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5月26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现将辽宁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5处)予以公布。
铁岭白塔
  原名圆通寺塔,铁岭白塔为其俗称。此塔位于铁岭市区内银州贸易城东南侧,古铁岭城西北隅,是辽北现存最早的古塔。一些刊文章言其为唐代所建,主要依据圆通寺石碑刻《重修圆通寺塔记》,该碑刻载该塔建于唐太和二年。但据考证,银州历史并非始于唐,内容详见本书《古银州考证》一文。另参照多种史料,铁岭白塔亦不具唐代塔的特征,该塔建筑所用之砖考古称为沟文砖,为辽代特征砖,辽以前没有这种砖,此有文物部门鉴定,唐代不可能用辽砖来修塔,故石碑所刻年代,不足凭信。据日文版《满洲-帖》记此塔为辽塔,也有文章言及此塔为金大定年间年建,但无认论如何此塔不会早于辽代。该塔在明代即已破败不堪,明万历十九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夫人出资,予…[详细]
东平房塔
  时代:辽地址:辽宁省朝阳大平镇东平房村辽代密檐塔,高20米,六角九级砖塔。据考证,在我国现存的辽塔中,六角形佛塔仅有1/5。而且该塔的砖雕极为精美。以高2.1米的须弥座为例,其束腰下枭雕刻有莲瓣蝴蝶纹。束腰内每面砌有三个壶门,门内雕刻有佛像、罗汉、伎乐人物等图案,束腰各角还雕刻一角神。这些砖雕造型优美,逼真大气,通灵端庄。其形制与塔身浮雕有很高的艺术性。2013年5月,东平房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塔中心为基点,半径50米范围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四官营子小塔
  四官营子小塔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四官营子镇汤杖子村小塔子沟屯大黑山下山洼内。四官营子小塔为六角形五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12米。此塔为辽代高僧墓塔,附近曾发现有辽代瓷器残片和辽代寺庙旧址,在塔基堆积0-土过塔檐脊陶兽及黄釉琉璃瓦残片等遗物。1984年,辽宁省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维修,已基本恢复原貌。保护范围:以塔中心为基点,半径20米范围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三学寺碑
  三学寺,位于朝阳市双塔区他拉皋镇二其营子村狼山东麓,处于朝阳至北票的必经之路。寺内有一碑,记录寺之兴衰,系金大定七年(1167年)为兴中府尹高恩廉改建三学寺而树,现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三学寺碑为基点,东100米,南50米,西、北各15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3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缸窑岭明性寺
  明性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缸窑岭镇本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宗教活动场所,国家AAA景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民国十二年进行全貌修缮,现为国内罕见的民国时期寺院建筑群,现任住持释养仁。据《朝阳县志》(缸窑岭原属朝阳辖地,1961年7月划入锦西)记载:“明性寺建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县南(指朝阳)一百六十里缸窑岭镇。为该处宣讲堂诸善士捐募修筑,寺基颇宽敞,前后共六层殿宇,建寺伊始是已佛教信仰为主体,兼容道教,儒家,民间信仰。寺内建原建有大雄宝殿,药师殿,天王殿,真武大帝阁,龙王殿,孔子殿等。”又根据“重修明性寺碑文”记载,明性寺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四月…[详细]
新立石刻
  新立石刻,又称狮子岩。疑似为守卫辽代陵寝而建。新立村东独立山峰上,东西南三面陡壁,北面可攀。两段甬道,二道石门之后可达平台。平台后部石筑房身,据说曾是三间座南面北的卫士房,紧靠卫士房后为山寺石壁,有两间座北面南的殿堂,现存的石壁上有一佛二菩萨坐像浮雕,佛两侧各有一侍。平台四周的砖墙垛口尚存。高台远眺东南,县城双塔、鼓楼、万紫山尽收眼底。西北望去,望海诸峰一一在目。高台下通山大路可由北面--。平台居高临下,四面陡壁,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台南下部,巨石如狮,故称狮子岩瞭望台。保护范围:以新立石刻平台中心为基点,东20米,南、北各40米,西3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40米以内为Ⅰ类…[详细]
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
  大连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围绕在一个直径为213米、向外辐射10条道路的圆形大型城市中心广场周围,建造时间多为1908年到1936年之间(日本关东州统治时期),绝大部分都属于代表日本势力的重要政治、经济机构,设计师也绝大部分是日本人。为了在西伯利亚铁路太平洋一端寻找一个不冻港,沙俄于1898年强租辽东半岛,次年建立新城市“达里尼”,仿照巴黎进行城市规划,在市中心围绕圆形广场设计放射状道路,广场周边设政府、邮局、银行等机构。然而,由于日俄战争,规划未能实现。日本占领辽东后,在占领地设关东都督府,对已建成区域的道路建筑进行大规模改名行动,并继续扩建城市。直至中国收复辽东,绝大部分广场及周边原有建筑保留…[详细]
旅顺船坞旧址
  旅顺船坞旧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港湾街58号。1883年春动工,1890年11月6日全部竣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直隶按察史周馥等官员进行验收。11月9日验收完毕即交付使用。1880年6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决定在旅顺口开港筑坞。船坞建成后即成立北洋海军旅顺船坞局,它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大型船舶企业之一。福州船政局马尾船厂制造的中国第一条铁壳军舰平远号首先进坞检修。接着北洋舰队的定远号、镇远号及大小各舰先后进入大坞修理。旅顺船坞还是中国最早使用现代化水电设施的工厂。2013年5月,旅顺船坞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大坞东、西、北1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详细]
龙引泉遗址
  龙引泉遗址位于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三八里。旅顺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它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与山东半岛的蓬莱、烟台等地隔海相望,其海防形势“出可截剿敌船,退可扼险自守”,是京津的天然“门户”。清朝末年,来自海上的侵略狼烟四起,为加强防卫,清政府被迫筹建水师。在向国外大批购置舰船的同时,在沿海重镇大力修建军港、炮垒等防御设施。于是,一位历史人物从此与旅顺结下了不解之缘。光绪五年,也就是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受命在旅顺建设北洋水师基地,曾是寂寞的山野渔村,顿时成为人声鼎沸的建设工地,也由此拉开中国近代旅顺悲欢的历史大幕。李鸿章派人从全国各地征集了大量民工,从修建黄金山炮台开始,先后建造了码头、船厂、…[详细]
金州副都统衙门旧址
  金州都统衙门旧址坐落在金州城内东街路北。原建筑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四进大院落,占地2600余平方米,有古建筑13栋共60余间,所有建筑沿中轴线对称排列,最后一进为原副都统公馆。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2月,清政府为加强金州(含旅顺、大连湾)海口防御力量,将熊岳副都统衙门移驻金州,改称金州副都统衙门,隶属盛京将军。置正二品衔副都统一员,设印务处,分左司和右司,各司配以司达、班达、誊录等官员。金州副都统辖金州协领、旅顺水师营协领、盖平城守尉、熊岳城守尉、复州城守尉。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金州城被日军攻陷,衙门被迫撤离。1895年,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后,金州副都统衙门恢复…[详细]