416平方米。这些古代民居群以“五通庙”为中心,形成花状,分为五个自然村落。西面俗称“老居街”,主要为明代早期建筑。北面俗称“坎脚”,主要为明晚期建筑。东面俗称“大屋基”,主要为清前期建筑。南面俗称“田段”、“上下寨”,主要为清中晚期建筑。 上述民居的建筑形式均为用四面的砖筑封火墙,构筑成一座座封闭的庭院,院内为…[详细]
谷氏民居
  谷氏民居原位于高盈里11号,为温籍数学家谷超豪祖居。坐西朝东,为七间二进合院式民居。目前易地保护重建在白鹿洲公园东北角。坐西朝东,由门台、正屋、厢房、院墙组成合院式二进建筑。前门台嵌入门屋,与门屋立面内凹,做成八字形照壁。为单开间传统式砖门台。屋脊隐入门屋屋面。门屋为五间单层建筑,带前廊。明间设屏门,为过道。两侧各间向明间开启。外立面开窗,内立面设槛窗。明间进深5柱10檩。青瓦屋面,硬山顶,青水脊。门屋两侧各设一附房,四柱两披,内设石坐凳。前天井左右被花墙分为三部分,中间较大,设条石通道。天井两侧为三间两层厢楼带廊。明间后设单步楼梯通向二楼。明间进深5柱。青瓦屋面,硬山顶,青水脊。正屋五间一层…[详细]
文儒坊尤氏民居
  文儒坊尤氏民居位于鼓楼区文儒坊东段南侧,建于清乾隆间,道光及民国初期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主座共三进,花厅位于主座东侧,亦为三进,皆有后门可通丰井营,其中之一即为丰井营2号。大门原是木构六扇门,民国初期被尤家改建为八字砖门,入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两侧厢房的门扇、壁扇、窗门、花格全部楠木雕刻精制。斗拱、方正挂洛等雕刻精美,第二进结构与首进基本相同,尤以两侧厢房的四扇对开式楠木门扇,上刻有松鹤、灵芝、花瓶、牡丹、玉鼎、如意、香缘、蝙蝠、龙凤、寿桃等100多种图案。第三进己经改建,后门为丰井营。尤为福州商业界巨富,文儒坊有许多产业,有尤丰街之…[详细]
溪东程氏民居
  溪东程氏民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和平村。该建筑建于清晚期。坐南朝北。由门台、厢房、正屋组成合院式建筑。门台为单开间木构建筑。悬山顶,山墙由砖砌抹灰。进深三柱,上设覆斗天花。屋面铺小青瓦,脊上灰塑卷草纹。围墙与门台相连,下为块石垒砌,上为砖砌,比较完整。前院厢房为三间二层木构建筑。前带腰檐,底层前带廊,立面为板壁。北侧山墙上做有观音兜式山墙,山墙上做有两扇西式镂空花窗,两侧为科林新柱,上为拱型窗罩,做工精细。正屋为九间带两披屋二层木构建筑。双落翼硬山屋顶。明间进深七柱十檩,抬梁穿斗混合梁架。底层前后带廊,上均设船篷轩。二层外廊设通长美人靠。后厢房为四间二层硬山顶木构建筑,前带腰檐,前廊上…[详细]
破石余氏民居
  破石余氏民居位于衢江区湖南镇破石村上村108号,2014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该民居是余氏太公余汝魁于道光年间建造。根据破石《余氏宗谱》记载:“汝魁,行十八,道光十七年,钦赐八品议敘陞授总藩理问厅。”余成吉民居坐东北朝西南,分布面积408.0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266.39平方米,主体建筑的平面布局呈四合院式。前厅面阔五间,明间梁架为抬梁式,次、梢间梁架均为穿斗式。中天井左右两边为南北厢房,天井用长条石铺设。后楼面阔五间,明间梁架为抬梁式,次、梢间梁架均为穿斗式。闺楼位于主楼对面,坐西南朝东北。面阔五间,梁架结构为穿斗式,门顶及二楼顶部正面都有“卍”字形窗格,牛腿雕刻简单…[详细]
理坑村民居
  理坑村民居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山村原名里坑,因自古村人崇尚理学,秉承勤读之风,被誉为朱子理学之源,故称理坑。自元代起文风大兴,明清时更是文人学上、进士官宦辈出,曾有36官宦、16进士、92文入学士,出了333部582卷著作,其中5部78卷被收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理坑明清官宅约120余幢,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详细]
九头马民居(九头马古民居)
  时代:清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鹤上镇岐阳村长乐市鹤上镇岐阳村福庭自然村,有一组清代民居建筑群,俗称九头马。这里三座青山坐北,七溪灵水汇南,东西紫微照应,迎面万亩平畴,龙潭晓瀑比邻,五峰岚横来朝。其建筑选址独特,围马建筑别出心裁,民间流传着不少美妙的传说。九头马由陈利焕父子历经数十载陆续建成。第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大部分建于道光(1821~1850)年间,最迟一座竣工于1872年前后。九头马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基本呈正方形,东西宽、南北深各120米,分5列。主体建筑22座,四周有6米高的围墙,开放十多个门洞,设有望楼、枪眼。5列间隔着防火墙、夹弄,有框门相通。每列南面正中各设大门一扇,每逢…[详细]
腊元陈家古民居
  白沙圩乡腊元村腊元村位于宜章县白沙圩乡东南部,距白沙圩乡约2公里,距宜章县城约34公里,与莽山风景区相接。据陈氏族谱记载:永乐九年(1411年),从茶陵卫力梓树下奉调到宜章笆篱堡镇守了十年的千户陈闻中,因筑城屯田、镇匪安民有功,被朝廷加封为四品都尉。功成名就的他思量着选址卜居,繁衍生息。他信奉青山绿水出佳地的道理,于是,从笆篱堡往南走去。约莫走了四五里路,只见那地方青山如黛,帽若乌纱,还有一溪潺潺的流水,一片葱郁的蜡树园林,是子孙繁盛的吉兆。陈闻中打定主意,卜居迁徙!于是,一个叫做蜡园背陈家的村落就这样诞生了。后来,人们为了方便,改‘蜡’成‘腊’,改‘园’成‘元’,简称腊元陈家。腊元陈家古民居…[详细]
翠郊古民居
  翠郊古民居是迄今为止在江南地区所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堪称江南古民居之杰作。翠郊古民居被收入中国“老房子”大型画册,并于1998年在世界图书博览会上展示,引起国内外建筑界专家的关注。又称翠郊大厝、洋里民居、吴氏老房子,位于距福鼎市区20公里的白琳翠郊。翠郊古民居建于清乾隆10年,距今约250年,兴建者系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夫差第104代孙,历经13年、耗资白银2万两。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房屋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既有皇家宫殿建筑的恢宏跋扈,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细琢。整体布局以三个三进合院为主体,由6个大厅、12个小厅、24个天井、192间房、360根木柱组合…[详细]
北朱村民居
  北朱村民居位于焦作市中站区府城街道办事处北朱村,现存97座、367余间,明末1座,其余为清代建筑。民居多为木构架结构院落式住宅,总体建筑形式分一进、二进、三进院落,以四合院为主。大门两侧多有一对方柱门墩和抱鼓石,上刻祥云、花鸟、动物、诗句等浮雕图案。门迎面有影壁,南侧倒座(街房)通常作客房、杂用等。北朱村民居整体建筑都为封闭式宅院,结构和造型一般是在抬梁式木构架的外围砌砖墙,屋顶以硬山灰瓦居多,有脊饰,明间大都是精雕细刻,装饰有花鸟图案的格楞门窗,檐下有明柱和走廊,内外方砖铺地。彩色以大面积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在大门、二门、走廊、明间隔扇等处施彩色,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砖面上加若干雕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