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龙王庙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龙王庙篇

武功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武功镇东约500米漆水东岸边。清同治十二年(1873),知县陈尔弗在武功镇东郭漆水东岸创建漆水“龙神祠”,有正殿三间,门房三间,南北廊房各一间。光绪十四年(1888),知县、秦州进士张世英合邑中故有魁星、忠孝、节义、苏武、张载、康海与龙神为一祠而祭之。其后,刘理江(辽宁梨树县人)弃官云游,皈依玄门,先在氵韦水牛家河段扶人过河,后移武功镇东龙王庙旁漆水边助人,时称“人舟”,与后来之杨理灵、董理清增修龙王庙之灵宫殿、山门、楹廊等。建国后,龙王庙建筑悉数被毁,惟余土窑洞两孔。八十年代初,前掌庙者索回地亩,稍加修缮。1986年前住持牛成麟等力图恢复,经县政府批准,化缘四方,又得邑人相助,重砌…[详细]
龙王庙建筑群
  龙王庙建筑群分布在高出龙池水面约80米高的台地上,面对碧波万顷的龙池,背靠耸入云霄的高山。在浩大的空间容量中,精巧地构建了由庙门、祈雨台、正殿和配殿组成的龙王庙建筑群。庙门设置在台地的两端,形成一个石栏环护的庄严祭坛。正中为汉白玉石砌成的八卦形图案的祈雨台,中央嵌着太极图硕大“阴阳鱼”,表现着“万物负阴而抢阳”和“天一生水”的东方神秘文化的奥旨。庄严古朴的正殿巍然屹立在三层台阶上,黄色琉璃瓦的屋顶,在稳重平实中显现出飞动轻快的舒展姿态。殿内彩塑的黄、青、赤、白、黑五位龙神立像,采用拟人化的象征手法,表现着“五龙议治”的主题,共商如何适时布云行雨,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繁荣安乐。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详细]
辛寨村龙王庙
  辛寨村龙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乡辛寨村辛寨村龙王庙整体坐北朝南,南北长50.5米,东西宽28米,占地面积为513平方米,原平面布局为二进院落,原一进院已毁,仅存二进院,现存建筑有5座,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倒座戏台、正殿,正殿两侧有东、西耳殿,现东耳殿已毁,倒座戏台东、西两侧分别设有掖门1座。龙王庙创建年代不详,1989年对正殿、戏台进行过维修,现存建筑均为清代遗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廊,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前施抱厦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卷棚顶。明次间均置六抹隔扇各四扇。正殿前月台有如意踏跺,两侧设石旗杆1对,青石质地,雕…[详细]
赵彦庄龙王庙
  赵彦庄龙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乡赵彦庄村南部赵彦庄龙王庙坐北朝南,现仅存戏台、正殿均为清代建筑,庙院东西长16.4米,南北宽34.2米,占地面积约56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梁架为单步梁对五架梁通檐前后用三柱,前一间为敞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殿内两山墙及后檐墙均存清代壁画,面积约32平方米,现明次间装修不存。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前出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卷棚筒板布瓦顶;戏台梁架结构为前四架梁对后四架梁,通檐用三柱,属于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式建筑,现内檐装修不存。赵彦庄龙王庙建筑为清代遗构,梁枋构件保存完好,正殿两山墙及后檐墙…[详细]
常乐龙王庙正殿
  龙王庙,又名常乐寺,位于涉县城西北25公里常乐村南边,坐西向东。龙王庙正殿面阔三间10.10米,进深两间12.15米,高6.55米,占地面积97.49平方米。单檐悬山布瓦顶,琉璃瓦剪边,梁架大木彻上露明造,六椽栿用四柱,施隔架科斗栱,前后檐普柏枋上施五铺作单昂斗栱,补间斗栱耍头后尾挑于金槫下,檐下施木柱,下施素面覆盆式青石柱础。明间后金柱上施彩绘蟠龙,中开板门,两次间为直棂窗。在庙的廊墙和山墙上各嵌题记碑一个,简述了乾隆四十六年重修及捐助人等,为河北省较早的古建筑之一。龙王庙正殿是河北省为数不多的元代木构建筑之一,代表了该地区的建筑工艺与水平,对于研究当时的工艺技术、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详细]
白浮泉遗址——九龙池、都龙王庙
  白浮泉遗址——九龙池、都龙王庙位于化庄村东龙山,为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为引水济槽,解决当时大都(北京)的漕运,上奏元世祖引昌平龙山白浮泉,做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至元二十九年(1292)该段运河(白浮堰)建成,世祖赐名为“通惠河”。明永乐年间曾两度修复通惠河,并于此源头处修建了九龙池。池壁以花岗岩石砌成,龙首均为汉白玉石雕成后嵌入石壁。都龙王庙建于龙山顶,明清时,因“祈天祷雨-----最为灵感”而负盛名。庙坐北朝南,由照壁、山门、钟鼓楼、正殿及配殿等建筑组成。院内有明、清修庙记事碑五通,记述当时祈雨、修庙的经过。九龙池与都龙王庙是研究北京水利事业发展史以及古代民俗风…[详细]
伙梁城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伙梁城村南约200米的庙梁上,相对村土路高度约32米。庙梁平面呈东、西长梁,山势北高南低,坡度较大。关帝庙坐落在山体顶部,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伙梁城龙王庙单体独院布局,坐北向南,中轴线上建正殿、山门。正殿为一孔石砌拱形窑洞建筑,窑面宽5.02米、深5.90米。硬山式尖山顶,瓷瓦覆顶,檐下石雕飞椽,石砌窑面,中劈拱形门洞,殿内新绘壁画,供白龙大王。山门、围墙新建。该庙始建年代不详,文革时期遭到破坏,2004年维修。现庙内存清嘉庆五年戒,-碑一通。该庙是榆阳区南都山区分布较多的清代庙宇建筑之一,对研究该地区宗教传播、宗教活动、宗教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详细]
上瓦窑头龙王庙
  上瓦窑头龙王庙,又称关帝庙,位于代县上馆镇上瓦窑头村东北。据现存碑载,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咸丰年间(1851—1861)、民国十二年(1923)、民国十九年(1930)重修,现存为清代遗存。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40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戏台,两侧为山门、僧舍和西厢房,余皆为新建。戏台砖砌台基,基宽9.9米、深6.7米、高1.3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坡歇山后坡硬山,五檩无廊式构架。庙内现存清重修碑2通,民国重修碑2通。200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上木角龙王庙
  上木角龙王庙,位于代县峨口镇上木角村东。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载,清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685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戏台、龙王殿、地藏殿,两侧为侧门、钟楼、鼓楼、老爷殿。龙王殿石砌台基,基宽9.15米、深9.25米、高0.1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施有装饰性斗栱,装修已改。庙内现存清重修碑1通、重修碣1方。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皂河龙王庙
  皂河龙王庙在宿迁市西北皂河镇南,紧靠古大运河,西临黄河故道。龙王庙建于清康熙间(1662一1722),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修。1983年修复。龙王庙由南至北是禅门、钟楼、鼓楼、御碑亭、怡殿、东廊房、西廊房、大王庙、灵关殿、东滚龙脊、西滚龙脊、大禹王庙、东宫、西宫等,均按北京清代官式建造,内亦有清代官式彩画。 庙的四周筑围墙,有三进院子,在灵关殿和大禹庙之间还有围3米多、高10多米的大柏树。御碑亭内乾隆御碑,刻有4个不同年代的乾隆御笔碑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