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
刘志洲山石刻苑囿图
  刘志洲山石刻苑囿图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岗嘴村刘志洲山东南坡。石刻苑囿图刻在刘志洲山东南坡一块20米长的天然石壁上,现残存画面南北长6.3米,南部高0.6米,北部高1.6米,刻面约8平方米。画面由亭阁和禽兽等图案组成,两座亭阁式建筑位于画面中心偏右处。该亭阁为干栏式建筑,共两层,直坡屋盖。第一层屋顶中部刻有穿璧纹饰,其两侧上下刻有多条直线纹,建筑主体部分刻有穿璧纹饰,两处楼阁皆有立柱立于水中。左侧亭阁上部和右侧亭阁之间横刻“-”三字、竖刻“元三”两字,疑为“文革”时所刻。在两处建筑周围刻有鹿、鸭、水鸟等禽兽,姿态各异。画面采用阴线刻手法,线条粗犷,风格古朴,具有明显的汉画像石韵味。1995年…[详细]
烂石陇南朝佚名墓石刻
  烂石陇南朝佚名墓石刻位于丹阳的南朝石刻在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却没有把烂石陇南朝佚名墓石刻列入全国重点,而是省级文物。石刻共有两个,一南一北,隔着一条土路对峙。南侧的损坏严重,只剩下躯体下侧的部分石块,而北侧比较完整,但是风化严重,要仔细辨认,才可以看清局部花纹。据《丹阳县志》记载:墓今已平。墓前有2尊石辟邪,南北对列。南辟邪现已碎,北辟邪较完好。形似狮,身长1.58米,高1.54米,颈高0.75米,体围1.7米。张口吐舌,作蹲踞状,其形态为南朝石刻中所仅见。1977年5月提升入座。此墓有齐废帝海陵王萧昭文墓之说。(日)曾布川宽《六朝帝陵》:烂石…[详细]
伊芦山六神台佛教造像
  伊芦山六神台佛教造像俗称落神台、六神台,为唐代佛教石刻造像群。该造像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龚庄村南伊芦山西峰北侧。造像于早年即遭破坏,整个造像刻在六神台西南高约5米,宽约10米的峭壁上,共42尊,分两组。一组在六神台绝顶西南下1米处绝壁上约2平方米的石窟内,利用天然洞穴稍作加工而成。窟内东壁上有高浮雕像6尊,其中5尊为坐姿佛像,1尊为立姿力士像,通高均约50厘米,全部刻在一高0.6、宽约2米的神龛内。北面2尊已残毁不可辨;南面4尊保存良好,面目神态尚可看清。这6尊佛像即为俗称的六神。另一组造像位于石窟下1米处的峭壁上,分布在5平方米范围内,共计36尊,大部分已残毁不清,但仍可辨出是刻在…[详细]
白虎山摩崖题刻
  白虎山摩崖题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办事处白虎山居委会的白虎山上。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及年代不详的题刻近30处,其中有年款的唐刻1处、宋刻4处、金刻2处、元刻2处、明刻1处、清刻6处。在连云港市,白虎山摩崖题刻含有唐以来六代延续不断、保存完好的石刻是仅有的。其中唐刻于今已甚难得,金元之刻在江苏省也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北宋张叔夜题刻尤为研究宋江者所重视。白虎山摩崖题刻对研究海州历史及古代书法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995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碧霞宫西墙,南至白虎山环山南路,西至白虎山环山西路,北至白虎山环山北路。…[详细]
云龙山摩崖造像
  因山上有北魏雕刻的大石佛而得名。云龙山海拔142米,长3公里山分九节,蜿蜒起伏,壮似云龙。云龙山上兴化寺的大石佛是徐州现存最早的摩崖石窟造像,佛高11.52米,方面大耳,形态慈祥、气势严威。大石佛雕刻于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至孝文帝太和十年之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大石佛两侧的崖壁上雕刻着大小错落、神态各异的近千座小佛、菩萨等造像,其中刻有:魏太和十年七月造像;唐开元二十二年五月造像;唐元和十五年造像;宋政和七年造像等年号。这些年号题字都是当时开凿时留下的,因而确切推断大石佛应为公元466—486年间(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彭城归附北魏至孝文帝太和十年之间)的作品。又因北魏皇室有“结伴高僧,游…[详细]
狼山天祚崖题刻
  狼山天祚崖题刻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狼山北麓天祚岩下。又称“题名坡”,为清末状元张謇题写。因石坡上有五代天祚年间姚存的题字石刻及宋、清代的几方题字而得名。它是南通市现存最古老的石刻,对于考察南通的建置和狼山着陆前后的沧桑变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该石坡上还留有宋熙宗、绍熙、淳佑及光绪年间的题名石刻。1995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平兴国石经幢
  太平兴国石经幢为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太平兴国禅寺附属建筑,原有一对,并置于太平兴国禅寺门前,为熙宁二年(-)所建。2000年6月1日移至延陵中路中段南侧。经幢通高4.05米,宽2.24米,由浮雕八力神、宝相花、八佛像、仰莲须弥山、海浪等四层须弥座及编刻尊胜陀罗尼经之八棱幢、缠枝牡丹花宝盖、浮雕斗拱、伞状宝顶等石雕组件砌成。雕刻工艺凝重古朴,形象饱满,具宋代石刻艺术风格。现一座完整,另一经幢仅存须弥座残件三层。…[详细]
林屋山摩崖题刻
  林屋山摩崖题刻位于吴中区金庭镇林屋山。林屋洞是我国道教在太湖流域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场所,在唐、宋时代,凡是笃信道教的皇帝,几乎每年都要派遣使者,组织道士在此打醮告祈,并向洞中投放金龙玉简。宋代李弥大在林屋洞旁筑庵隐居,留下了《无碍居士道隐园记》,而后很多文人墨客在浏览林屋洞时都留下题刻。1979年,西山乡政府开始挖掘林屋洞,疏浚洞内淤泥,整治周围环境。1980年,江苏省基建局拨款建设林屋山风景区,同时西山风景管理所成立,加强了对林屋洞及林屋山摩崖题刻的保护。1984年10月1日,林屋洞正式对外开放。林屋山摩崖石刻分布在吴县市西山镇林屋洞口及林屋山上,现有《无碍居士道隐园记》、范至先提刻、暴式昭五…[详细]
刘志洲山宋金交战战场遗迹
  刘志洲山宋金交战战场遗迹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岗嘴村和酒店村之间的刘志洲山、夹山、哑吧山。遗址有船画石刻7处,刻船20艘,船的尺寸在30—300厘米之间;有巨石垒成的戍守城垣,残长约500米,宽4.7米,残高约2米,并有马面。另外在夹山、刘志洲山北坡还有当年士兵留下的“招信军”、“招信前部”、“苏总管”、“安淮军”、“金人”、“金国”及人物、动物、建筑、钟形画像等众多石刻。其中文字字径约6—15厘米,字体有楷书、行书;画像尺寸在15—100厘米之间。从刘志洲山岩画的船的形制、夹山戍守城垣、哑吧山炮台以及众多石刻等大量宋金遗迹来看,刘志洲山即为宋金对峙时期双方交战的战场,船画石刻可能与《宋史》…[详细]
大伊山梅花鹿岩画群
  大伊山梅花鹿岩画群(元)大伊山梅花鹿岩画群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共包含3处梅花鹿岩画:大山圩梅花鹿岩画、大龟腰山梅花鹿岩画和小山圩梅花鹿岩画。(一)大山圩梅花鹿岩画。位于大伊山大山圩西北侧,大伊山梅花鹿岩画西北侧约30米。岩画宽120厘米、高30厘米,为阴线刻,主体为一只奔跑的鹿,作回首状,姿态活泼,鹿画高、宽各0.2米。鹿画西侧刻有一方框,高0.15米,宽0.05米,似碑状,内有4个字“方山□□”,楷书,漫漶不清。方框西侧刻有一建筑物,长0.75米,宽0.3米。从画面组合情况来看,岩画应作拜崖祈福之用。鹿画无角,或为幼鹿,或为母鹿。(二)大龟腰山梅花鹿岩画。位于大龟腰山北面上部、金鸡岭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