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丰县,是汉晋时期精绝国的故址,年代为公元前2世纪~公元5世纪。尼雅遗址发现于1959年。遗址以佛塔为中心,散布于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5~7公里的区域内。遗址内发现有房屋、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河渠、陶窑、冶炼遗址等遗迹。出土有木器、铜器、铁器、陶器、石器、毛织品、钱币、木简等遗物。此外,还发现了当时炼铁遗留下来的烧结物和炭渣。尼雅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原王朝与西域古国的关系,研究东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国家文物局)…[详细]
洪州窑遗址
  洪州窑遗址位于中国东部江西省的丰城市境内,它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洪州窑始烧于东汉(25年~220年)晚期,发展于东晋、南朝,唐代中期达到鼎盛,至晚唐、五代逐渐衰落。洪州窑遗址发现于1977年,遗址内现已发现窑场遗址30余处,主要分布赣江两岸,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480平方米。共揭露窑址5座,出土各类青瓷和窑具标本12000余件。此外,遗址内还发现有隋代至唐代的依山坡以砖或砖坯砌筑的龙窑遗迹。洪州窑遗址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内容,对于研究唐代名窑的烧造历史、制瓷工艺,尤其是进一步探讨匣钵装烧、玲珑瓷和芝口瓷等烧造工艺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艺…[详细]
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统万城是我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的国都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最北端58公里处的白则村。该遗址是我国古代匈奴族遗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的一座都城遗址,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史、民族关系史、古代文化史以及经济政治、城市建筑、军事、地理变迁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陕西省靖边县人民政府于2001年全面展开申报统万城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统万城由宫城、内城和外廓城三部分组成,宫城里面还有一座赫连勃勃居住的皇城,内城则是各级官署和王侯贵族居所,外廓城是一般居民区。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万城是我国历史上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详细]
磁州窑遗址
  磁州窑遗址磁州窑为宋代北方民间著名瓷窑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窑址位有两处,一是分布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另一处就是风景区内南响堂寺下的彭城镇到临水镇,其面积约十平方华里。磁州窑,从古老的磁山文化陶器源起,至今己有7000余年的历史,历史悠久,兴衰起复。到十世纪,以制瓷精美,一跃成为我国宋代北方民窑的代表,当时州以“磁”名,乃窑场之兴盛而著名于世,并有“十里彭城,日进斗金”和“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美称。磁州窑瓷器的装饰,以黑白对比为主要特点,典雅朴实、苍劲雄厚,白釉黑花独树一帜,并创造性地以图案的装饰画法,把人物、乌兽、虫鱼、山水等景物绘在瓷器上,为我国瓷器彩绘装饰开创了新纪元。现在的磁州…[详细]
苏巴什佛寺遗址
  苏巴什佛寺又名“昭怙厘佛寺”,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县境内,是一处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公元4~10世纪)的佛寺遗址。苏巴什佛寺遗址是新疆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佛寺遗址。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遗址以佛塔建筑群为中心,发现有庙宇、僧舍、洞窟、佛塔、殿堂等遗迹。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木器以及壁画、泥塑佛像等遗物。此外,还发现有写有古民族文字的木简及残纸。苏巴什佛寺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当时龟兹地区的佛教艺术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详细]
邢窑遗址
  邢窑遗址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的内丘、临城两县境内,是一处隋至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的瓷窑遗址。邢窑以烧制白瓷而闻名,当时在陶瓷烧造业内流传有“南越北邢”之说,它开创了北方白瓷瓷系的先河。邢窑遗址发现于1980年,分布在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10公里的范围内,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其中以内丘县城关一代的瓷窑遗迹最为集中,烧制的白瓷质量也最为精致,因此推断这一地区应是当时邢窑的烧制中心,而其四周的窑址应是由此而发展的。邢窑遗址的发现,对研究邢窑的历史、品种及其窑口的分布范围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详细]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西安市。它是隋代和唐代的都城,年代约为公元582~907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发现于1956年,总面积约83.1平方公里。城址的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形式,由外廓城、宫城、皇城组成,并设有东、西二市。宫城位于外廓城北部正中,皇城位于宫城之南。城内街道宽敞整齐,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城址0土了大量建筑构件,还发现有多处隋唐时期的窑藏,其中仅何家村窖藏一处即出土金银器205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唐代金银器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批。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隋唐都城的形制、布局和历史沿革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它的形制和布局,不仅成为中国…[详细]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麟游县,是一处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的皇家宫苑遗址。隋仁寿宫、唐九成宫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初名“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年)经过修葺后,改称为“九成宫”。遗址内现存宫城东西长1010米,南北宽300米,城墙长448米,残高3~4米。并发现有夯筑宫殿台基、阙门基址、石柱础、石砌水井、石砌水渠及唐“九城宫醴泉铭碑”和“万年铭碑”等遗迹。隋仁寿宫、唐九成宫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隋唐时期皇家宫苑的形制、规划以及建筑方式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详细]
灞桥遗址
  灞桥遗址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灞桥街道灞桥街村南侧,灞河河床内,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灞河,古代原名滋水。春秋时期秦穆公(公元前7世纪)称霸西戎,为了炫耀武功,才把这条河流改名灞水。灞桥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巨型桥梁之一。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2200多年前,在古代科技史上地位独特。灞桥位于西安向东的交通要道。灞桥东岸的灞桥镇一带,古代有潼关路、蒲津关路和蓝田路三条要道交汇,潼关以东大半个中国的-百姓都要通过这座桥梁进入长安。灞桥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控制交通的重要关卡。桥头建有驿亭,设置亭尉盘查过往行人.夜间断绝交通以保证安全。灞河,古代原名滋水。春秋时期秦穆公(公元前7世纪)称霸西戎,为了炫耀武功,才把这条…[详细]
锁阳城遗址
  原名苦峪城,锁阳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在甘肃省瓜州县城东南约70公里的戈壁滩上,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非常古老的城。因城周围长满味美甘甜的锁阳而得名锁阳城。锁阳城最早建于将近2000年前的汉代,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座城越来越破败,现存的城堡是唐初重新修建的。锁阳城由东西两城组成。西城约16.5万平方米,城外烽遂、箭台和瞭望塔连绵数里,是一座有1400多年历史的军事城堡。锁阳城遗址,在安西县桥子乡南坝村南10华里处,为隋唐建筑,古称苦峪城。始建于汉,兴于唐,其他各代都不同程度地重修和利用过。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风格。城东北方向有一座大型寺院系元代建筑,大塔高14.5米,千座小塔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