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3月16日,经浙江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讨论审核,浙江省政府同意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提出的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63处)和与现有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共计16处),现予公布。
普陀山普济寺
  普济寺又名“前寺”,位于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其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唐大中年间(847-859年),日僧慧锷在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像归国,遇狂风险浪阻隔,且有铁莲花围船,无法航行,只得上岸,与山民张氏在潮阴洞建此院供奉观音。梁贞明年间(915-920年),由“不肯去观音院”扩大为寺。宋朝先后改名为“五台圆光寺”与“宝陀观音寺”,香光始盛。宋嘉定七年(1214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定为专供观音之寺院。明洪武十九年(1421年)实行海禁,朱元璋命汤和进山烧殿毁佛;直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才迎佛回山,重建寺院。明孝宗嘉庆年间(1522-1566年),普陀山寺…[详细]
卢福庙
  卢福庙(又名扁鹊庙),位于浙江省庆元县松源镇,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卢福庙坐东朝西,总体布局为四进,平面呈倒“丁”字,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第一进与二进间,有倒座、戏台、中亭、厢房;倒座与厢房均为二层单檐,倒座进深一间,厢房进深一间,带前廊;戏台为单檐歇山顶,中亭为重檐歇山顶,建在高差为2.5米的台阶上,后檐与二进明间相接。后三进均为五开间。第二进明间为过道。二进与三进的明间之间用一过亭连接,过亭为单檐歇山顶。第三进设后檐墙,与第四进隔开,两梢间处各设一门为出入第四进的通道。第四进为三合院式。卢福庙依地势而建,高底错落有致。结构严谨,保存完整。寺庙正殿供奉卢福神,即…[详细]
武山庙
  武山庙位于武山南麓,原为溪口镇上蒋、张、单、宋、任五姓氏族共同享用的众庙,用于红白喜事。故名武山庙,因坐落在武山南边脚下而得名。庙屋结构完整,分前后两进,东西两厢廊庑,中间天井设戏台,后进前廊增设盘龙石柱,保持清中叶前江南庙宇建筑风格。武山庙是溪口镇内重要祠庙,坐西北朝东南,轴线上为山门、戏台、东西厢房、大殿,东西有厢房各三间,建筑总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戏台呈方形,歇山顶,内置藻井,大殿前檐为青石盘龙云纹柱,内部结构穿斗和抬梁相结合。武山庙原系蒋、任、宋、单、张五姓祭祖场所,现为溪口博物馆。武山庙始建年代无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集资修葺,仅在原来基础上动工、维修,没有拓展、扩大。清…[详细]
处州府城墙
  处州府城墙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城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处州府城墙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明确,布局具有鲜明山区府城特色,砌筑技术科学合理,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墙发展历史和古城布局的实物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始建于唐,元至正二十七年(1290年)割旧址之半而新筑之,设望京,岩泉、行春、南明、括苍、通惠六门,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知府张大韶重修加筑,易砖以石,后于明崇祯、清康熙、雍正年间多次重修加筑。现存南明门及城墙、望京门砖砌告示墙、万象山西南麓城墙、洞天楼、行春门以北城墙、城壕等。南明门及古城墙依山傍水,沿江(瓯江)而立,城门平面呈长方形,占地…[详细]
嵊州城墙
  嵊州城墙,位于浙江省嵊州市城北鹿胎山东南麓及城南剡溪北侧。为嵊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存二段:一在城北鹿胎山东南麓,残长47.80米。一在城南剡溪北侧,长590.30米。据南宋嘉泰《会稽志》:“旧经云,县城周十二里,高一丈二尺,厚二丈。孔晔记云,县治本在江东,吴贺齐为令,始移,今县城盖齐所创也。南临大溪,溪流湍暴,至庆元初,为水所啮,存者才二三尺。”万历《绍兴府志》:“嘉靖时,倭患作,三十四年,知县吴三畏乃力请筑县城,高二丈有奇,厚一丈有奇,周围共一千三百丈有奇,为门四:东拱明,南应台,西来白,北望越,门上各有楼,有月城,东有陡门。”自东至西有:东门、解放门、南门、化龙门、工农门。城墙外侧以条石…[详细]
嘉兴子城遗址
  嘉兴子城遗址建于三国时期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当年,由拳县“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认为是祥瑞之兆,下诏改由拳县为禾兴县,同时命令郡县“修城郭,起谯楼,掘深池大堑”,修建起城池。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孙权立儿子孙和为太子,和禾同音,为避讳,改禾兴县为嘉兴县。唐末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或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嘉兴扩筑大城,周十二里。人们把-的大城叫母城,把围内的老城叫子城,其垣墙称为子墙。一座城市的“形”,主要依生于它的街巷格局,正是有了这后来被称为“子城”的嘉兴城雏形,人们才会在这里从事生产、安居乐业。唐代嘉兴外城的修筑,奠定了嘉兴运河绕城、前朝后市的基本格局。史料记载,它是嘉兴…[详细]
昱岭关
  昱岭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民国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古代关隘。坐西朝东,横跨昱岭山口隘,敌台关墙,依山势用块石砌筑。关口通高8.45米,通宽9米,总长70余米,收分明显。门洞宽5.95米,高近6米,门洞呈券形,中部设关门,用块石砌筑。敌台两侧设堞墙,中部设关门。垛口高0.74米,宽1.6米,厚0.9米,中间马道宽3.35米。敌台1933年维修,关口两面均有关额,行书“昱岭关”,边款为“民国二十二年,曾养甫题”。门上有对联两幅,为民国浙江公路局长陈体诚题。昱岭关是杭徽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置关。史籍多次记载昱岭关战事。关隘多次维修,昱岭关是研究古代防御…[详细]
丁鹤年墓亭
  丁鹤年墓亭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古茶场由临街并列的三组建筑组成。坐东朝西,自北往南依次为茶场庙、茶场管理房及茶场等。茶场庙规模最小,由砖雕台门、天井、正殿组成;正殿单檐硬山,三间九檩,梁架有雕刻。管理房由门厅、天井、正厅等组成;门厅单檐两坡顶,三间五檩,制度简单;正厅单檐硬山,三间七檩。门厅、正厅各于南端加出一间,略呈四开间格局。茶场建筑均为二层,由砖雕门楼、天井、正厅、天井、后厅及两侧厢房等组成。正厅与后厅进深均为七檩,梁架雕饰较为简单。 据记载,茶场始建于宋代,所产“婺州东白”在唐代即列为贡品。现存建筑为清代或民国年间重建,其中管理房还保留有“谕禁…[详细]
罗阳石亭
  罗阳石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罗阳石亭位于泰顺罗阳镇三垟村菖蒲垄自然村,是古代泰顺通往温州驿道旁供人歇脚休息之所,亭旁古驿道蜿蜒曲折,路边一方小池,山泉清澈甘洌。石亭坐西朝东,平面纵长形(进深大于面宽),东面开敞,其余三面均用蛮石砌墙围护,屋顶歇山式。平面柱网分布颇有特色,前檐减柱为一开间,利于路人进入;室内分作三间。进深梁架为四架梁带前双步后单步,脊檩下刻有“大明正德十年乙亥岁伍月拾陆日壬寅吉旦立”题记。石亭建筑构架除椽子外,均用青石制作,仿木构形式,制作规整,形象逼真,时代特征明显,堪称石构建筑的佳作,是研究古代交通史和古驿亭的重要实物例证。…[详细]
玉山古茶场
  玉山古茶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磐安产茶历史悠久。晋代道士许逊传播道教文化游历到磐安玉山,研制出具有绿色原质和白毛特色的历史名茶--“婺州东白”,并派道徒四处施茶游说。从此,四面八方的茶商纷纷慕名前来收购,玉山茶叶供不应求,渐渐地形成了我国最早的茶叶交易市场--玉山古茶场。现存的玉山古茶场始建于宋、重修于清,被文物专家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国内现存最早的茶叶交易市场”。玉山古茶场位于玉山镇马塘村茶场山下。据传,晋时玉山茶农过着“半年种茶,半年挑盐,无米过年”的困苦生活,若遇-年代,发生天灾兵祸,茶叶销路受阻,生活就更加艰辛。有许逊者,以传播道教文化游历于此,喝到当地特醇香的山茶而留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