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江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江篇

长江镇红军标语
  长江镇红军标语 (一)标语书写在长江镇锦江村肖开寿(肖为长征时期留下的连队卫生员)家厅堂墙壁上。高1.60米,宽3.5米,字径8×8,14×13,墨汁书写,书于1932年。 内容是: 欢迎白军弟兄来当红军 红军是工农的军队 白军是军阀的军队 红军╳╳╳三支部 红军推翻国民党政府 [红军] 打倒蒋匪的走狗民众才能安居乐业 [红军] (二)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由江西崇义县聂都出发,4月25日进入仁化,并攻占了长江镇,歼敌百余人。标语是红三军团独立三师训练队书写。 1989年仁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三)以下两幅标语书写在长江镇沙坪村刘荣福家侧房内,墨汁书写,字…[详细]
仙江八角亭
  仙江八角亭位于嘉禾县石桥镇仙江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仙江八角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亭基外缘为起点,四项各至10米处建筑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延20米处。…[详细]
江淮大戏院
  江淮大戏院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4835平方米,场内可容纳1400多名观众,安徽省标志性(徽派)文化建筑,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此观赏过文艺表演。800多平方米的戏院演出大厅可容纳600多名观众,二层回廊有面积不等的包厢28个;T型舞台面积达300多平方米,台面升降,电子屏幕,音响设备及效果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既可以演出整场戏剧,也可以举办音乐会和歌舞晚会。 据《合肥市志》记载,江淮大戏院位于老城区域的中心位置。1953年,江淮大戏院破土动工。1954年12月26日建成使用。这是合肥解放后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安徽省第一座具有民族古典建筑风格的大型剧院,建筑面积为3590平方…[详细]
通江节孝总坊
  通江节孝总坊位于通江县诺江镇谢家河坝社区委员会,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通江节孝总坊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坊主体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15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望江楼墓地
  望江楼墓地积石墓是古代墓葬的构筑形式之一,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旅顺地区的积石墓出现较早,以老铁山一将军山积石墓为代表。桓仁望江楼积石墓是桓仁地区目前发现的高句丽最早的积石墓群,在辽东半岛南端的积石墓葬和太子河流域的洞穴文化的影响下,最终发展为高句丽早期的无坛石圹积石基。保护范围:以1号墓中心为基点,东、北各100米,南500米,西20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各50米,北3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5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三江乾隆古井
  时代:清类型:古建筑地址:南昌县三江镇东庄村简介:乾隆古井位于三江镇东庄村中部,井圈为粗砾石凿成,井圈西侧阴刻“乾隆丁巳冬月吉立”字样(注:乾隆丁巳年号为公元1798年,实为嘉庆二年)。井台为红砂岩铺成,井内尚有水,但当地老百姓已不取用此井水。…[详细]
钱塘江海塘(余杭段)
  钱塘江海塘(余杭段)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乔司镇、临平镇,年代为清。钱塘江海塘北岸余杭段新发现近7000米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捍海塘。这条气势宏伟、工艺高超的捍海塘为清中期修筑,大体呈东西走向,西起乔司镇胜稼村与江干区九堡镇交界处,东至南苑街道钱塘社区与海宁市许巷镇翁家埠交界处,总长近8000米。此前,2003年,文物部门在乔司吴家村至乔莫公路东三村发现约1000米“乔司海塘遗迹”,被列入首批市级文物保护点。程浩大的钱塘江海塘堪称我国古代海塘工程技术的巅峰之作,其砌筑技术在世界海塘史上是一项杰出的创造,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三大建筑工程。塘线全长317公里,其中北岸海塘西起杭州转塘镇,…[详细]
渡江烈士墓
  渡江烈士墓位于大观区海口镇海口村海口小学内,年代为现代。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渡江烈士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江石门坊
  时代:明万历类型:古建筑地址:南昌县三江镇竹山村韶李村小组简介:石门坊位于三江镇竹山村韶李村小组中部,坐北朝南,前为一较大型晒场,再南面为一大养鱼塘,东、西、北面则为民居。石门坊为原一栋古建筑的大门部分(背面尚存门闩石),因原建筑已毁,现仅存该石门坊,建筑面积18平方米。石门坊为两层楼阁式样式,两边墙呈八字形,红石立柱,柱上部均雕刻几何图案,中门上部正中镶嵌的红石扁额为左书阴刻“刺史流芳”,右列竖刻“赐进士南直督学御史行素饶位书”,左列竖刻“万历己亥冬吉旦玄孙犹道等重立”。该建筑砖拱挑檐叠涩,石刻云龙及人物图案栩栩如生,非常精美,是研究明代晚期牌楼建造艺术宝贵的实物资料。…[详细]
大江口巴人墓
  大江口巴人墓秦墓葬。位于溆浦县大江口镇。1980年考古学者在省维尼纶厂基建工地发掘此墓。墓居60余米高的山坡上,近临沅水。墓室为土坑竖穴,随葬物有绳纹圜底陶罐1件、陶豆1件、虎纽铜錞于1件、铜铎1件、铜钟1件、铜盆1件。錞于上大下小,形如碓头,盘上虎纽昂首翘尾,形态生动。铜铎内壁两边有4根从上到下凸起的线条,作用可能与音最有关,其主要出于湘西地区的花垣、保靖、凤凰等地。铜钟甬空心,甬内上端有横棍,可以系绳,薄体小乳钉,钲部所占部位小于鼓所占部位。此三者与四川涪陵小田溪战国墓出土的錞于、铎、钟相同,与贵州松桃县长央区水树出土也几无医别,可视为战国时期巴文化的遗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