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
  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光山县城东南38公里的白雀镇,包括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鄂豫皖省政治保卫分局旧址、关押红军将士的监狱旧址等。纪念碑立于1982年,在白雀镇南端白露河畔的香炉山上,徐向前元帅题写碑名;监狱旧址在白雀街南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建筑,前后两进共有房10间;政治保卫分局旧址位于白雀街中段,坐东朝西,共有房屋10间,均为砖木结构普通民房建筑。…[详细]
鄂豫皖特委特苏机关旧址
  鄂豫皖特委特苏机关旧址位于光山县晏河乡徐畈村民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1931—1932年。鄂豫皖特委特苏机关旧址有文物保护单位25处,保护房屋200余间,建筑为砖木结构。…[详细]
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纪念地
  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纪念地,位于河南省方城县城东北24公里处的独树镇七里岗,许南公路南侧,系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与敌顽强战斗、血战致胜的纪念地。继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后,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近3000人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也奉命撤离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一路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于26日进抵方城境内,在独树镇七里岗遭到国民党四十军庞炳勋部和地主民团的堵击,英勇的红二十五军指战员舍生忘死,顽强战斗,经过一昼夜激战,终于突出重围转危为安,迅速挺进伏牛山区,完成了向…[详细]
河朔图书馆旧址
  河朔图书馆旧址河朔图书馆位于新乡市一横街北头,卫河公园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楼为三层宫殿式建筑,楼前有包台云池,屋顶飞檐走兽,雕梁画栋。1930年,新乡行政公署专员兼新乡县县长唐肯建议修建河朔图书馆。1933年2月,由新乡士绅暨省内党政军各界要人郭仲隗、杨一峰、张天放、王宴卿等筹备委员会,馆址选在县城西北卫河湾处。1934年,一期工程即三层宫殿式办公及阅览大楼动工,1935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1938年2月新乡沦陷后,河朔图书馆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做了兵营。1945年日本投降后,河朔图书馆由人民政府接管。1949年9月建立平原省,在原河朔图书馆舍成立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同年10月,又成立平原…[详细]
焦竹园鄂豫边革命纪念馆
  焦竹园革命圣地:位于泌阳县城东30公里铜山乡焦竹园村,地处泌水源头,北靠白云北麓,南与铜山相望,是竹沟革0据地的前身,是豫南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8月,豫鄂边省委在此成立,1936年民主革命时期成为0鄂豫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所在地,也是当时全国十四块革0据地之一。先后有张星江、王国华、周骏鸣、张旺午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开展游击战争,于1938年1月13日,0豫南特委和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迁往竹沟,其间流传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也常让人忆念和敬仰。如今焦竹园革命圣地也是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重…[详细]
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
  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青莲青莲位于铁铺乡境内鸡笼山中的一个山凹里,是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并决定红二十军走后,由尚在皖西的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领导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留下一部分武装重建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五军于11月16日从何家冲出发后,留下方永乐负责寻找高敬亭传达省委花山寨会议精神。方永乐、徐基成率领罗山独立团于1935年2月1日在皖西与高敬亭会合,向高敬亭传达了省委的指示。2月3日夜,高敬亭在太湖县凉亭坳主持召开会议,将罗山独立团和红二一八团合编重建红二十八军。红二十八军军旧址现存房屋16间,…[详细]
陈德馨藏书楼旧址
  陈德馨藏书楼坐落在鄢陵县柏梁镇花都纺织公司院内,砖木结构,飞檐挑角。藏书楼内置木质地板,有木质楼梯通往地下室,地下室与一条300多米长的地道相连。陈氏在老庄村北地办有农场。后来陈德俭在哥哥陈德馨的启发下,改农场为“三民学校”,陈德俭为校长。1936年,陈德馨出资在校内建了这座藏书楼。后来,陈德馨又拿出2000块大洋购置书籍。陈德馨殉国后,陈德俭将其改名“陈德馨纪念堂”。解放后,此楼先后成为鄢陵县中学图书借阅室和林业部工具厂娱乐活动室。1988年,鄢陵县文物部门接手管理此楼。1999年,河南省文物局拨专款进行维修。2000年9月,陈德馨藏书楼旧址被公布为“省保”单位。2007年7月,该楼被列入首…[详细]
颜村铺革命旧址
  颜村铺革命旧址位于范县东北六公里颜村铺东侧,北临金堤,与山东莘县樱桃园镇接壤,南临濮台公路,西临新范公路。有完整的砖木结构房屋九间。占地831平方米,室内附属文物保存完好。范县是革命老区,是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抗战开始时期,这里开展了游击战争。一九四零年初,国民党掀起-高潮,驻扎在清丰,濮阳一带的国民党三十九集团军加紧-活动,严重摧残了我抗日组织。一九四零年三月初,由杨勇同志所率领的独立旅和其他七个支队对濮阳、清丰一带的敌人进行了-,指挥部驻扎在范县颜村铺一个四和院内(今旧址)经过六天的激战,迫使敌人退至民权县以东的地区。随着讨顽战争的胜利,濮、范、观等鲁西南十余县都相继解放,建立了鲁…[详细]
七七工作团诞生地
  七七工作团诞生地位于桐柏县城关镇新华街53号,北纬32017′,东径1130,原为一处明代建筑群。此纪念地原为桐柏县文庙,是清代以前供奉孔子和科举时代做为试院之场所。始建于宋,重建于明成化年间,此后又在清乾隆四十二年及公元1992年经过两度维修。据《桐柏县志》记载:桐柏县文庙全部建筑有照壁、牌坊、状元桥、泮池、大成殿及东西厢房,由于在文革中遭受破坏,现仅存大成殿和东西厢房共三座建筑,以及文庙月台前的千年古树汉峙虬柏两棵。七七工作团于1938年9月16日在该文庙诞生,此工作团是当时我党在国民党七十七军军官训练团担任教育长的朱大鹏同志指挥的革命武装团体。七七工作团在桐柏近一年的时间里,曾先后组建了…[详细]
信阳红军桥
  红军桥 信阳市区东南17公里的五里店乡辛店村 辛店村有一座抗战时新四军五师所属的信(阳)罗(山)边县委指挥部为当地群众所修的灌溉、行人两用的渡槽桥。桥长107米,高2.6米,均由石条砌成,当地群众称它为“红军桥”。诞生在抗战时的新四军五师,主要活动在豫南、鄂中、鄂东北一带,并成立了豫鄂边区政府。为了打破敌伪顽的武装包围和经济-,边区政府决定在这一带兴建水利事业,发展生产。当时辛店、郝堂一带,南靠大别山,北靠平原湖泊,因水利失修,经常水旱灾荒不断,严重影响了边区人民的生活。为解决这一带农民的疾苦,一九四一年冬,信罗边区政府指战员带领群众一道冒着严寒挖沟运石,不到一年便建成了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