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3月16日,经浙江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讨论审核,浙江省政府同意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63处)和与现有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共计16处),现予公布。
永丰库遗址
  元永丰库遗址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唐宋子城遗址内。前身为南宋“常平仓”。是元代宁波的衙署仓储区遗址。南宋庆元元年(1195),改明州为庆元府,并于子城内设“常平”仓”,“以藉米麦”。元时改为“永丰库”。“差设官攒,收纳各名项断设赃罚钞及诸色课程,每季解省。”(《元至正续志》)明洪武三年(1370)更名“宏济库”。“出纳库四座,以‘文行忠信’字为号,今废。”(《成化宁波郡志》)2001年9月和2002年3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两次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永丰库遗址规模较大,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0米,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遗址以两处单体建筑基址为核心,并有与之相关的砖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沟…[详细]
花岙兵营遗址
  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现有兵营遗址、遗迹多处,除了兵营遗址外,还保存有其他军事设施遗址,如练兵场、哨所、了望所以及可能是屯垦之用的梯田等;两大兵营一在濒水山岙,一在山上,前者机动性好,后者利于防守;包括其他设施的布点等,皆是因地设置,相宜安排。兵营设点隐蔽,在树木掩映下远观近视都不易发现;兵营-有寨墙,大门内有类似瓮城结构的过渡区;营房建筑均很低矮、体量小,两坡顶,卵石垒墙,茅草结顶;营房之间有些有地道,有些建筑有暗室,等等,这些都符合南明军队在险恶环境下的生存选择。张苍水兵营在花岙岛上分布甚多,以雉鸡山西南山腰与西北麓之雉鸡山兵营、高涂岙兵营规模最大,具有代表性。2013年5月,被国务…[详细]
胜利山石室土墩墓群
  胜利山石室土墩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春秋战国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古墓葬群。分布在大二房村村东胜利山山顶与山脊上,数量较多,共有20余处,属石室土墩墓,保存都比较好。这些墓葬的特点是:均采用未经加工的不规则块石垒砌成狭长条形墓室,墓室两壁往上逐渐内收,横断面呈梯形,上面用长条石盖顶,石室周围和上面加盖大量封土,外表形成一座椭圆形的土墩。石室的规模有大小之别,大者长达30多米,底宽2米多,高4米多,规模十分宏大。小者长68米,宽1米左右,高不足2米。墓内的随葬品一般为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石室土墩墓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地区流行的一种主要的墓葬形制,是保存至今的越文化重要遗存。…[详细]
派园、银角山石室土墩墓
  派园、银角山石室土墩墓由巨大的石块构筑而成,选用巨石多为板状、条状或方形,有的巨石长及数米,重达数吨,为其他地方石室土墩墓所罕见。…[详细]
万斯同墓
  万斯同墓,位于奉化市莼湖镇乌阳观山南麓。万斯同(1638——1702年),字季野,号石园,浙江鄞县人,是黄宗羲的学生,博通诸史,著作很多,为人重气节,轻名利,康熙十七年,被荐博学鸿儒科,力辞不就。次年受邀到北京,不署衔,不受俸,以布衣身份参加史局《明史》修撰工作。先后十九年,手订《明史稿》五百卷,创修史之特例,启浙东之史派,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他的墓曾长期湮没无闻,清末才被当地人发现,于1937年大修,并在莼湖建“乡贤祠”一所。墓朝南偏西,直径7米,从墓后壁到拜坛前沿深17.7米,拜坛呈方形。墓前有清大学士王顼龄题“鄞儒理学季野万先生暨配庄氏傅氏墓”的墓碣,两边有翰林裘琏题“班马三椽笔,乾坤一…[详细]
垟坑石塔
  垟坑石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北宋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六边形,现存六层,仿木楼阁式石塔。内部用块石砌筑,表面贴砌雕刻面石。塔下部有须弥座,束腰壸门中雕刻天王、金刚坐像。每层塔身雕出角柱、额枋、槏柱、地栿等;每面中间辟壸门,雕刻莲座、佛坐像等;壸门两侧壁面各雕刻三排六龛小坐佛。腰檐雕刻单跳斗栱,以及椽子、莲花瓦当、重唇滴水等。平座用两批平砖表示。其他各层做法雷同。六层以上塔身已毁。从塔身“熙宁四年”题刻看,塔建于北宋,距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这种表明雕满佛像的砖石塔,在当时比较流行。塔上另有建塔题记多处,具有重要资料价值。…[详细]
栖真寺五佛塔
  时代:宋地址: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塘川办事处罗垟村。塔原有五座,现存四塔。一字形排列。单檐石质,六边形,仿木结构形式。四座塔形制相同。分别由台基、基座、塔身、顶檐、塔刹等组成。现四塔之塔刹均已毁。塔基六边形,较低矮;基座较高,做成须弥座形式。塔身上鼓下收,平面呈六棱圜状。之上刻出仰莲、阑额、斗拱等。顶檐下缓而上陡,刻出瓦垄及圆瓦当、重唇滴水等。塔刹已毁。五佛塔原位于栖真寺放生池前。后迁今址时曾作重新组装。现保存较完整。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天目山墓塔群
  西天目山墓塔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元—民国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佛教禅师墓塔,保存数量较多。其中藏云塔群建于元代,共有五座,形制古朴;其院中塔保存较完整,六边形石质,塔身由基座、塔身、仰石等组成,塔刹分宝珠、仰莲、宝顶等部分。法云塔,建于元代,后经重建,形制类似四门塔,但体形较小。也是建于元代的重云塔,圜身穹顶,形如墓丘。清代墓塔中建于康熙年间的晦石塔,制度规整,分别由台基、须弥座、覆莲、塔身、顶檐、塔刹等组成,塔高近三米,是塔群中最高大者。 西天目山墓塔群现知最早的建于元代,以清代墓塔居多,一般体量较小。有些墓塔刻有禅师简略的生平。多数墓塔保存完整。…[详细]
三潭印月(小瀛洲)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小瀛洲北宋时已成为湖上赏月佳处。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年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为官,疏浚西湖时所创设(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详细]
瑞安东塔
  瑞安东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六面五层,仿木楼阁式砖塔。单壁中空。下部用砖砌台基及须弥座。一层塔身隐出角柱、额枋、槏柱、地栿等;东北面辟方形门洞,其余各面为券形假门。柱头上隐出斗口跳斗拱。腰檐做出方形檐椽、飞子等;屋面用灰筒瓦及圆瓦当、如意滴水。二层平座用四批平砖砌出。以上各层做法雷同。塔顶檐举势陡峻,塔刹已毁。塔内部每层原有木楼板、楼梯等,可登临。现已毁。东塔始建于北宋开保二年(969年),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