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兴寺造像碑
  河南省镇平县杨营镇贾庄村西南(500米)处有座中兴寺(又名登禅寺),寺院内有一座碑楼,里边嵌立着一通造像碑。据南阳志第三十九卷记载,该寺始建于北魏元年(公元38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碑刻于南北朝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公元537年),距今已有1460多年的历史。 造像碑呈圭形,通高184厘米,宽82厘米,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造像佛龛,下部为碑文。佛龛内深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四飞天。释迦大佛跏趺坐于中间方座上。袒露右胸,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衣着复褶垂于座前。二弟子身着双颌下垂式袈裟,侍立于佛后两侧。佛和弟子身后有火焰纹桃形头光。二菩萨位于佛前两侧,跣足立于俯瓣莲花座上。头戴花蔓冠…[详细]
禅静寺造像碑
  禅静寺造像碑刻于北朝东魏时期的长葛市禅静寺造像碑(也称“敬史君碑”),距今有1473年的历史。碑文上承魏体之精华,下开唐楷之先河,被书法界公认是魏碑中的精品,是“龙门二十品”之外的“品外之品”。1973年,此碑拓片应邀赴日本展出,从此誉满天下。2013年5月,禅静寺造像碑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刘碑寺造像碑
  刘碑寺造像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南20公里刘碑村,北齐天保八年(557年)豫州剌史刘碑等人刻立。后人因碑兴建佛寺,因名“刘碑寺”,又为保护此碑建碑楼,俗称“碑楼寺”。《金石萃编》云:“碑楼寺在县东四十里石淙东源上,内有豫州刘剌史碑,北齐天保八年丁丑立。刻划佛像,文列上方,字殊鄙劣。剌史名碑,无佛处镌诸人姓名,俱刘氏名。文纪刘碑为首造碑文缘起也,村落沿其名曰刘碑”。原建碑楼和寺院早已损坏,面貌全非,寺内建筑多系清末重修。民国年间,寺院保存尚为完整,寺院面积1千多平方米,前有山门,左为客堂、关帝庙,右为客堂、六祖殿,后面正中为佛祖殿,左为火神庙,右为老君殿,建筑皆为三间。从建筑布局看,除佛祖殿、六…[详细]
石佛寺造像碑
  石佛寺造像碑,位于河南省浚县,始建于北齐,2006年11月14日,石佛寺造像碑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详细]
千唐志斋
  千唐志斋位于新安县铁门镇,是已故国民党起义将领张钫先生所营园林“蛰庐”的一部分。兴建于民国21~23年间(1932~1934年),包括15孔砖质窑洞、3个天井和1条走廊。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予以命名并用古篆题额。整个建筑里里外外,镶满了大大小小的墓志和书法、绘画石刻。现存各类藏石1413件,其中唐代1185件,宋代88件,明代30件,五代22件,北魏2件,隋2件,西晋1件,元1件,清2件,民国7件。此外,还存墓志盖19件及其他各类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碑碣54件。这些志石是由原斋主人张钫先生从民间各地,主要是洛阳一带搜集而来的。所获北魏志石归于佑任,唐志石归张之宝斋。他早年参加同盟会,是辛…[详细]
元次山碑
  元次山碑位于平顶山市鲁山县高中院内。为唐代刺史、诗人元结(719~772年)墓碑。碑铭原立于鲁山县城北青条岭泉坡元结墓地,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将碑移于此并建保护亭。碑亭为方形攒尖顶灰筒瓦顶建筑,元次山碑位于亭内。元次山碑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63岁时为好友元结亲手撰写并书丹的悼文。全文以寸半见方的楷书写就,字迹浑厚雄健,遒劲秀拔,气势磅礴,充溢着宁折不弯的浩然正气。是颜体的代表作品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次山碑为青石雕刻而成,碑额缺失。碑身为长方体,高1.9米,宽0.95,厚0.28米,右下角残缺。碑文四面环刻,也称四面碑,正背两…[详细]
女皇御书升仙太子碑
  升仙太子碑位于洛阳东30公里偃师市府店镇南缑山之巅。这里是传说中周灵王太子晋升仙的地方。武周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于二月初四日由东都洛阳出发赴嵩山封禅,途中留宿缑山,游览了刚刚竣工的升仙太子庙,一时兴至,便撰写了这篇碑文。同年六月十九日碑成,立于缑山升仙太子庙大殿之前。碑文借太子晋升仙的故事,描绘缥缈瑰丽的仙境,以赞美武周盛世。碑文描写的武周社会,是武周承天之命,开创基业,江山稳固,人口众多,政令统一,幅员辽阔,边防巩固,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景象。升仙太子碑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笔划丝丝露白,为唐代少见的飞白体题额。碑文中有武周时期新造的字。碑文的上下款和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详细]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郊嵩山南麓峻极峰下的书院村。现立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大门外西侧10米处,唐天宝三年(744年)刻立。该碑由基座、碑身、碑额、云盘、碑首五层雕石组成。通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书丹。字态端正,刚柔适度,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2001年6月,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周封祀坛遗址
  大周封祀坛遗址位于登封市区西万羊岗山顶,是女皇武则天封禅中岳时行禅少室——祭地之礼的场所。该坛上圆下方,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观念。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坛作高丘,高约10米,坛上建筑已毁。碑记刻立于武周万岁登封元年腊月,高4.49米,宽1.48米,厚0.60米,记述了武则天率领文武大臣封禅中岳、禅祭少室大典的盛况。梁王武三思撰文。大书法家薛曜书,楷体,时称“薛书”,谓宋徽宗瘦金之祖,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该遗址是研究我国古代封建君主祭祀天地活动的重要实物见证。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淙河摩崖题记
  石淙河摩崖题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东南约16公里的大冶镇西刘碑村西的石淙河畔,题记摩刻于武周久视元年(700年),三月十九日刻。高3.7米,宽3.7米,楷书,繁体字,字径四厘米,分三层刻制,39行,行42字,为河南省最大的摩崖碑刻,分为《夏日游石淙诗并序》和《秋日宴石淙序》两部分。石淙河发源于登封市东北二十公里的嵩山玉女台下的平洛涧,所以上游称为“平洛溪水”,溪水东流至市境唐庄、卢店等区域称为勺河,河水流经大冶区域的西刘碑村折向西流,此河段称为石淙河。摩崖题记位于风光秀丽、巨石林立近千米长的河段内,此河段的两岸为高约二百余米的丘陵,在两丘陵的涧谷中,土尽石出,群里成林,面积约有四万平方米。摩崖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